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看懂 2017 年的手機圈,有這五個關鍵字就夠了

時間如白馬過隙, 對於學霸君來說, 2017 年年初的光景還歷歷在目。

可是對於手機圈來說, 這個 2017 年似乎過得特別漫長, 大事件是一件接著一件, 看都看不過來。

在這裡, 學霸君將會用五個關鍵字, 帶你回顧一下 2017 年的手機圈。

① 全面屏

從小米 Mix 的驚豔全場到現如今人手必備, 全面屏這三個字只用了一年時間就走進了人們的視野裡。

從高高在上的旗艦機, 到如今百元機型都號稱自己是全面屏手機, 好像沒有全面屏都不叫手機了一樣。

然而即便全面屏已經成為常態, 具體的概念還是各執一詞。 有廠商說屏占比高就是全面屏, 有廠商說 18:9 就是全面屏, 有廠商說視覺上螢幕佔據整個正面的才叫全面屏。

求同存異, 似乎是當前全面屏概念最好的詮釋。

② 有起有伏

2017 的手機大擂臺如一泓潮水般一浪接一浪。 不過要提回歸, 不得不先說擺脫 2016 年下跌魔咒的小米。

2016 年的小米有多糟糕?IDC 顯示小米 2016 全年出貨量下跌 36%, 市場份額從 15.1% 下跌到 8.9% 並被 OV 兩家趕超, 就連雷軍自己都說需要“放慢腳步, 認真補課”。

造成這樣的原因有很多:比如供應鏈的問題, 長期缺貨消磨用戶耐心;忽略線下管道, 被競爭對手奪得先機;產品價格區間重疊, 不夠優秀導致內耗, 總而言之就是很糟糕。

好在 17 年小米找回了正道, 小米的手機銷售量回到了國內第四, 在 10 月份公佈銷售額達到千億。 還拿下了印度成為印度市場佔有率第一品牌。

就像雷軍對員工說的:“小米最壞的時候已經過去了”。 小米在 17 年做的打造線下管道, 產品定位明確, 發力海外市場, 成為了其中觸底反彈的秘訣。

對於手機行業, 既有高高在上華山之巔的那幾位, 也有努力攀登的那幾位——錘子科技正是 17 年的佼佼者。

在獲得 10 億融資之前, 錘子科技正在度過的是“可能是最兇險的一年”, 2015、2016 兩年虧損都超過了 4 億元, 最危險的時候淨資產甚至只剩下了 20 萬元。

向死而生的錘子科技同樣在 17 年來了個大翻身,年初發佈的堅果 Pro 生產量超過 100 萬,而在11 月發佈堅果 Pro 2 後,成為了雙十一當天手機銷量排行榜第三。

成功的原因可能是老羅真的在差異化之上不再做他的小眾情懷產品,不管是定位還是設計都足夠明確優秀。當然啦,17 年吳德周的加入同樣功不可沒。

17 年的魅族可能是“撲街”最嚴重的那幾個公司之一。

捨棄 16 年機海戰術後的魅族,唯一發佈了一部新機 Pro7,卻只用了 4 個月時間就從 2880 元起降到了 1999 元起,協力廠商平臺甚至給出了 1600 元的售價,堪稱年度跳水王,大有清倉甩賣的趨勢。

好在魅族也不甘心衰落下去,今年年底曝出魅藍、魅族、flyme 三大事業部分離,黃章回歸,並且全面擁抱高通處理器,希望這會是魅族回歸的前兆。

2017 年還有一場科技圈的“年度大戲”,那就是樂視的出局。

樂視資金鏈斷裂的原因,至今還沒有準確定論,不過賈老闆如今的行為,多少能看出其中一二。

至於樂視手機的“遺作”樂 Pro 3 雙攝 AI 版,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高性價比,不過發佈會的冷清,還有搭載冷門的聯發科 X23 處理器,其中頹勢已經明顯。

③ 霸權不倒

雖然市場動盪,不過有三家公司16 年到 17 年裡,一直穩穩霸佔市場份額前三——華為、OPPO、vivo。

為什麼華為、OPPO、vivo 三家能穩穩佔據前三?管道+廣告就是其中的秘訣。從 OPPO R11 裡插播發佈會的演唱會,到撲滿大街小巷的 vivo 廣告,再加上瘋狂代言帶來的明星效應,就連菜場大媽都能記住“充電 5 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

④ 人工智慧

如今手機越來越快,手機廠商似乎已經不滿足於讓你的遊戲更加流暢,應用載入速度更快了。

為了讓你體驗更好,手機廠商希望人工智慧可以更加懂你以至於成為你的貼心小棉襖。像是讓手機識別你喜歡的商品,瞭解你的病史並做出醫院推薦,以及講段子更好笑的語音助手。

在 17 年,最早打出人工智慧牌的是華為的麒麟 970 處理器,處理器中搭載的 NPU 可以協助照相、識別圖像、翻譯,讓這些功能更加好用方便。

再往後加入深度神經網路的蘋果 A11 和高通驍龍 845 似乎已經告訴了大家,2018 年的人工智慧將會發揮更大的威力。

⑤ iPhone X

把 iPhone X 作為 2017 年的最後一個手機關鍵字,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 iPhone 已經很久沒給大家太多驚喜。每年都是一樣造型的小改——升級處理器、再升級下相機,最後換下顏色就可以賣了。(當然今年的 iPhone 8 同樣如此)

在 iPhone X 上,蘋果終於又回到了那個高瞻遠矚的位置上,該追的熱點都追上,別人沒有的它也有。劉海全面屏再一次引領了全面屏潮流,搭載人工智慧的 A11 處理器跑分一騎絕塵。

還有那個比指紋解鎖安全性高太多的 Face ID,告訴了其他手機廠商們全面屏時代,正確的解鎖方式是什麼。

iPhone X 的大熱,似乎在告訴你:“你蘋果還是那個蘋果”。

回看 2017 年的手機圈,有新奇的科技,也有令人惋惜的落敗。不過不管怎樣,每家廠商為了跟上時代的大潮,都在卯足了勁做得更好。

希望 2018 年,手機圈能有更多讓大家嘖嘖稱奇的關鍵字。

向死而生的錘子科技同樣在 17 年來了個大翻身,年初發佈的堅果 Pro 生產量超過 100 萬,而在11 月發佈堅果 Pro 2 後,成為了雙十一當天手機銷量排行榜第三。

成功的原因可能是老羅真的在差異化之上不再做他的小眾情懷產品,不管是定位還是設計都足夠明確優秀。當然啦,17 年吳德周的加入同樣功不可沒。

17 年的魅族可能是“撲街”最嚴重的那幾個公司之一。

捨棄 16 年機海戰術後的魅族,唯一發佈了一部新機 Pro7,卻只用了 4 個月時間就從 2880 元起降到了 1999 元起,協力廠商平臺甚至給出了 1600 元的售價,堪稱年度跳水王,大有清倉甩賣的趨勢。

好在魅族也不甘心衰落下去,今年年底曝出魅藍、魅族、flyme 三大事業部分離,黃章回歸,並且全面擁抱高通處理器,希望這會是魅族回歸的前兆。

2017 年還有一場科技圈的“年度大戲”,那就是樂視的出局。

樂視資金鏈斷裂的原因,至今還沒有準確定論,不過賈老闆如今的行為,多少能看出其中一二。

至於樂視手機的“遺作”樂 Pro 3 雙攝 AI 版,雖然還是一如既往的高性價比,不過發佈會的冷清,還有搭載冷門的聯發科 X23 處理器,其中頹勢已經明顯。

③ 霸權不倒

雖然市場動盪,不過有三家公司16 年到 17 年裡,一直穩穩霸佔市場份額前三——華為、OPPO、vivo。

為什麼華為、OPPO、vivo 三家能穩穩佔據前三?管道+廣告就是其中的秘訣。從 OPPO R11 裡插播發佈會的演唱會,到撲滿大街小巷的 vivo 廣告,再加上瘋狂代言帶來的明星效應,就連菜場大媽都能記住“充電 5 分鐘,通話兩小時”的廣告。

④ 人工智慧

如今手機越來越快,手機廠商似乎已經不滿足於讓你的遊戲更加流暢,應用載入速度更快了。

為了讓你體驗更好,手機廠商希望人工智慧可以更加懂你以至於成為你的貼心小棉襖。像是讓手機識別你喜歡的商品,瞭解你的病史並做出醫院推薦,以及講段子更好笑的語音助手。

在 17 年,最早打出人工智慧牌的是華為的麒麟 970 處理器,處理器中搭載的 NPU 可以協助照相、識別圖像、翻譯,讓這些功能更加好用方便。

再往後加入深度神經網路的蘋果 A11 和高通驍龍 845 似乎已經告訴了大家,2018 年的人工智慧將會發揮更大的威力。

⑤ iPhone X

把 iPhone X 作為 2017 年的最後一個手機關鍵字,再適合不過了。

因為 iPhone 已經很久沒給大家太多驚喜。每年都是一樣造型的小改——升級處理器、再升級下相機,最後換下顏色就可以賣了。(當然今年的 iPhone 8 同樣如此)

在 iPhone X 上,蘋果終於又回到了那個高瞻遠矚的位置上,該追的熱點都追上,別人沒有的它也有。劉海全面屏再一次引領了全面屏潮流,搭載人工智慧的 A11 處理器跑分一騎絕塵。

還有那個比指紋解鎖安全性高太多的 Face ID,告訴了其他手機廠商們全面屏時代,正確的解鎖方式是什麼。

iPhone X 的大熱,似乎在告訴你:“你蘋果還是那個蘋果”。

回看 2017 年的手機圈,有新奇的科技,也有令人惋惜的落敗。不過不管怎樣,每家廠商為了跟上時代的大潮,都在卯足了勁做得更好。

希望 2018 年,手機圈能有更多讓大家嘖嘖稱奇的關鍵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