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新時代,新氣象,新作為,全力打造生態美麗阿克蘇

全力打造生態美麗阿克蘇

——阿克蘇地區實施“兩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紀實

12月27日傍晚, 位於阿克蘇河旁的溫宿縣阿熱勒鎮夏合吐爾村一片寂靜, 嫋嫋炊煙在村莊上空繚繞。 數隻白鷺悠閒自得地在村頭果園裡覓食。 不遠處, 數十隻野鴨靜臥在蘆葦叢中。

村民們對眼前的景象已習以為常。 “我們這裡的天鵝、白鷺、野鴨、野雞多得很, 特別是這幾年生態環境好了, 各種鳥也越來越多了。 ”村民尼亞孜·依明說。

夏合吐爾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景象, 只是這些年來阿克蘇地區實施生態治理工程建設成果的一個縮影。

2015年, 阿克蘇地區決定大力弘揚“柯柯牙精神”, 實施《阿克蘇地區生態林工程建設規劃》, 啟動了阿克蘇河、渭幹河流域“兩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 著力補齊生態脆弱短板, 建設南疆重要的生態治理先行區、特色產業優勢區和生態涵養功能示範區。

植樹造林讓大地披上綠衣

12月中旬的阿克蘇, 寒意漸濃。 阿克蘇河下游西大橋附近新建成的生態園內, 各種新植的小樹在寒風中挺立著, 它們身上已被刷上了白色的“防寒衣”, 有的還裹上了“稻草衣”, 這些成行連片的小樹成了這個冬日裡一道亮麗的風景。

2015年9月, 阿克蘇地區啟動阿克蘇河生態建設工程, 對阿克蘇河下游段西大橋附近1000多家小企業、小作坊進行搬遷整頓, 大規模生態治理工程和植樹造林工程同步展開。 “當年8月全部拆遷完, 9月開始規劃平整, 11月全部種上了楊樹和杏樹。 ”12月12日, 站在阿克蘇市烏喀路與208省道交叉口處, 阿克蘇市阿克蘇河生態工程建設專案辦副主任黃勝麟向記者介紹。

黃勝麟說:“生態綠化項目建設完成後,

在阿克蘇市西部建起一道綠色屏障。 除了防護林外, 經濟林5年到8年以後也會逐步見效, 可以提高當地農民的收入。 ”

“兩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是阿克蘇地區有史以來最大的民生工程、生態工程、造福工程。 工程規劃範圍為阿克蘇河、渭幹河流域,

規劃總面積234萬畝, 規劃總投資31.31億元。 包含防洪堤、交通路網、水利灌溉、荒地造林、退耕還林、林果業提質增效、水土保持、山洪災害預防、胡楊林濕地公園建設、沿河景觀和旅遊功能區建設等多項工程建設內容。

目前, 阿克蘇地區已經完成阿克蘇河、渭幹河流域“兩個百萬畝”生態治理工程建設面積168萬畝, 完成規劃總面積的72%。 全地區林地總面積達到2007.14萬畝, 森林覆蓋率達到6.8%。

▶阿克蘇多浪河景觀帶。

退耕還林築牢生態屏障

今年74歲的尼亞孜·依明, 家住溫宿縣阿熱勒鎮夏合吐爾村。 他從小跟著父親在家門口的托什幹河岸上種樹。

托什幹河是阿克蘇河的一條支流。 尼亞孜說:“當年和父親一起種樹是為了防洪。 過去每年種的樹第二年都會被洪水沖毀, 沖毀了就再種, 每年都是這樣。 ”

▶位於阿克蘇市郊的阿克蘇地區柯柯牙“三北”防護林工程

阿克蘇地區在戈壁荒灘進行大規模植樹造林的同時,實施了一系列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地區生態工程的受益者,阿克蘇市依幹其鄉托萬克巴里當村果農吾斯曼·斯馬依深有體會。他說:“過去樹少,每到香梨掛果的時候,大風和沙塵暴讓樹上的香梨掉很多,影響產量和收入。現在環境好了,收入也有了保證。”

如今,阿克蘇農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鹽鹼化現象得到明顯緩解,城區風沙危害明顯下降。據阿克蘇地區氣象部門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生區域性沙塵天氣同比減少了20餘次,地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60%以上,阿克蘇河、多浪河等11條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98.7%。生態環境的改善為地區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綠色發展造就富民產業

溫宿縣柯柯牙管理區拱拜孜村村民艾合買提·玉山看著自家的核桃園,自豪地對記者說:“誰能相信10年前這裡是戈壁灘呢?”

艾合買提家原來在溫宿縣博孜墩柯爾克孜民族鄉提坎庫如克村,是村裡的貧困戶,主要依靠放牧和4畝耕地維持生計。2014年12月,他家從山區搬遷至柯柯牙管理區拱拜孜村,成為牧民新村的新居民。

“政府給我們分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配套100平方米的羊舍。還給我家分了8畝核桃和紅棗地。”艾合買提說,搬遷到牧民新村後,除去畜牧養殖和閒暇時務工,核桃和紅棗每年會給他家帶來不菲的收入。去年,他家裡添置了小型拖拉機,他打算再買一輛小汽車。

“我們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受益者。”艾合買提說,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林果業已成為阿克蘇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在阿克蘇市依幹其鄉托萬克巴里當村,果農馮榮果栽種的120畝紅棗、核桃今年又獲得了好收成。“這幾年,政府大規模實施植樹造林工程,在我們果園周圍的戈壁灘上栽種了楊樹、胡楊等生態林,等於築起了一道綠色屏障,災害減少了,我們的收成也好了,感謝黨和政府。”馮榮果高興地說,今年他的核桃畝產150多公斤,紅棗畝產600多公斤,收入十分可觀。

阿克蘇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發展特色林果經濟林作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內容。在全面推進阿克蘇河、渭幹河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公益林和經濟林協同佈局,科學配置公益林和經濟林比例,構建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備的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在保護生態可持續的同時,兼顧林業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可以說,發展林果經濟既是生態工程又是民生工程,特色林果業已成為富民產業。

目前,阿克蘇地區林果業面積達450萬畝,預計今年阿克蘇地區特色林果總產量有望超過210萬噸,年產值超過120億元,農民通過林果產業獲得的收入將占到人均純收入的近40%。

END

▶位於阿克蘇市郊的阿克蘇地區柯柯牙“三北”防護林工程

阿克蘇地區在戈壁荒灘進行大規模植樹造林的同時,實施了一系列荒漠綠化防護林工程,退耕還林就是其中之一。

作為地區生態工程的受益者,阿克蘇市依幹其鄉托萬克巴里當村果農吾斯曼·斯馬依深有體會。他說:“過去樹少,每到香梨掛果的時候,大風和沙塵暴讓樹上的香梨掉很多,影響產量和收入。現在環境好了,收入也有了保證。”

如今,阿克蘇農區水土流失、土地沙化和鹽鹼化現象得到明顯緩解,城區風沙危害明顯下降。據阿克蘇地區氣象部門不完全統計,今年以來發生區域性沙塵天氣同比減少了20餘次,地區城市空氣品質優良率保持在60%以上,阿克蘇河、多浪河等11條河流水質優良比例達98.7%。生態環境的改善為地區經濟穩步發展、人民群眾安居樂業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綠色發展造就富民產業

溫宿縣柯柯牙管理區拱拜孜村村民艾合買提·玉山看著自家的核桃園,自豪地對記者說:“誰能相信10年前這裡是戈壁灘呢?”

艾合買提家原來在溫宿縣博孜墩柯爾克孜民族鄉提坎庫如克村,是村裡的貧困戶,主要依靠放牧和4畝耕地維持生計。2014年12月,他家從山區搬遷至柯柯牙管理區拱拜孜村,成為牧民新村的新居民。

“政府給我們分了一套80平方米的安居富民房,配套100平方米的羊舍。還給我家分了8畝核桃和紅棗地。”艾合買提說,搬遷到牧民新村後,除去畜牧養殖和閒暇時務工,核桃和紅棗每年會給他家帶來不菲的收入。去年,他家裡添置了小型拖拉機,他打算再買一輛小汽車。

“我們就是生態文明建設的最大受益者。”艾合買提說,這要感謝黨的好政策。

▶林果業已成為阿克蘇農牧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在阿克蘇市依幹其鄉托萬克巴里當村,果農馮榮果栽種的120畝紅棗、核桃今年又獲得了好收成。“這幾年,政府大規模實施植樹造林工程,在我們果園周圍的戈壁灘上栽種了楊樹、胡楊等生態林,等於築起了一道綠色屏障,災害減少了,我們的收成也好了,感謝黨和政府。”馮榮果高興地說,今年他的核桃畝產150多公斤,紅棗畝產600多公斤,收入十分可觀。

阿克蘇地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把發展特色林果經濟林作為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的重點內容。在全面推進阿克蘇河、渭幹河生態工程建設過程中,公益林和經濟林協同佈局,科學配置公益林和經濟林比例,構建佈局合理、結構優化、功能完備的生態體系和林業產業體系,在保護生態可持續的同時,兼顧林業經濟發展和農民收入,實現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的有機統一。可以說,發展林果經濟既是生態工程又是民生工程,特色林果業已成為富民產業。

目前,阿克蘇地區林果業面積達450萬畝,預計今年阿克蘇地區特色林果總產量有望超過210萬噸,年產值超過120億元,農民通過林果產業獲得的收入將占到人均純收入的近40%。

END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