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梁山好漢人才濟濟,為什麼施耐庵選宋江當老大?

宋江在今天多受詬病, 人們指責因他的愚忠而導致梁山土崩瓦解, 108將大部分因為接受詔安非死即傷, 他的施捨不過是假仁假義, 收買人心。

但是平心而論, 宋江受過良好教育, 又富有仁愛、忠孝精神, 而且慧眼識英雄又有自己的勢力範圍, 這在今天起碼是企業CEO級別的人物, 本該是人們眼裡的成功人士。

人們的指責更多的是面對喜歡人物死去後, 對宋江怨恨, 認為宋江就是造成根源。

宋江確實有不足之處, 他的確是愚忠, 但這是時代禁錮, 他無法逃出的藩籬。 面對不公他也曾在醉酒後, 揮墨豪言:“他日若遂淩雲志 敢笑黃巢不丈夫。 ”在我看來, 只不過宋江終究是被關在了“士”的囚籠裡。

“士”廣泛的來說是指古代知識份子階層, 他們秉承仁愛, 講求忠孝, 是儒家文化薰陶下的讀書人群像, 孔丘、朱熹這些都是我們所熟知的“士”的代表人物。 董仲舒“罷黜百家, 獨尊儒術”被漢武帝採納後, “士”幾乎享受到了皇權統治內“一人之下, 萬人之上”的極大優越感。

宋江“自幼曾攻經史”的學習過程, 以及作為鄆城押司, 一文書小吏(雖然僅僅相當於現在文案記錄管理員)的經歷, 都塑造了他作為“士”的自覺。 即使, 他廣結天下英雄,

與搶劫生辰綱的晁蓋、阮小七一夥把酒言歡。 他仍是有意無意的把自己的眾好漢劃分界線。

他同情落魄者, 時常援助, 慷慨周濟, 接濟閻婆惜母女(不想後來卻被恩將仇報)。 另外武松、薛永、李逵都受他支助, 與他分金享銀。 尤其在柴進莊上他給武松送衣送金,

與武松惜別時“容我多送幾步”短短幾字, 透出宋江作為文人“知己難遇”的不舍。 臨別更是掏出十兩銀子贈與武松, 要想宋江當時自己都身背怒殺閻婆惜和私放晁蓋兩大官司, 他仍能有這樣舉動, 這種自身而發的仁義讓人欽佩。

他擔心禍患燒到家裡父親的身上,請老父親宋太公到縣衙狀告自己忤逆不孝,從而脫離父子關係, 幫助父親脫險。 為了接父親上梁山, 對晁蓋說過“若為父親, 死而無怨”, 言行之中無時不反映出他的孝道。

再者他心系天下, 忠於國家, 他招募呼延灼時“等來日朝廷大赦天下, 招安, 一齊剷除奸邪, 替天行道。 ”終於感化呼延灼, 麾下又收一猛將。 受招安後他把“替天行道”改為“順天護國”, “聚義堂”也改成了“忠義堂”, 忠君愛國的士人階層思想一直影響著宋江。

所以詔安後, 他代表朝廷平田虎, 打王慶, 掃方臘。 直到御賜毒酒, 他都絲毫不怨, 心系朝廷安樂, 天下太平。 宋江作為“士”, 仁愛、孝敬、忠義, 是“忠義水滸傳”書名的最好詮釋。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汪洙一首《神童詩》說盡了 “士農工商”這樣的等第排次。讀書入仕,出入宮廷已經是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聖地。宋江就是如此薰陶生長的“士”人而已,真要說來,他也是一個封建的受害者啊。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水滸傳》

《中國哲學簡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爾曹;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汪洙一首《神童詩》說盡了 “士農工商”這樣的等第排次。讀書入仕,出入宮廷已經是讀書人心中根深蒂固的聖地。宋江就是如此薰陶生長的“士”人而已,真要說來,他也是一個封建的受害者啊。

參考資料:

《史記卷一百二十四遊俠列傳第六十四》

《水滸傳》

《中國哲學簡史》 北京大學出版社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