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有一種溫柔體面的向上級索取信任的辦法!

有一天, 武王吃飽飯沒事幹時, 剔著牙對左右丞相說:“我生長在西戎, 未能親眼目睹中原的繁盛。 如果能打通三川, 到鞏洛之間一遊,

雖死無恨!二位賢相哪一個能為我征伐韓國?”

樗裡疾說:“路途太遠太危險啦, 而且魏、趙兩國會救韓國, 不能伐韓。 ”

甘茂卻說:“我這就去魏國, 勸魏王一同伐韓。 ”

武王十分高興, 便派甘茂去魏國勸說, 在甘茂的忽悠下, 魏王答應派兵幫助。

甘茂到魏國後, 說通了魏王伐韓。 他怕樗裡疾後期從中阻攔, 於是先派人回去向秦王報告:“魏王已答應派兵。 但雖然如此, 希望大王還是不派兵伐韓為好。 ”

就上面這簡短的幾十字描述, 藏著太多做人的智慧。

第一:在執行一件大任務時, 一定不要忽視那些曾經和你意見相反的人。

甘茂和樗裡疾同為秦國丞相, 在是否攻韓問題上意見相反, 攻韓又是上級領導武王的意思, 那麼, 按常理, 接受任務的人,

就一定要想到另外那個人以後會從中阻攔。

東周史上這種先例有很多, 那些接受任務的人在戰場上被人無端扣糧草、堵後路、添弱兵製造各種麻煩。

甘茂想到了這一層, 他害怕樗裡疾會拖他後腿。

那麼, 要如何去防範對方阻撓自己的計畫呢?

對整件工作層層把關, 凡事親力親為, 不失為一種有效手段。 不過, 除此之外, 我們還要做好一件事。

想想當年嶽飛是怎麼從必勝的戰場上被皇帝一道道金牌召回來的?

是不被上級信任!上級對他的決策是否正確沒有信心。

那如何才能取得信任呢?那我們在第二點細細道來。

第二:學會說故事, 有技巧的說服領導得到信任

甘茂先認領伐韓的任務, 再去魏國求援軍, 魏國同意後,

讓人告訴武王魏國已被說動, 一切都在順利進行中, 但突然話鋒一轉又勸武王不要去伐韓。 他到底是想鬧哪樣啊?你們也看不明白了吧?

武王更不明白, 按耐不住親自去息壤找甘茂瞭解情況。

看了我的文章這麼久, 你們讀到這裡可有get到甘茂使了什麼計謀?

大家先想想甘茂為什麼不在去魏國前勸武王放棄伐韓?

伐韓是武王的一個想法, 不是他必須做的重要事, 如果一開始左右丞相都反對或許就不了了之了。

一個想法容易在開始被放棄, 卻難以在即將實現時被放棄。

甘茂get到了這一點, 他就是想讓武王伐韓的決心更強。

這是他的智慧之一。

他的智慧之二, 是他的報告前言不搭後語:告訴武王一切進展順利, 又無任何原因的勸武王放棄伐韓!

這個混帳邏輯, 卻引得武王親自瞭解原因。

這就是甘茂語言技巧的牛逼之處。

如果你也說一段前後邏輯不搭調的話, 一定能引起對方高度關注。 這個關注也許是認可、或嗤之以鼻甚至憤怒, 但總能讓對方強迫症發作了一樣來追問你十萬個為什麼。

這些套路都是驚人的相似, 我有一篇文章, 講了子貢勸說陳恒放棄伐魯的事, 誰還記得子貢的開場白是什麼?

子貢對陳恒說:“魯國城牆又低又薄, 護城河又淺又窄, 國君軟弱, 大臣無能, 軍隊缺乏戰鬥力, 所以說它難攻。 為相國考慮, 我看不如派軍隊去攻打吳國, 吳國城高而池寬, 既有精兵, 又有良將, 很容易攻下。 ”

陳恒大聲責備子貢:“你怎麼將難易顛倒來說,

你啥意思啊你。 ”

陳恒急於知曉原因, 子貢乘機提出進包廂細說。 陳恒不傻, 怕話裡有自己想不到的貓膩, 一定要瞭解清楚, 不然睡不著覺了。

古人玩這套路玩得賊溜。

話說秦武王見了甘茂, 急忙問道:“你答應為我勸說魏王, 現在魏王答應派兵, 丞相又說:‘不伐韓為好。 ’為啥呀?”

武王和當初的陳恒一樣, 上鉤了。

大家都知道此時甘茂是要向武王求信任得, 那他要怎麼說, 才能獲得武王的高度信任呢?思考兩分鐘。

甘茂回答:“跨越千里險阻,去進攻力量強大的韓國的一座大城池,一定會花費很多時間(向武王強調伐韓這個事時間會比較久)。從前曾參住在費地的時候,魯國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別人跑著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他母親正在織布,回答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繼續織布。一會,又一個人跑來說: ‘曾參殺人!’他母親停機想了一想說: ‘我兒子一定不會作出這種事。’又繼續織布。時間不長,又一個人跑來說:‘殺人的果然是曾參!’”他的母親一聽,放下機抒,跳牆逃走,躲藏起來。像曾參這樣的賢人,他的母親本來相信他,但是三個人說他殺人,連慈母也產生了懷疑。我不敢和曾參相比,大王信任我的程度也遠遠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他,但是誹謗我殺人的人,恐怕還不止三人,我只怕大王也會像曾母那樣。”

甘茂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向武王表達了自己在伐韓的過程中有可能會被人誣陷的擔憂。

學會講故事表達心聲,是一種說話的技巧。比起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效果翻幾倍,這個技巧大家一定要掌握。

我們現在總結一甘茂的這個說故事技巧到底好在哪裡。

第一:用故事來表達,對方聽的更懂,容易更愛聽,能把對方帶節奏,引起共鳴。

比如,你說某個人很有正義感,就這麼乾巴巴的說,聽的人只會附和你,或許心裡還認為你誇大其詞了,但你若把體現他正義的故事,繪聲繪色描述出來,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第二:你說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說明這種擔憂從來不是杞人憂天,是有前車之鑒的,絕不是自己有被迫害妄想症,能提高你擔憂的可信度。

比如你媽讓你上山采蘑菇,你說有蛇不敢去,她會覺得懶並且想揍你,你提醒她某人剛哪天就是采蘑菇被蛇咬了花了幾千塊錢,你媽就會考慮你的建議了。

第三點,也是點睛之筆:用一個故事,強調自己將來可能要面臨的困難處境,其實是在無形中逼對方就此事主動表態。

這比單刀直入主動求對方給你承諾要低調的多。

你聽了別人的故事,知道了對方的擔憂,那你總得表個態讓他放心吧,不然還怎麼為你做事?

甘茂這裡就是給秦武王將了一軍:伐韓時間很長啊,將來肯定有人要到你這說我壞話,你看,現在魏國都已經同意幫助我們,一切勝券在握了,但我就是怕又人搞壞事,你到時肯定不信任我,我不想去給你伐韓了。

都這份上了,你要還想讓別人為你辦事,總得有所表示吧?

魏國被說通,勝利只一步之遙,武王急於伐韓,怎肯放棄這個大好機會?馬上給出承諾:“我不會聽信別人的話,我要和您訂立誓約。”

於是君臣二人割破手指發誓,誓書就藏在息壤。

這麼一整,武王自然是印象深刻了。以後有人提甘茂的不是,他難道不會想起今天的事來嗎?

重點是甘茂自己什麼要求都沒提啊,一切都是武王自己主動自願的。

我寫到這裡,感慨智慧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無論你地位如何尊貴,財富多廣,比你有智慧的人照樣可以牽著你鼻子走。

甘茂伐韓沒有殺武王的心思,但武王卻因這事而死,下篇文章我們再詳細說來。

話說甘茂於帶著五萬大軍進軍韓國。圍攻五個月依然無法攻克。右丞相樗裡疾,以及一些不主戰的官員都對武王進諫:“秦國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了,如果不撤兵,恐怕會大敗。”

武王心裡沒主意了,於是派人召甘茂班師。

甘茂派人送給武王一封信,武王打開一看,裡面只有“息壤”二字。

武王省悟地說:“甘茂早就說會這樣,這是我的過錯。”便又增兵五萬去幫助甘茂伐韓。

作者微信公眾號:dushu02

古人雲: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我們的目的有二:1.讀懂歷史,學會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悟出人生智慧,提高我們的做事格局;2.瞭解各種歷史事件,打造我們博古通今的高端形象。

查看歷史消息,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學習管仲:如何高水準回答他人提問

蔡候之死:如何隱藏自己不可告人的心思

言語的智慧:幾句話,就可探知別人的內心

你一定要學會的這種說話套路,否則將被人引入事先設計好的陷阱

范蠡的智慧:面對一個帶恥辱性的要求,我們要如何說服他人接受

甘茂回答:“跨越千里險阻,去進攻力量強大的韓國的一座大城池,一定會花費很多時間(向武王強調伐韓這個事時間會比較久)。從前曾參住在費地的時候,魯國有一個和他同名的人殺了人,別人跑著告訴曾參的母親說:‘曾參殺人了!’他母親正在織布,回答說:‘我兒子不會殺人。’繼續織布。一會,又一個人跑來說: ‘曾參殺人!’他母親停機想了一想說: ‘我兒子一定不會作出這種事。’又繼續織布。時間不長,又一個人跑來說:‘殺人的果然是曾參!’”他的母親一聽,放下機抒,跳牆逃走,躲藏起來。像曾參這樣的賢人,他的母親本來相信他,但是三個人說他殺人,連慈母也產生了懷疑。我不敢和曾參相比,大王信任我的程度也遠遠不如曾參的母親信任他,但是誹謗我殺人的人,恐怕還不止三人,我只怕大王也會像曾母那樣。”

甘茂用一個真實的故事,向武王表達了自己在伐韓的過程中有可能會被人誣陷的擔憂。

學會講故事表達心聲,是一種說話的技巧。比起直接表達自己的想法,效果翻幾倍,這個技巧大家一定要掌握。

我們現在總結一甘茂的這個說故事技巧到底好在哪裡。

第一:用故事來表達,對方聽的更懂,容易更愛聽,能把對方帶節奏,引起共鳴。

比如,你說某個人很有正義感,就這麼乾巴巴的說,聽的人只會附和你,或許心裡還認為你誇大其詞了,但你若把體現他正義的故事,繪聲繪色描述出來,那效果就大不一樣了。

第二:你說的故事是真實發生的,說明這種擔憂從來不是杞人憂天,是有前車之鑒的,絕不是自己有被迫害妄想症,能提高你擔憂的可信度。

比如你媽讓你上山采蘑菇,你說有蛇不敢去,她會覺得懶並且想揍你,你提醒她某人剛哪天就是采蘑菇被蛇咬了花了幾千塊錢,你媽就會考慮你的建議了。

第三點,也是點睛之筆:用一個故事,強調自己將來可能要面臨的困難處境,其實是在無形中逼對方就此事主動表態。

這比單刀直入主動求對方給你承諾要低調的多。

你聽了別人的故事,知道了對方的擔憂,那你總得表個態讓他放心吧,不然還怎麼為你做事?

甘茂這裡就是給秦武王將了一軍:伐韓時間很長啊,將來肯定有人要到你這說我壞話,你看,現在魏國都已經同意幫助我們,一切勝券在握了,但我就是怕又人搞壞事,你到時肯定不信任我,我不想去給你伐韓了。

都這份上了,你要還想讓別人為你辦事,總得有所表示吧?

魏國被說通,勝利只一步之遙,武王急於伐韓,怎肯放棄這個大好機會?馬上給出承諾:“我不會聽信別人的話,我要和您訂立誓約。”

於是君臣二人割破手指發誓,誓書就藏在息壤。

這麼一整,武王自然是印象深刻了。以後有人提甘茂的不是,他難道不會想起今天的事來嗎?

重點是甘茂自己什麼要求都沒提啊,一切都是武王自己主動自願的。

我寫到這裡,感慨智慧是這個世界上最公平的事:無論你地位如何尊貴,財富多廣,比你有智慧的人照樣可以牽著你鼻子走。

甘茂伐韓沒有殺武王的心思,但武王卻因這事而死,下篇文章我們再詳細說來。

話說甘茂於帶著五萬大軍進軍韓國。圍攻五個月依然無法攻克。右丞相樗裡疾,以及一些不主戰的官員都對武王進諫:“秦國軍隊已經疲憊不堪了,如果不撤兵,恐怕會大敗。”

武王心裡沒主意了,於是派人召甘茂班師。

甘茂派人送給武王一封信,武王打開一看,裡面只有“息壤”二字。

武王省悟地說:“甘茂早就說會這樣,這是我的過錯。”便又增兵五萬去幫助甘茂伐韓。

作者微信公眾號:dushu02

古人雲:讀史明智。這裡所有的文章,都是對歷史故事進行深度解析,我們的目的有二:1.讀懂歷史,學會從真實的歷史事件中悟出人生智慧,提高我們的做事格局;2.瞭解各種歷史事件,打造我們博古通今的高端形象。

查看歷史消息,閱讀往期精彩文章

學習管仲:如何高水準回答他人提問

蔡候之死:如何隱藏自己不可告人的心思

言語的智慧:幾句話,就可探知別人的內心

你一定要學會的這種說話套路,否則將被人引入事先設計好的陷阱

范蠡的智慧:面對一個帶恥辱性的要求,我們要如何說服他人接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