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看朱元璋起兵前的中國形勢,就明白元朝為何會亡

作者:我方特邀作者李金鍚

一、走投無路的元朝剋星

“及產, 紅光滿室。 自是夜數有光起, 鄰里望見, 驚以為火, 輒奔救, 至則無有。 ”——《明史》卷一,

本紀第一。

上文說的便是朱元璋出生時候的異象, 紅光滿屋, 讓鄰居以為著了火。 可惜, 不管老朱家是否真的“冒光”, 在十七年後遍及全國的饑荒瘟疫中, 朱家確實是與常人無異。

元至正四年, 洪災、旱災與蝗災攜手並進, 活人一個個餓成死人。 俗話說“大災之後必有大疫”,

來不及掩埋的屍首很快致使瘟疫橫行。 朱元璋出生時雖紅光萬丈, 卻罩不住親人的生命。 在這一年, 他的父、母及幼弟均病死, 家裡窮得連入殮的錢都沒有, 只能用席子草草卷了埋掉。

走投無路的朱元璋只好到皇覺寺當個和尚, 就圖有口飯吃。 可誰知一個月後, 填報肚子的願望都成為奢求, 寺裡的糧食吃完了。 資歷太低的小和尚被踢出去化緣, 一路“化齋乞食”。

二、動亂的種子

吃不上飯的不僅皇覺寺, 還有江西那邊的慈化寺。 只不過從那個寺廟走出個叫彭瑩玉的和尚, 要飯技能比較強, 不僅能吃飽, 還有力氣給別人講經。

當然, 此“經”非佛經, 而是“明經”。 處於世界文明交匯地段的波斯人將佛教、拜火教、基督教雜糅到一起, 創立了新的教派為“摩尼教”, 又稱為“明教”。 武則天時期傳到了中國, 一度在唐朝大盛。 直到唐武宗毀佛, “明教”順道也被朝廷給禁了。

轉入地下的“明教”又結合了中國本土的道教, 以及遠古傳說中的諸神組成了大雜燴式的組織。 信徒供奉摩尼與耶穌的畫像, 被百姓稱之為“吃菜魔教”。

到了後來, 明教與白蓮教漸漸交匯在一起。 縱觀白蓮教的歷史, 就沒有個安分時候。 彭瑩玉那個和尚, 是“吃菜魔教”南宗系的成員, 而北宗一系的首領便是河北欒城韓山童。 韓家幾代人皆為白蓮教教主, 世為土豪,

一直有稱帝的想法, 便暗中準備以“明王”的身份出世。

元順帝時, 天災與瘟疫裹挾, 社會人心惶惶, 正是明教趁亂出手之時。 1337年, 胡閏兒率領明教徒發生暴動。 一年後, 彭和尚的弟子在廣東造反。 雖然很快被政府軍鎮壓, 但是動亂的種子就此生根發芽。

三、天然短板

自古以來,中國暴亂大多以中原為核心,很少有南方人為主導。主要是由於古代南方開發不如現在,政治、經濟中心多集中于中原地區。

而元末卻有個奇怪的特性,便是南方人頻頻主導起義運動。深究其原因,便是元朝天然的政治歧視。蒙古人成為中原地區的主人之後,把全國百姓分為四種等級,以南方漢人地位最低,毫無遮掩的進行民族壓迫。

只會放羊跑馬的他們把金、宋政府遺留下的“官田”、“公田”接手後,還將戰亂無主的田地劃為“官田”。這也就罷了,蒙古人居然強行從漢人手裡掠奪正在耕種的田地,沒收“公田”。

上述的田地被封給宗親、貴族、有功之臣,甚至還有寺廟。有的封地一塊大到方圓幾千里,所屬農戶能達幾十萬。而這些封地是不用交稅的。可是國家需要花銷,那麼沉重的負擔就轉嫁到所謂的自由民身上。

元朝創造了一項記錄,當奴隸制早已在中國土地絕跡一千多年後,再度回歸。以往擁有自由身的佃戶成為地主隨意買賣的奴隸,而且他們所生的後代仍舊為奴隸。無奈之下,那些不想成為佃戶的人只能被迫向官府借高利貸,而貸款利率高到嚇人。如果你年初借了一兩銀子,那麼你年底要還的就是一百兩。這樣的環境下,自由身的農民被迫逃亡,成為元代社會的常態。

施行如此殘暴而無人性的統治,元朝的滅亡就成為必然。

四、愛玩的皇帝

作為親手斷送元朝國祚的皇帝,不好色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他既好女色,又愛男寵,經常身邊帶著十幾位“寵臣”與數百名宮女“玩耍”。

不僅他自己玩,還拉上了太子。沒過多久,太子也沉迷此道。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淫樂的皇帝有很多,可都是自己彌亂,對太子有嚴格的要求。只有這位元順帝特例,玩耍起來還不忘拉上寶貝兒子。

除“玩樂”以外,元順帝又如明天啟皇帝一般,是個好工匠。他的寵臣建設庭院,皇帝都要親自動手,設計宅屋的模型。這種等比例縮小的真實模型上面還能用黃金珠寶點綴,真是妙手精湛。製作模型宮房皆高尺余,棟樑楹榱宛轉如真,京師人戲稱順帝為“魯班天子”。

皇帝不僅能建房屋模型,巨大的龍船也能造,精密的報時器也能搞。正所謂“全面發展才是硬道理”。

五、 滅亡導火索

元末黃河水災,宰相脫脫不得不動用幾十萬民工修建黃河水利。韓山童逮住機會,暗中鑿刻了個一隻眼睛的石頭巨人,派人埋于黃陵崗開河必經之地,並派遣徒眾四處散佈讖謠:“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結果,石人挖出,數萬黃河挑夫、兵士親眼所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問題在於,那時候的百姓智商可並不低,他們為什麼會相信這等拙劣的伎倆?原因不在於能不能夠信,而是願不願意信!

於是,韓山童自稱宋徽宗八世孫,劉福通自稱宋將劉光世後人。兩人在河工之中振臂高呼,很快便聚眾數萬。這些人均頭纏紅巾,所以史稱“紅巾軍起義”。

彭瑩玉那個大和尚也不肯閑著,推舉出徐壽輝拉起隊伍,而江蘇出了張士誠,安微冒出了郭子興。幾個月時間內,數支紅巾軍幾乎佔領了西至漢水、東至淮水之間的所有土地。

這些紅巾軍最後被混跡在郭子興手下的朱元璋吞併,直至滅亡了元朝。而那位元朝皇帝,因為“順應天意的望風而逃”,便被明政府封了個“順帝”的頭銜。

皇帝與文官:親密的危險關係 張嶔 ¥19.6 購買

三、天然短板

自古以來,中國暴亂大多以中原為核心,很少有南方人為主導。主要是由於古代南方開發不如現在,政治、經濟中心多集中于中原地區。

而元末卻有個奇怪的特性,便是南方人頻頻主導起義運動。深究其原因,便是元朝天然的政治歧視。蒙古人成為中原地區的主人之後,把全國百姓分為四種等級,以南方漢人地位最低,毫無遮掩的進行民族壓迫。

只會放羊跑馬的他們把金、宋政府遺留下的“官田”、“公田”接手後,還將戰亂無主的田地劃為“官田”。這也就罷了,蒙古人居然強行從漢人手裡掠奪正在耕種的田地,沒收“公田”。

上述的田地被封給宗親、貴族、有功之臣,甚至還有寺廟。有的封地一塊大到方圓幾千里,所屬農戶能達幾十萬。而這些封地是不用交稅的。可是國家需要花銷,那麼沉重的負擔就轉嫁到所謂的自由民身上。

元朝創造了一項記錄,當奴隸制早已在中國土地絕跡一千多年後,再度回歸。以往擁有自由身的佃戶成為地主隨意買賣的奴隸,而且他們所生的後代仍舊為奴隸。無奈之下,那些不想成為佃戶的人只能被迫向官府借高利貸,而貸款利率高到嚇人。如果你年初借了一兩銀子,那麼你年底要還的就是一百兩。這樣的環境下,自由身的農民被迫逃亡,成為元代社會的常態。

施行如此殘暴而無人性的統治,元朝的滅亡就成為必然。

四、愛玩的皇帝

作為親手斷送元朝國祚的皇帝,不好色似乎有點說不過去。他既好女色,又愛男寵,經常身邊帶著十幾位“寵臣”與數百名宮女“玩耍”。

不僅他自己玩,還拉上了太子。沒過多久,太子也沉迷此道。縱觀中國上下五千年,淫樂的皇帝有很多,可都是自己彌亂,對太子有嚴格的要求。只有這位元順帝特例,玩耍起來還不忘拉上寶貝兒子。

除“玩樂”以外,元順帝又如明天啟皇帝一般,是個好工匠。他的寵臣建設庭院,皇帝都要親自動手,設計宅屋的模型。這種等比例縮小的真實模型上面還能用黃金珠寶點綴,真是妙手精湛。製作模型宮房皆高尺余,棟樑楹榱宛轉如真,京師人戲稱順帝為“魯班天子”。

皇帝不僅能建房屋模型,巨大的龍船也能造,精密的報時器也能搞。正所謂“全面發展才是硬道理”。

五、 滅亡導火索

元末黃河水災,宰相脫脫不得不動用幾十萬民工修建黃河水利。韓山童逮住機會,暗中鑿刻了個一隻眼睛的石頭巨人,派人埋于黃陵崗開河必經之地,並派遣徒眾四處散佈讖謠:“莫道石人一隻眼,挑動黃河天下反”。

結果,石人挖出,數萬黃河挑夫、兵士親眼所見,一傳十,十傳百,百傳千,千傳萬。問題在於,那時候的百姓智商可並不低,他們為什麼會相信這等拙劣的伎倆?原因不在於能不能夠信,而是願不願意信!

於是,韓山童自稱宋徽宗八世孫,劉福通自稱宋將劉光世後人。兩人在河工之中振臂高呼,很快便聚眾數萬。這些人均頭纏紅巾,所以史稱“紅巾軍起義”。

彭瑩玉那個大和尚也不肯閑著,推舉出徐壽輝拉起隊伍,而江蘇出了張士誠,安微冒出了郭子興。幾個月時間內,數支紅巾軍幾乎佔領了西至漢水、東至淮水之間的所有土地。

這些紅巾軍最後被混跡在郭子興手下的朱元璋吞併,直至滅亡了元朝。而那位元朝皇帝,因為“順應天意的望風而逃”,便被明政府封了個“順帝”的頭銜。

皇帝與文官:親密的危險關係 張嶔 ¥19.6 購買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