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二戰時此總統做了兩件大事,逝世後祖國用特別的方式紀念他

曼努埃爾·奎松是美國統治期間的菲律賓總統, 他深受國民支持, 也得到國際社會的普遍尊敬。 二戰時, 日軍佔領了菲律賓, 奎松在美國組織流亡政府, 為祖國光復和戰後獨立進行了不懈的外交努力。 奎松因病去世後, 菲律賓新建了奎松市, 並將他的故鄉更名為奎松省。

從16世紀起, 西班牙殖民統治了菲律賓300餘年。 1898年, “美西戰爭”爆發, 西班牙戰敗後, 菲律賓變為美國統治。 1902年, 美國主動結束在菲律賓的軍事統治, 建立起文官政府, 並于1935年成立菲律賓自治邦。

奎松從聖胡安學院畢業後, 在一所大學任教。 “美西戰爭”期間, 他參加了反抗西班牙的戰爭。 1906年, 28歲的奎松通過競選成為塔亞巴斯省省長。 第二年, 奎松以民族主義黨後選人參加競選, 成功入選眾議院, 並擔任了7年的華盛頓駐地專員。

1916年, 奎松發起制定《鐘斯法案》。 此法案使菲律賓具有基本立法權, 使菲律賓人擁有更廣泛的參政機會, 並緩和了國人的反美情緒, 奎松也因此成為民族英雄。 同年, 奎松當選為參議院議員, 不久成為參議長。

1934年, 在奎松等人的努力下, 美國終於承認菲律賓“自治”。 菲律賓擁有了獨立的憲法、議會和司法體系, 只是在關稅政策、防務和外交方面仍受制於美國。

1935年, 菲律賓聯邦(菲律賓自治政府)成立, 奎松當選為菲律賓聯邦的第一任總統。 上任後, 菲律賓通過了《國防預算法案》, 使奎松獲得了軍事管理權。 1941年, 奎松連任菲律賓聯邦總統。

奎松就任總統期間, 特別注重外交關係, 尤其是對美關係。

麥克亞瑟任菲律賓軍事顧問時, 艾森豪是其助手。 艾森豪經常與奎松一起打橋牌, 兩人建立了良好的關係, 這使菲律賓在後來的太平洋戰爭中具備優勢。

二戰爆發後, 奎松認為, 美國在1935年就已經制訂好了為期十年的菲律賓獨立路線圖, 在戰爭期間的重點是與華盛頓保持良好關係, 以確保如期獨立。

1942年, 日軍攻打菲律賓, 各地的美軍先後投降。 5月, 日軍佔領菲律賓全境。 奎松率內閣成員逃離菲律賓, 流亡澳大利亞, 不久又到了美國, 並組建了流亡政府。 流亡美國期間, 奎松列席了羅斯福的太平洋戰爭委員會。

奎松在戰時做出了兩件意義深遠的大事。 一是在美國軍界和眾議院反復遊說, 促成美軍將菲律賓列為太平洋反攻的主要方向;二是與美方磋商有關戰後重建菲律賓和獲得完全獨立的事項, 達成了一系列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協定。

1944年8月,奎松因病去世,由副總統奧斯米納接任流亡政府總統。奎松去世兩個月後,盟軍在麥克亞瑟的指揮下,打響了“雷伊泰島戰役”。1945年 1月,菲律賓全境解放。

1946年7月,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美國只保留部分特權。為永久紀念這位深受國民尊敬的總統,獨立後的菲律賓共和國於1948年在馬尼拉城西北新建了奎松市,並將其定為首都(實際首都仍在馬尼拉)。後來,位於呂宋島卡拉巴宋地區的塔亞巴斯省也更名為奎松省。

1944年8月,奎松因病去世,由副總統奧斯米納接任流亡政府總統。奎松去世兩個月後,盟軍在麥克亞瑟的指揮下,打響了“雷伊泰島戰役”。1945年 1月,菲律賓全境解放。

1946年7月,菲律賓獲得完全獨立,美國只保留部分特權。為永久紀念這位深受國民尊敬的總統,獨立後的菲律賓共和國於1948年在馬尼拉城西北新建了奎松市,並將其定為首都(實際首都仍在馬尼拉)。後來,位於呂宋島卡拉巴宋地區的塔亞巴斯省也更名為奎松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