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清末民初“第一女性”,也是中國第一位省部級女官

清末民初, 是一個人物輩出的年代。 在近代歷史中出現了很多傑出的女性, 但有一個人我們很陌生, 她就是鄭毓秀。 簡單的說她是一位可以與秋瑾、宋慶齡、何香凝相提並論的中國近代史上的女傑, 也許稱她為“近代第一女性”也不為過。

從清末到民國時期, 一直到20世紀中期, 鄭毓秀可以說創造了中國女性當中最多的“第一”人物。 鄭毓秀是中國第一位法學博士、第一位律師、也是第一個參與起草《中華民國民法典草案》的女性。

加在鄭毓秀頭上的第一還有很多, 比如她是第一位地方法院院長、中國第一位民間女性外交特使。 中華民國政府第一位省級女性政務官......

然而這樣一位人物, 卻沒有留下很多資訊給我們。 從鄭毓秀的照片上看, 她和當時那個時代眾多女中豪傑一樣, 擁有過人的才氣和膽魄, 而且還端莊秀麗。 看上去儼然是一位上流社會的淑女,

這樣的形象, 和她叛逆的性格看似格格不入。

1891年, 鄭毓秀出生在廣州新安縣的一個封建官吏家庭。 從小開始, 鄭毓秀就是一個叛逆的女孩子。 當時裹腳之風猶存, 家人擔憂女兒不裹腳, 將來難嫁人, 而年僅五六歲的鄭毓秀死活都不接受纏腳, 家人無計可施只好作罷。

幼年的鄭毓秀便熟讀了女四書, 並於1903年遷居到了北京。 此後, 她開始寄居在金雅妹在天津創辦的北洋女醫學堂學習, 因此很早就接觸到了西方的新知識和思想。

鄭毓秀一直以來非常崇拜女革命家秋瑾, 於是在1909年她啟程前往日本留學。 在15歲那年, 鄭毓秀加入了同盟會, 並擔任同盟會的聯絡員。 後來鄭毓秀參與京津同盟會領袖李石曾發起的“暗殺行動”, 並秘密從日本把炸彈運到國內。 她憑藉自己的機智和膽量, 成功地將炸彈運回國內, 她也因此獲得了“炸彈少女”的綽號。

當時, 他們的主要目標是暗殺清朝政府要員。 1910年, 汪精衛暗殺載灃時所用的炸彈, 也是鄭毓秀從天津運送北京的。 1912年暗殺袁世凱的行動雖然以失敗告終,

但她在這次暗殺行動中也起到了關鍵作用。

鄭毓秀的活動範圍非常廣, 除了日本、中國以外, 歐洲後來也變成了她的活動場所。 1914年, 鄭毓秀獲知袁世凱有暗殺她的計畫, 在這種情況下, 她選擇了出國留學。

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勝國在法國巴黎凡爾賽宮召開“巴黎和會”,

中國作為戰勝國, 也派代表出席了和會。 鄭毓秀因精通英、法兩語, 被任命為巴黎和會中國代表團成員, 擔任聯絡和翻譯工作。

由於國內局勢緊張, 人民要求拒約的壓力很大, 北京政府便把簽字與否的責任推給中國出席巴黎和會的代表團團長、北京政府外交總長陸徵祥。 而此時, 陸徵祥已接到北京的示意, 準備在合約上簽字。

鄭毓秀急中生智, 在花園裡折了一根玫瑰枝, 藏在衣袖裡, 頂住陸徵祥, 聲色俱厲地說:“你要簽字, 我這支槍可不會放過你”。 於是陸徵祥不敢去凡爾賽宮簽字, 保留了中國政府收回山東的權利。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玫瑰枝事件”。而鄭毓秀創造的歷史佳話並沒有以此告終。日本著名的社會主義運動家石川三四郎的著作《一個自由人的放浪記》中說,在日本大舉鎮壓社會主義運動的1913年,正滯留日本的鄭毓秀與石川三四郎第一次會面。

年僅19歲的鄭毓秀勸石川三四郎流亡國外,後來在鄭毓秀的幫助下,與當時的比利時外交官柯貝爾取得聯繫,終於成功的逃亡比利時。石川三四郎是一位和黃興、宋教仁等有著深厚友誼的社會主義理論家。

1913年末,鄭毓秀在巴黎過著富足的留學生活,家裡聘請的廚師和傭人數人,因此當時的人們把她家稱為“鄭公館”。鄭公館是一個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也曾有胡漢民、李石曾等革命家和傅斯年、陳寅恪等精英知識份子前來造訪。

1924年,鄭毓秀在巴黎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於1926年回國,與她的同窗、法學博士魏道明一起,在上海經營一家律師事務所。在參與律師工作期間,鄭毓秀幾經周旋,成功解決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的矛盾,一時傳為佳話。

1927年,鄭毓秀和魏道明結婚,並于當年被任命為上海法政大學校長。1928年11月,國民革命政府立法院成立時,又被任命為第一任立法委員,並作為民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起草民法。

1934年,丈夫魏道明作為胡適的繼任被委以駐美大使一職,於是鄭毓秀以大使夫人身份,隨夫前往美國。在和宋美齡一起會見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時,兩人彼此發現對方身上的才智,並從此成為知己。

可是,正如玉中瑕疵那樣,鄭毓秀到了晚年過度執著於金錢。據說,那個時期,鄭毓秀始終隨身著攜帶著裝滿紙幣的箱子。

1959年,鄭毓秀在美國因患癌症病逝。

這就是轟動一時的“玫瑰枝事件”。而鄭毓秀創造的歷史佳話並沒有以此告終。日本著名的社會主義運動家石川三四郎的著作《一個自由人的放浪記》中說,在日本大舉鎮壓社會主義運動的1913年,正滯留日本的鄭毓秀與石川三四郎第一次會面。

年僅19歲的鄭毓秀勸石川三四郎流亡國外,後來在鄭毓秀的幫助下,與當時的比利時外交官柯貝爾取得聯繫,終於成功的逃亡比利時。石川三四郎是一位和黃興、宋教仁等有著深厚友誼的社會主義理論家。

1913年末,鄭毓秀在巴黎過著富足的留學生活,家裡聘請的廚師和傭人數人,因此當時的人們把她家稱為“鄭公館”。鄭公館是一個留學生經常聚會的場所,也曾有胡漢民、李石曾等革命家和傅斯年、陳寅恪等精英知識份子前來造訪。

1924年,鄭毓秀在巴黎大學獲得法學博士學位,並於1926年回國,與她的同窗、法學博士魏道明一起,在上海經營一家律師事務所。在參與律師工作期間,鄭毓秀幾經周旋,成功解決了京劇大師梅蘭芳和孟小冬之間的矛盾,一時傳為佳話。

1927年,鄭毓秀和魏道明結婚,並于當年被任命為上海法政大學校長。1928年11月,國民革命政府立法院成立時,又被任命為第一任立法委員,並作為民法起草委員會委員,參與起草民法。

1934年,丈夫魏道明作為胡適的繼任被委以駐美大使一職,於是鄭毓秀以大使夫人身份,隨夫前往美國。在和宋美齡一起會見美國羅斯福總統夫人時,兩人彼此發現對方身上的才智,並從此成為知己。

可是,正如玉中瑕疵那樣,鄭毓秀到了晚年過度執著於金錢。據說,那個時期,鄭毓秀始終隨身著攜帶著裝滿紙幣的箱子。

1959年,鄭毓秀在美國因患癌症病逝。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