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三國裡最容易被忽略的一個勢力,歷經東漢亂世和魏蜀吳並存多年

東漢末年天下諸侯並起, 後來經過戰爭的兼併天下大體上分為了三國, 也就是我們熟知的魏蜀吳三國鼎立時期。 其實如果嚴格的來講當時應該是四國鼎立, 只是這個割據勢力地處偏遠而且實力較差往往容易被人們忽略。 這個不起眼的勢力就是當時割據遼東的公孫氏勢力。

遼東郡最初為戰國時期燕國所置其治所在襄平。 到了東漢末年戰亂四起許多中原士人及百姓都前往遼東去避亂, 給地處荒遠的遼東帶來勃勃生機。 當時出生在襄平的公孫度隨父親一起到了玄菟郡避難, 在這裡他遇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也就是當時的玄菟郡守公孫琙。 公孫度是如何獲得公孫琙的賞識的呢?原來公孫琙的長子公孫豹在十八歲的時候就因病去世了, 而公孫度年少時候的名字正好也叫著公孫豹並且他的年紀和公孫琙兒子相仿。 所以公孫琙就對公孫度倍感親切,

它不僅資助公孫度就學娶妻, 還想朝廷舉薦公孫度入朝為官。

公孫度得到以公孫琙的支持之後, 在仕途上平步青雲先後擔任尚書郎、冀州刺史等職。 後來由於有謠言對公孫度不利, 不久公孫度便被朝廷罷官。 不過公孫度入朝為官期間又結識了一位大人物,

他就是當時的中郎將徐榮。 董卓掌權之後徐榮成為了其手下一員大將, 他曾在諸侯聯軍討伐董卓的時候先後擊敗了曹操和孫堅名噪一時。 而徐榮正好也是遼東襄平人, 因為和公孫度同鄉的緣故所以他和公孫度的關係比較親近, 後來正是在徐榮的舉薦之下公孫度成為了遼東太守。

公孫度雖然出生在遼東, 但是在遼東卻沒有什麼名氣。 《三國志 公孫度傳》記載:“度起玄菟小吏, 為遼東郡所輕。 ”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因為公孫度出身不過是遼東玄菟郡的一個小吏, 所以當時在遼東很多人都輕視他。 公孫度到任之後先將襄平令公孫昭收押並棄殺於市, 然後又大肆打擊遼東那些驕縱不法的豪強勢力,

一時之間有上百家豪強被公孫度誅滅, 從此公孫度便在遼東樹立起了威信。 安定遼東之後公孫度又開始大肆開拓疆土, 史書記載“(公孫度)東伐高句驪, 西擊烏丸, 威行海外。 ”

遼東經過公孫度的經營儼然已經成為了一方割據勢力,

由於遼東距離中原較遠所以在東漢亂世之中並沒有經歷什麼戰亂。 此時公孫度已經不在滿足于做漢朝的臣子, 他私下裡自稱遼東侯、平州牧, 並且追封其父為建義侯, 然後讓效仿漢朝皇帝的禮節出行坐鑾駕, 佩戴王冠, 私設羽林軍等。 公孫度的種種行為已經表明他要自立為王獨霸一方了, 後來曹操平定中原之後上表舉薦公孫度為武威將軍, 永甯鄉侯。 公孫度在接到朝廷的授命之後私下裡便不屑的說道:“我本來就是遼東王, 做什麼永甯侯呢!”但是公孫度並沒有和曹操撕破臉, 還是接受了朝廷的封號, 但是他將朝廷給他的印綬藏在武庫裡還是以遼東王自居。

當初袁紹雄踞河北的時候和遼東關係很好,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依然和袁氏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官渡之戰後曹操平定了河北之地,袁紹的兒子袁尚等人前往遼東投奔了公孫康。當時公孫康權衡利弊畏懼曹操的實力便將袁尚等人殺死將他們的人頭送給了曹操。而曹操見公孫康已經對其表示臣服便上表朝廷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拜左將軍。此時公孫康雖然名義上是遼東太守但是實際上和遼東王也沒有什麼區別。

公孫康死後他的弟弟公孫恭成了遼東之主,曹魏立國之後公孫恭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了車騎將軍、假節並封他為平郭侯。公孫恭體弱多病無法治理遼東,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長大之後便脅迫公孫恭讓位於他。公孫淵的野心和其祖父公孫度一樣一直想割據遼東自立為王。魏明帝在位期間公孫淵派人和東吳的孫權聯絡,不久便自立為燕王。後來曹睿派司馬懿率軍前去討伐,公孫淵大敗遼東才正式併入了曹魏的統治範圍。

當初袁紹雄踞河北的時候和遼東關係很好,公孫度死後他的兒子公孫康依然和袁氏保持著很好的關係。官渡之戰後曹操平定了河北之地,袁紹的兒子袁尚等人前往遼東投奔了公孫康。當時公孫康權衡利弊畏懼曹操的實力便將袁尚等人殺死將他們的人頭送給了曹操。而曹操見公孫康已經對其表示臣服便上表朝廷封公孫康為襄平侯,拜左將軍。此時公孫康雖然名義上是遼東太守但是實際上和遼東王也沒有什麼區別。

公孫康死後他的弟弟公孫恭成了遼東之主,曹魏立國之後公孫恭被魏文帝曹丕冊封為了車騎將軍、假節並封他為平郭侯。公孫恭體弱多病無法治理遼東,公孫康的兒子公孫淵長大之後便脅迫公孫恭讓位於他。公孫淵的野心和其祖父公孫度一樣一直想割據遼東自立為王。魏明帝在位期間公孫淵派人和東吳的孫權聯絡,不久便自立為燕王。後來曹睿派司馬懿率軍前去討伐,公孫淵大敗遼東才正式併入了曹魏的統治範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