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搬家被虐,半道下馬,死中求活,終獲新生

從二戰開始雷達發明並成功在不列顛空戰中成功應用, 依靠雷達在白天黑夜陰天下雨風雨無阻的特性, 英國空軍在歷史上首次享受到資訊優勢的巨大威力, 依靠遠距離預警和引導的優勢, 英國人以絕對的數量劣勢戰勝數量優勢的德國空軍, 創造了一個奇跡。

而美國在太平洋戰爭時候也早早的造在軍艦上使用雷達, 讓日本人狂練10年的的夜間拉近炮戰黑技能一夜之間化為烏有, 美國人有雷達, 早早發現目標, 提前躲起來, 遠距離開炮, 直接打的鬼子沒脾氣。

從二戰開始就創造了無數奇跡的雷達,

很快就成為世界各國戰鬥力強弱的分水嶺, 雷達強戰鬥力就強, 雷達弱則長跪不起, 二戰後世界各國更是如愛瘋4手機一樣遭到全世界追捧和哄搶, 陸海空軍都研製了無數型號的大小雷達, 小的雷達10多20公斤, 做看門狗警戒幾百米敵軍活動, 大的雷達幾千噸, 發現距離上萬公里, 死死盯住敵人的大小目標, 從運載火箭到洲際導彈彈頭, 從大小衛星到太空垃圾, 超過1釐米的傢伙都不放過。

國產戰略預警雷達, 重量幾百上千噸, 發現距離上萬公里, 可以看到幾釐米的目標

從一開始就嘗到雷達黑科技甜頭的美國, 發展雷達不遺餘力, 美國戰鬥機從二戰開始都有一個很突出的特點, 飛機平臺性能不一定好, 但是機載設備, 尤其雷達一定好, 一定要好, 絕對要好, 不好不是美國人, 不好不是美國機, 美國的主力戰鬥機F4, F14, F15, F22, F35等, 都以機載設備先進, 雷達作用距離遠, 解析度高著稱, 眾所周知三代機遠射王牌F14戰鬥機裝備了AWG9雷達, 可以在200公里外對敵人24個目標跟蹤, 並對6個同時發動攻擊,

確實令人振奮, 在這種超遠距離就可以一個圍毆一群的情況下, 飛機數量優勢就變得很可笑, 美國飛機的雷達優勢, 很遠距離就發現目標, 敵人偷偷摸摸的過來, 不過是雷達螢幕上慢慢挪動的一堆小老鼠, 隨便拍死就是, 世上沒有啥敵機是一發導彈不能擺平的, 假如有, 那就再來一發。

F14戰鬥機的戰鬥力主要來源於強大的AWG9雷達和不死鳥導彈的黃金組合

我國上世紀50-60年代就發現這個問題, 在裝備了高炮和地空導彈之後, 依靠飛行高度高達20公里的優勢, 在普通火炮戰鬥機升限之外晃悠, 在俄羅斯和我國曾經多次大搖大擺入侵的U2飛機三番五次被擊落, 軍博擺滿了屍體, 這就讓美國人感受到了威脅, 然後就改變策略, 半夜低空摸過來, 我國戰鬥機那個時候大多不裝備雷達, 結果地面引導轟炸機中空飛, 飛到敵機上空, 就靠轟炸機投放照明彈, 機炮跟進, 凸凸凸, 直接完事, 當然也有很痛苦的歷程, 飛行員半夜操縱飛機看不清地面, 撞山犧牲。

在激烈的對抗中,

中國空軍明顯感受到雷達的差距過大, 美國飛機憑藉先進雷達可以夜間低空抹黑飛行, 不怕撞地不怕撞山, 而我國戰鬥機飛行員只能使勁看高度表, 在地面雷達的引導下, 靠肉眼搜索, 經常是累死人也看不到啥, 按照事先的設定, 儘量不要超過作戰附近地域高度範圍, 儘量保持幾百米的安全餘度, 但是為了安全造成了多次低空截擊敵機失敗, 讓敵機逃之夭夭。

在這種情況下, 航空工業給新的殲8戰鬥機開發了204雷達, 按照原先設計指標, 可以在30公里內發現目標, 16公里發射霹靂4半主動雷達制導空對空導彈攔射, 可惜從1969年開始, 經過10多年的一番努力, 雷達指標合格, 但是導彈問題太多, 導引頭經常發現不了目標, 引信動不動就耍賴早炸, 實在搞不定,被直接砍死,專案取消,引進義大利的阿斯派德導彈仿製應對,這麼一整,幾乎又花了幾乎20年的時候才搞定,這期間殲8戰鬥機就裝備射程2-3公里的霹靂5近距紅外導彈作戰,後期更換霹靂8紅外導彈,非常的慘澹,結果到了2003年剛剛前腳搞定開始批量,後腳就接到通知,你下崗了,主動雷達導彈霹靂12替了你的位置,造了幾百發就很淒慘的停了生產線,直接退出歷史的舞臺。

國產204雷達,採用了單脈衝體制,相對比較落後,指標比三代機雷達差距甚遠,裝備殲81戰鬥機

204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變態卡塞葛籣技術,3通道接收機,具備一定抗干擾能力和下視能力,而且雷達顯示幕和光學瞄準具可以聯動,而且截獲的時候採用了特殊的優化技術,對於亞音速目標,橫向機動性強,雷達截獲範圍方位上寬,俯仰上窄,對於超音速目標設計正好反過來,定型的時候全面看好,探測距離超過指標要求47%,跟蹤距離超30%,低空探測距離超55%,低空跟蹤距離超過100%,雷達資料全盤超過米格23MC飛機的金剛石雷達。

204雷達雖然成功,但是採用了落後的單脈衝特製,距離世界潮流還是差得很遠,世界從70年代開始大幅度轉向脈衝多普勒雷達PD,這種雷達,發現距離遠,對付低空超低空目標能力強,所以美國一開頭,全世界跟進,70年代我國就開始跟蹤,607所和14所都展開了研究,同時參與了多種機型的雷達專案競標,其中607所設計的神鷹雷達JL-10A對地能力更出彩,2000年前後獲得了飛豹A戰鬥轟炸機的青睞,獨佔鰲頭。

神鷹雷達,在中國首次實現了全波形脈衝多普勒,而且有高精度的對地成像功能,使用下來不錯

神鷹雷達前後研發持續了幾乎26年,從最初70年代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原理探索到最後的樣機試飛,到型號競爭走過了極其漫長的過程,最初,設計單位在四川內江一個偏僻的山頭上,員工紛紛流失,新來的大學生完全留不住,在這種情況下,所裡想辦法找好地方,最終搬到無錫和14所在一起,分了14所一半地盤,在這種情況下,還發生過四川本省的員工不想搬家到遙遠的江蘇,集體講理,摩擦所長的悲劇事情。

搬到了無錫後,還發生更慘的事情,雷達樣機測試很順利,忽然接到通知,專案下馬,科研經費停發,最後知道是1986年大裁軍,所有軍工科研戰線,全盤大幅度縮水,所有專案能砍就砍,實在不能砍的最多留一個,剩下的直接死亡,在這種情況下,電子部的14所由於功勳卓著,給了一個天字一號工程,仿製美國的APG66雷達,專案叫1471,有國外產品做參考,各級領導的意見都偏向必勝,自主研發風險大,不靠譜。

嫡系1471雷達,指標很差比不上神鷹雷達,也不是全波形的,到了1473立馬變全波形反超,14所還是強!

經過一番努力,和上層反復溝通,上級終於統一繼續給少量撥款,完成實驗,然後推向市場走外貿路線,最終在我國第一次實現了高中低全波形脈衝多普勒雷達設計(高中低頻率,高頻率精度高,適合給導彈做引導,低頻發現目標距離遠,但是精度低,中頻率居中),最終在我國機載雷達上實現了脈衝壓縮,多普勒銳化,地圖測繪,合成孔徑成像模式,而且也具備了很強的下視能力和多目標跟蹤攻擊能力。

根據網路資料,“神鷹”雷達是一種真正的脈衝多普勒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其對地工作模式相當好,波束掃描可獲得地面成像,配合高解析度平顯,飛行員可以在夜間儀錶飛行時看清橋樑,山溝,岩石等。一共有中程攔截、近距格鬥、對地/海攻擊、輔助導航等11種工作模式,具有邊搜索邊跟蹤模式和多目標攻擊能力。上視和下視搜索距離分別為80和54千米,上視和下視跟蹤距離分別為40和32千米。工作波段是X波段,可以同時跟蹤15個空中目標,同時可以攻擊6個目標,最遠搜索範圍為150千米,射控雷達範圍為100千米,資料基本和美國F-16CD的主戰雷達ANAPG68持平。

當然,14所在第一款脈衝多普勒雷達1471上的糟糕表現不代表真實的實力,在1471的基礎上,立馬發動攻勢快速改進出1473雷達,很快奪取了殲10戰鬥機主戰雷達的寶座,同時經過改進也霸佔了國產殲8,殲11戰鬥機雷達的王座,當然在對地對海攻擊方面還是比607有些劣勢,這也是飛豹戰鬥機轟炸機青睞神鷹雷達的主要原因。

前後經歷了26年才搞定的JL-10A雷達,真的好辛苦

中國航空史上,歷來有主機輔機的說法,飛機結構這一類的被稱為主機,雷達電子一類的稱為輔機,但是中國做輔機的人很給力,很能吃苦做出了很好的成績,業內俗稱輔機不輔,主機不主,過去二代機時代業內經常有一流輔機,二流發動機,三流飛機的說法,到了四代機時代,輔機一流,飛機終於也達到了一流品質。

掛載4個鷹擊83K反艦導彈,飛豹可以在150公里外對敵人艦艇發動攻擊,這其中就有神鷹雷達的功勞

實在搞不定,被直接砍死,專案取消,引進義大利的阿斯派德導彈仿製應對,這麼一整,幾乎又花了幾乎20年的時候才搞定,這期間殲8戰鬥機就裝備射程2-3公里的霹靂5近距紅外導彈作戰,後期更換霹靂8紅外導彈,非常的慘澹,結果到了2003年剛剛前腳搞定開始批量,後腳就接到通知,你下崗了,主動雷達導彈霹靂12替了你的位置,造了幾百發就很淒慘的停了生產線,直接退出歷史的舞臺。

國產204雷達,採用了單脈衝體制,相對比較落後,指標比三代機雷達差距甚遠,裝備殲81戰鬥機

204雷達採用單脈衝體制,變態卡塞葛籣技術,3通道接收機,具備一定抗干擾能力和下視能力,而且雷達顯示幕和光學瞄準具可以聯動,而且截獲的時候採用了特殊的優化技術,對於亞音速目標,橫向機動性強,雷達截獲範圍方位上寬,俯仰上窄,對於超音速目標設計正好反過來,定型的時候全面看好,探測距離超過指標要求47%,跟蹤距離超30%,低空探測距離超55%,低空跟蹤距離超過100%,雷達資料全盤超過米格23MC飛機的金剛石雷達。

204雷達雖然成功,但是採用了落後的單脈衝特製,距離世界潮流還是差得很遠,世界從70年代開始大幅度轉向脈衝多普勒雷達PD,這種雷達,發現距離遠,對付低空超低空目標能力強,所以美國一開頭,全世界跟進,70年代我國就開始跟蹤,607所和14所都展開了研究,同時參與了多種機型的雷達專案競標,其中607所設計的神鷹雷達JL-10A對地能力更出彩,2000年前後獲得了飛豹A戰鬥轟炸機的青睞,獨佔鰲頭。

神鷹雷達,在中國首次實現了全波形脈衝多普勒,而且有高精度的對地成像功能,使用下來不錯

神鷹雷達前後研發持續了幾乎26年,從最初70年代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原理探索到最後的樣機試飛,到型號競爭走過了極其漫長的過程,最初,設計單位在四川內江一個偏僻的山頭上,員工紛紛流失,新來的大學生完全留不住,在這種情況下,所裡想辦法找好地方,最終搬到無錫和14所在一起,分了14所一半地盤,在這種情況下,還發生過四川本省的員工不想搬家到遙遠的江蘇,集體講理,摩擦所長的悲劇事情。

搬到了無錫後,還發生更慘的事情,雷達樣機測試很順利,忽然接到通知,專案下馬,科研經費停發,最後知道是1986年大裁軍,所有軍工科研戰線,全盤大幅度縮水,所有專案能砍就砍,實在不能砍的最多留一個,剩下的直接死亡,在這種情況下,電子部的14所由於功勳卓著,給了一個天字一號工程,仿製美國的APG66雷達,專案叫1471,有國外產品做參考,各級領導的意見都偏向必勝,自主研發風險大,不靠譜。

嫡系1471雷達,指標很差比不上神鷹雷達,也不是全波形的,到了1473立馬變全波形反超,14所還是強!

經過一番努力,和上層反復溝通,上級終於統一繼續給少量撥款,完成實驗,然後推向市場走外貿路線,最終在我國第一次實現了高中低全波形脈衝多普勒雷達設計(高中低頻率,高頻率精度高,適合給導彈做引導,低頻發現目標距離遠,但是精度低,中頻率居中),最終在我國機載雷達上實現了脈衝壓縮,多普勒銳化,地圖測繪,合成孔徑成像模式,而且也具備了很強的下視能力和多目標跟蹤攻擊能力。

根據網路資料,“神鷹”雷達是一種真正的脈衝多普勒平板縫隙天線雷達,其對地工作模式相當好,波束掃描可獲得地面成像,配合高解析度平顯,飛行員可以在夜間儀錶飛行時看清橋樑,山溝,岩石等。一共有中程攔截、近距格鬥、對地/海攻擊、輔助導航等11種工作模式,具有邊搜索邊跟蹤模式和多目標攻擊能力。上視和下視搜索距離分別為80和54千米,上視和下視跟蹤距離分別為40和32千米。工作波段是X波段,可以同時跟蹤15個空中目標,同時可以攻擊6個目標,最遠搜索範圍為150千米,射控雷達範圍為100千米,資料基本和美國F-16CD的主戰雷達ANAPG68持平。

當然,14所在第一款脈衝多普勒雷達1471上的糟糕表現不代表真實的實力,在1471的基礎上,立馬發動攻勢快速改進出1473雷達,很快奪取了殲10戰鬥機主戰雷達的寶座,同時經過改進也霸佔了國產殲8,殲11戰鬥機雷達的王座,當然在對地對海攻擊方面還是比607有些劣勢,這也是飛豹戰鬥機轟炸機青睞神鷹雷達的主要原因。

前後經歷了26年才搞定的JL-10A雷達,真的好辛苦

中國航空史上,歷來有主機輔機的說法,飛機結構這一類的被稱為主機,雷達電子一類的稱為輔機,但是中國做輔機的人很給力,很能吃苦做出了很好的成績,業內俗稱輔機不輔,主機不主,過去二代機時代業內經常有一流輔機,二流發動機,三流飛機的說法,到了四代機時代,輔機一流,飛機終於也達到了一流品質。

掛載4個鷹擊83K反艦導彈,飛豹可以在150公里外對敵人艦艇發動攻擊,這其中就有神鷹雷達的功勞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