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王維寫給張九齡的詩,看似大徹大悟,但仍透露出失落苦悶的氣息

唐玄宗開元後期, 李隆基罷免了張九齡的宰相之位, 而是任命口蜜腹劍的李林甫為宰相, 自此朝堂風氣起了變化, 玄宗開明政治終結。 王維對此十分沮喪, 但又無力改變現狀, 於是就過起了半官半隱的生活, 這首寫給張九齡的詩就作於這一時期。

《酬張少府》

唐代:王維

晚年唯好靜, 萬事不關心。

自顧無長策, 空知返舊林。

松風吹解帶, 山月照彈琴。

君問窮通理, 漁歌入浦深。

回首往事, 感慨萬千, 年少時期的王維, 曾經擁有很高的政治抱負, 張九齡任相的時候, 他對現實充滿希望, 然而, 沒過多久, 張九齡罷相貶官, 朝政大權落到奸相李林甫手中, 忠貞正直之士一個個受到了排擠、打擊, 政治局面日趨黑暗, 王維的理想隨著破滅, 但直到晚安, 王維仍然可以潔身自好, 獨善其身。

一年之計在於春, 人生也是如此, 人生漫漫, 這時的王維已經走到了暮年, 也沒有少年時期的追求和理想, 只是想靜靜的來, 輕輕的去, 兩耳不聞窗外事, 一心只想樂逍遙。 人到暮年, 世事難料, 也沒有精力去繼續奮鬥了, 於是王維拋下一切塵煙往事, 返回了山林。 擺脫了現實中的政治壓力, 迎著松林吹來的清風解帶敞懷, 在山間明月的伴照下獨坐彈琴,

自由自在, 悠然自得, 這是多麼的舒心愜意呀!

尾聯詩人借答張少府, 用《楚辭·漁父》的結意現出詩人企羨漁父悠然獨居, 表明自己要唱著漁歌向河浦的深處而去了。 而聯繫上文來看, 又似乎在說:世事如此, 還問什麼窮通之理, 不如跟我一塊歸隱去吧!這就帶有一些與現實不合作的意味了。

從表面上看, 詩人顯得很達觀。 可是, 這種對萬事不關心的態度, 正是一種抑鬱不滿情緒的表現, 字裡行間流露出不得已的苦悶, 說明了詩人仍然未忘朝政, 消沉思想是理想幻滅的產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