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崇禎皇帝勤勤懇懇17年,但他這三大昏招,徹底葬送了大明王朝

西元1644年3月19日, 明代最後一位皇帝崇禎在北京煤山(今景山)自縊, 死時年33歲, 死時身邊僅有太監王承恩一人。 死前於藍色袍服上留書“朕自登基十七年, 雖朕薄德匪躬, 上幹天怒, 然皆諸臣誤朕, 致逆賊直逼京師。 朕死, 無面目見祖宗於地下, 自去冠冕, 以發覆面。 任賊分裂朕屍, 勿傷百姓一人。 ”

崇禎皇帝在後人評價當中, 可以說是勤勉僅次於明太祖, 他比絕大多數明朝皇帝都要敬業。 勤勤懇懇, 堪稱皇帝中的勞模。 崇禎十五年(1642年)時, 因“偶感微恙”而臨時免了早朝, 竟遭輔臣批評而不得不自我批評。 崇禎經常因為要處理國事而徹夜不眠, 據史料記載, 有一次他去慈甯宮拜見劉太妃(祖母輩), 說著說著竟然睡著了, 劉太妃不忍, 命人拿錦被給崇禎蓋上。

崇禎醒來後說自己因公務繁忙已經兩宿未眠。 言畢與劉太妃相對流淚。 崇禎帝一生節儉, 即位17年宮中無任何營建,

平日吃穿用度俱不講究, 自己也總是穿著打了補丁的衣服。 按照常理來說, 這麼一位勤勉敬業節儉的皇帝, 怎麼會成為一個亡國之君呢?

一、輕信文官、懷疑武將。

崇禎皇帝繼位之後, 首要任務就是剷除了魏忠賢的宦官勢力, 朝野得到了暫時清淨與安寧。

但是崇禎不僅沒有趁機整肅吏治, 反而培養了大批文官把持朝政。 明朝首輔魏澡德就是最大的無能之輩, 而很多像閻鳴泰、孫傳庭等有識之士得到朝廷排擠。 對於朝廷舉足輕重的武將, 則是由文官掣肘, 武將在外拼殺之時, 大量文官在朝中散佈謠言, 崇禎皇帝偏聽偏信, 斬殺袁崇煥等主要將領, 導致北方再無抗清將領可用, 之後的抗清之戰一敗再敗。

二、優柔寡斷, 心中多疑,

視臣如草芥。 崇禎此人, 後世評價其刻薄寡恩, 多疑猜忌, 剛愎自用。 崇禎在位17年, 換了50個內閣大學士, 殺了兩個首輔(相當於總理), 督師或總督被殺的達到了11人, 巡撫更多, 達到12人, 關在監獄的官員多達145人, 相當於所有具備大臣資格總人數的10%。 這簡直就是赤裸裸的亡國之征。

崇禎年間最能打的只有三個人, 一個是盧象升, 一個是袁崇煥, 一個是孫傳庭。 然而這三個人在崇禎手裡都沒有好下場。 盧象升戰死80多天沒有人給他收斂, 暴屍荒野, 下場極慘。 袁崇煥馳援北京, 而崇禎卻中了皇太極的反間計,

聽了兩個小太監道聼塗説的兩句流言, 就將袁崇煥處以淩遲酷刑。

三、裁驛

崇禎二年時, 官員劉懋為了迎合崇禎推崇節儉的性格而上疏“當今天下州縣困於驛站的約十之七八, 而驛站用於公務的僅十分之二, 用於私事的占十分之八”, 崇禎一聽, 在沒有詳細瞭解的情況下立刻來了興趣, 並且說幹就幹。裁驛危害政權的穩定,這個就是崇禎前任的皇帝一直不敢裁驛的主要原因。然而崇禎僅憑著一腔熱血,貿然做出了這麼一個輕率的決定,他絕對沒有想到,有一天打進北京城並逼迫得他不得不殉國的那個賊首李自成,就是當年一個被他裁掉的馬夫!

加上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而江南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禎十四年有旱蝗並災,十五年持續發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這個時候加上滿清,可謂是內憂外患。

不可否認,崇禎皇帝是一個勤勤勉勉的皇帝,但是事倍功半甚至越做越亂。從政17年,徒有愛民之心卻沒有為國有任何政績,不懂得重用賢臣主持大政,在國家大事問題上沒有縱橫謀略,關鍵時刻走錯三步,即使處理好任何一個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並且說幹就幹。裁驛危害政權的穩定,這個就是崇禎前任的皇帝一直不敢裁驛的主要原因。然而崇禎僅憑著一腔熱血,貿然做出了這麼一個輕率的決定,他絕對沒有想到,有一天打進北京城並逼迫得他不得不殉國的那個賊首李自成,就是當年一個被他裁掉的馬夫!

加上自崇禎元年(1628年)起,中國北方大旱, 赤地千里,寸草不生,《漢南續郡志》記,“崇禎元年,全陝天赤如血。五年大饑,六年大水,七年秋蝗、大饑,八年九月西鄉旱,略陽水澇,民舍全沒。九年旱蝗,十年秋禾全無,十一年夏飛蝗蔽天……十三年大旱……十四年旱”。崇禎朝以來,陝西年年有大旱,百姓多流離失所。而江南在崇禎十三年(1640年)遭大水,崇禎十四年有旱蝗並災,十五年持續發生旱災和流行大疫。地方社會處在了十分脆弱的狀態,盜匪與流民並起,各地民變不斷爆發。這個時候加上滿清,可謂是內憂外患。

不可否認,崇禎皇帝是一個勤勤勉勉的皇帝,但是事倍功半甚至越做越亂。從政17年,徒有愛民之心卻沒有為國有任何政績,不懂得重用賢臣主持大政,在國家大事問題上沒有縱橫謀略,關鍵時刻走錯三步,即使處理好任何一個也不至於落得如此下場!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