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這把寶劍流失海外100年之久,現成為英國皇家博物館鎮館之寶

明代最著名的皇帝就要數明成祖朱棣了, 明成祖是明朝的第三位皇帝, 他在位期間遷都北京、積極發展經濟, 派遣鄭和七次下西洋, 還編著了《永樂大典》。

他在政期間無論是政治還是經濟, 都得到了快速的發展, 被歷史上所認可, 所以稱他統治的時期為“永樂盛世”, 後世為了表示對明成祖的尊重被稱為“永樂大帝”。

故事發生在1420年, 永樂大帝為了西藏的穩定, 親自督造完成的御用寶劍“永樂劍”, 並將此劍贈給西藏寺廟的一位大活佛。

整把劍精美絕倫、劍長76釐米, 以不同材質的鋼鐵鍛打折疊而成, 花紋十分細膩生動。 劍重2公斤, 劍柄為鐵鑄外裝均鎏厚重黃金, 劍擋浮雕藏傳佛教神獸護法"瓊"圖案, 雙眼鑲嵌寶石。 將漢家藝術和西藏風格完美的融合在一體。

這把“永樂劍”由於是皇帝親自督造, 顯示了當時造劍的最高技術, 實數國之重寶。

就是這樣一把完美無缺、品相完好的寶劍, 現在卻珍藏在英國的博物館裡, 被列為鎮館之寶, 這又是為什麼呢?

原來, 在清朝時, 隨著國力的衰弱和鴉片戰爭的爆發, 清朝經歷了一次大的洗劫, 這次洗劫1900年以英法德日美為首的八國聯軍, 幾乎傾空了整個北京城, 中國幾千年的璀璨文明藝術和帶有東方韻味的珍品, 令他們眼界大開。 貪婪之餘, 他們將所有有價值的寶貝洗劫一空, 最終付之一炬。

這把“永樂劍”就是在那次洗劫中, 離開了中國的國土, 被英國侵略者奪走。 後來英國皇家軍械庫以10萬英鎊的價格收購入庫。

每當中國人在外國參加展覽時, 看到中國的珍品流失海外, 無不痛心疾首, 但願祖國日益強大, 願我國瑰寶早日回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