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你知道古代“元旦”和現代“元旦”的區別嗎?

新 年 快 樂

HAPPY NEW YEAR

2018元旦到了, 但是你知道我國古代的“元旦”和現在的“元旦”的區別嗎?在這個重要的日子裡, 讀書君為大家普及一下關於元旦的相關資訊。

“元旦”一詞的來歷

元旦, 據說起於三皇五帝之一的顓頊, 距今已有5000多年的歷史。 元是“初”“始”的意思, 旦指“日子”, 元旦合稱即是“初始的日子”, 也就是一年的第一天。 “元旦”一詞最早出現于《晉書》, “顓帝以孟春正月為元, 其時正朔元旦之春”。

在多種稱呼並列的漫長歷史時期裡, “元旦”的使用頻率並不高。 到了清朝的時候, 以“元旦”作為新年第一天的記錄才漸漸多了起來, 並且成為了正式的用法。

“元旦朝賀, 凡三品以上之大臣年逾七十者, 不必隨班行禮, 俟百官朝賀後, 朕回乾清宮, 伊等至乾清門請旨。 欽此。 ”

——《雍正朝漢文諭旨彙編》

那麼“元旦”一詞是何時被固定使用的呢?

古代“元旦”到底是哪天?

古代元旦歷來指的是夏曆(農曆、陰曆)正月初一。 正月初一的計算方法, 在漢武帝時期以前也是很不統一的。 因此, 歷代的元旦月、日也並不一致。

夏朝的夏曆以孟喜月(元月)為正月;

商朝的殷曆以臘月(十二月)為正月;

周朝的周曆以冬月(十一月)為正月;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 又以陽春月(十月)為正月,

即十月初一為元旦;

從漢武帝起, 規定孟喜月(元月)為正月, 把孟喜月的第一天(夏曆的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一直沿用到清朝末年。

關於古代“元旦”的神話故事

傳說在4000多年前遠古的堯舜盛世之時, 堯天子在位時勤政于民為百姓辦了很多好事,

很受廣大百姓愛戴, 但因其子無才不太成器, 他沒把“天子”的皇位傳給自己的兒子, 而是傳給了品德才能兼備的舜。

堯對舜說:“你今後一定要把帝位傳交好, 待我死後也可安心瞑目了。 ”後來舜把帝位傳給了治洪水有功的禹, 禹亦像舜那樣親民愛民為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都十分受人愛戴。 後來人們把堯死後, 舜帝祭祀天地和先帝堯的那一天, 當作一年的開始之日, 把正月初一稱為“元旦”, 或“元正”, 這就是古代的元旦。

歷代王朝都在元旦舉行慶賀典儀祈祀等活動, 如祭諸神祭先祖, 寫門對掛春聯, 書寫福字、舞龍燈, 民間也逐漸形成祭神佛、祭祖先、貼春聯、放鞭炮、守歲、吃團圓飯以及眾多的“社火”等娛樂歡慶活動。

晉代詩人辛蘭曾有《元正》詩:“元正啟令節,

嘉慶肇自茲。 鹹奏萬年觴, 小大同悅熙。 ” 記述元旦慶賀情景。

當代的“元旦”又是怎麼來的?

我們現在的“元旦”其實只有百年的歷史, 它的產生還得從辛亥革命說起。

1911年12月31日“誕生”于南京

經議決:自陰曆十一月十三日起, 即陽曆元旦, 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元,稱中華民國元年正月一日。

——《組織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會紀事》

西曆1911年12月31日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西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西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西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元旦”正式成為我們的節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西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元旦詩詞

如夢令·元旦

毛澤東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

結語

總而言之,當代的元旦是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曆歲首第一天的。

2017年已經過去,非常感謝大家對有聽讀書一直以來的支持!

2018年到來之際,

有聽讀書祝大家:

在新的一年裡,有新的收穫!

祝大家:

新年快樂! 萬事如意!

改用陽曆,以中華民國紀元,稱中華民國元年正月一日。

——《組織臨時政府各省代表會紀事》

西曆1911年12月31日

1911年,孫中山領導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滿清的統治,建立了中華民國。各省都督代表在南京開會決定使用西曆,把農曆的1月1日叫做“春節”,把西曆的1月1日稱為“元旦”,不過當時並沒有正式公佈。

為了“行夏正,所以順農時,從西曆,所以便統計”,民國元年決定使用西曆(實際使用是1912年),並規定陽曆1月1日為“新年”。

1949年:“元旦”正式成為我們的節日

1949年9月27日,第一屆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在決定建立中華人民共和國的同時,也決定採用世界通用的西元紀年法,即我們所說的陽曆。元旦,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

為區別農曆和陽曆兩個新年,又鑒於農曆二十四節氣中的 “立春”恰在農曆新年的前後,因此便把農曆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陽曆1月1日定為新年的開始――“元旦”,並列入法定假日,成為全國人民的節日。

元旦詩詞

如夢令·元旦

毛澤東

寧化、清流、歸化,

路隘林深苔滑。

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

山下山下,風展紅旗如畫。

元旦口佔用柳亞子懷人韻

董必武

共慶新年笑語嘩,紅岩士女贈梅花。

舉杯互敬屠蘇酒,散席分嘗勝利茶。

只有精忠能報國,更無樂土可為家。

陪都歌舞迎佳節,遙祝延安景物華。

結語

總而言之,當代的元旦是指西元紀年的歲首第一天(即1月1日)。自西曆傳入我國以後,元旦一詞便專用于新年,傳統的舊曆年則稱春節。而在此之前,元旦一直是指農曆歲首第一天的。

2017年已經過去,非常感謝大家對有聽讀書一直以來的支持!

2018年到來之際,

有聽讀書祝大家:

在新的一年裡,有新的收穫!

祝大家:

新年快樂! 萬事如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