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每年,全球1/3的小提琴出自溪橋

江蘇省泰興市黃橋鎮的溪橋,看起來與其他江南小鎮並無二致,而街道兩旁隨處可見的小提琴元素,提示著這裡的與眾不同。 一家樂器博覽館橫臥在小鎮的臂彎裡,外形猶如一把精美的小提琴——這裡就是遠近聞名的小提琴之鄉。

樂器博覽館裡,各式名貴優雅的小提琴琳琅滿目,其中一把磨損嚴重、又破又舊的小提琴格外引人注目,它是提琴小鎮的工匠自己摸索生產的第一把小提琴。 雖然它的音色不那麼悅耳動聽,但在提琴小鎮每個人眼裡,其意義非同尋常。

1968年,上海國營提琴廠的泰興籍老工人殷平一、殷伯長、徐錫明、劉文龍和王國亮等人主動“下放”回鄉,他們都有嫺熟的小提琴零配件製作技藝,幾個人決定創辦溪橋樂器廠,為上海提琴廠配套加工小提琴琴頭和弓杆等零配件。

隨著樂器廠規模的逐漸擴大和工藝水準的提升,他們不再滿足於零配件來料加工。 3後年的1971年,溪橋樂器廠決定自己生產小提琴,老師傅的小提琴之夢正式付諸實施。

“這其中的困難要比我們想像的大得多。 ”已有49年小提琴製作經驗的殷留堂回憶說,“小提琴是西洋樂器。 雖然很多人都會加工小提琴配件,但對小提琴的發聲原理並不清楚,而當時上海國營提琴廠對製作小提琴的技術秘不外傳。 ”無奈之下,溪橋樂器廠專門購買了一把小提琴,像庖丁解牛一樣,拆解小提琴的所有零部件,然後依葫蘆畫瓢,加工零部件,並精心組裝出第一把小提琴。

這把小提琴,雖然外觀上像是小提琴,但琴杆拉出來的聲音吱吱呀呀,聒噪無比,完全不是“樂器皇后”應有的優雅韻味。

第一把小提琴製作宣告失敗,但是溪橋樂器廠的恒心和韌勁,讓上海國營提琴廠負責人深為感動,決定對溪橋樂器廠進行技術幫扶和指導,為該廠培養了一大批技術人才。 1984年12月,上海提琴廠與溪橋樂器廠簽訂聯營協定,為企業提供小提琴生產製作全套生產工序的核心技術,為溪橋樂器廠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同時,溪橋樂器廠開始嘗試自產自銷的經營策略。 1993年3月他們首次參加世界規模最大的樂器展銷會——德國法蘭克福展銷會,拿回了100多萬美元的訂單。

1996年,溪橋樂器廠改制為股份合作制的鳳靈樂器有限公司。 到上世紀90年代末,在鳳靈樂器的帶動下,當地湧現出上百家小提琴零部件生產製作企業和家庭手工作坊,並逐步形成龐大的小提琴產業集群。 地方政府因勢利導,研究制定了鼓勵小提琴產業發展的扶持政策,推動小提琴產業步入良性發展軌道,逐步實現小提琴產品的品牌化經營。

憑藉物美價廉的優勢,溪橋小提琴牢牢佔據著行業領先地位。 2005年,鳳靈樂器公司所在的泰興市原溪橋鎮被中國輕工聯合會和中國樂器協會命名為“提琴之鄉”。 目前,這裡年加工銷售小提琴78萬套,與之配套的手工作坊和配件企業近百家,小提琴產品佔據全國70%的市場份額和全球1/3的銷售份額,產品遠銷190多個國家和地區。

如今,在老溪橋樂器廠的舊址上,是一座占地9000平方米的樂器博覽館,其中有1700多件精美樂器展品,成為當地的音樂普及和教育基地,也是泰興一張富有特色的文化名片。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