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命不久矣”新解:醫生談最後幾個月、最後幾星期的身體特徵

《晉書·宣帝紀》說,

“先是, 亮使至, 帝問曰:‘諸葛公起居何如?食可幾多嗎?

PPK(ピンピンコロリ), 現在成了一個固定片語, 大意是“從容地生, 利索地死”, 活著的時候精精神神,

離世的時候也痛痛快快說走就走。 大致就是咱們口語中“好死”或“死得好”。

“一千個人有一千種離世方式, 但是PPK這樣完美離世的人並不多。 ”

電視劇式的離世多嗎?

電視劇版本的人世告別很少。

“我是緩解醫療專門的醫生, 各式各樣的送別都看過。 比如完整清楚的自我保留到最後一刻, 一一確認與家人的羈絆, 然後安然離世, 這樣完美的告別人世, 從醫學常識考慮其實很難解釋。 參與這樣的告別, 讓我自己自身思考很多。 但是多數人的人生告別是名副其實‘逼真的死亡過程’, ‘生物的死亡’, 根本與簡單完美無緣。 人的本性原形畢露, 這樣的景象常有, 完全不同於電視劇描述。 ”

醫生會說“還有○○個月壽命”嗎?

“電視上醫生宣告最後壽命時常說,

‘還剩○○個月壽命’。 真實的醫療現場, 我們會在年單位、月單位、周單位、小時單位後面加上比較級詞彙‘更長’、‘更短’。 ”

倒數多長時間壽命時會失去日常生活能力?

“每個人都不一樣。 以癌症病人的最後日子為參考的話, 壽命以周單位計算時失去日常生活能力。 之後狀態日益惡化, 日單位計算壽命時睡著的時間漸長。 最後24小時苦痛最劇烈, 旁邊的人看著看不下去程度的痛苦。 過了這十幾二十個小時, 最後一段時間病人狀態會很穩定很平和。 ”

壽命以周單位計算時

全身倦怠, 不是素常程度的倦怠, 是滲透全身的倦怠感。 浮腫加重。 食欲不振加劇。 這以後食物營養已經不起作用, 不能改善身體狀況, 攝食失去了延命效果。

行走困難, 說話困難, 聽覺困難, 活動範圍限於床上。

壽命以日單位計算時

睡眠時間加長。 對時間、地方、人的感覺錯亂。 出現褥瘡。 與周圍人的對話混亂, 是最需要家人付出心勞的階段。

壽命以小時單位計算時

意識低下, 陷入昏睡。 其中二成左右的患者可能出現病狀突變。

病人的聽力能保有到最後一刻嗎?

“一直到最後一刻, 病人都能聽見。 所以, 我總是對病人家屬說, 商量喪事等敏感的話題, 一定請到其他房間去。 病人看上去睡著了, 但能聽見, 家人不妨俯在TA耳邊, 溫和地對TA說話。 周圍的人話語裡的溫暖, 可以送病人平安登上人生最後征程。 ”

--------------------

撰文:江潔

京 夜 聊 (jingyeliao)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