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紫禁城紅牆茶室,皇家聖地的平房改建

太廟茶室位於紫禁城東南角的勞動人民文化宮院內, 這裡曾是明清兩代皇帝祭祖的地方。 牆內是原來皇家的聖地, 牆外則是北京古城的基本背景肌理——老百姓居住的胡同。 不知從哪個年代開始, 這段東圍牆截止到了這裡, 在牆東外側的地下排水涵溝上蓋起了泵房、庫房和臨時宿舍, 遮蔽住了這段宮牆的末端, 牆內也成了勞動人民自由出入休閒息憩的地方。 通過對宮牆內外景觀肌理的重新梳理, 我們掀掉了遮蔽宮牆的屋蓋, 將周邊的景觀以院落的形式介入到建築中來, 造就了建築中的院落,

同時也是院落中的建築。 我們希望以輕鬆的方式, 接續起一座連接傳統與現代、邊界與空間、宏偉與質樸、神聖與世俗、隱蔽與開放、嚴肅與荒謬之間交流的橋樑, 以引發人們重新思考空間、景觀與設計在我們這個時代真正有意義的價值所在。

▲主入口

▲原狀

▲南房結構

▲ 前院 / 庭院

▲後院 / 南房屋頂

茶室由七個獨特且獨立的房間組成。 像城市中的細胞, 雖然微小, 卻能在城市中留下印記。 在這樣一個特定的環境, 我們所要表達的, 正是這種過程。 我們基本上保留了現有建築的形態, 利用原有門窗洞口向內生長, 形成房子中的房子, 作為更為私密的茶室, 仿佛是新生的蘑菇;又如建築下面暗河中飛起的精靈, 環繞著游走於兩座建築周邊,

留下的水痕, 由門窗滲入建築, 便形成了這些茶室。 在建築內部的每一個茶室以及消毒間等功能用房都是一個獨立的空間, 與建築屋頂脫開, 有獨立的牆壁和頂棚, 作為第二層表皮, 自成一體, 私密安靜, 互不干擾。 而它們之間以及它們與建築之間的‘縫隙’便形成了交通和展示空間, 這便使建築內部空間被極大豐富, 產生了很多可以探索的角落, 在狹小的空間中通過圍合介面獲取更多的空間感受, 所謂小中見大。

▲吧台 / 北房內景

▲北房內景

▲北房內景

▲中庭

▲中庭

▲雲室 / 主入口

▲竹室

項目名稱: 紫禁城紅牆茶室

地點:北京紫禁城內太廟

年份:2012 – 2014年

建成時間:2014

建築師:張弘、張赫天

設計團隊:張誠、潘弘彬、連晨、劉子玥、安鵬浩、孫際華、經傑,韓曉偉

建築面積:280m2

攝影:王禕、陳溯、張赫天

建材供應:大莊、匯麗、華麗聯合等

▲吧台 / 北房內景

▲北房內景

▲北房內景

▲中庭

▲中庭

▲雲室 / 主入口

▲竹室

項目名稱: 紫禁城紅牆茶室

地點:北京紫禁城內太廟

年份:2012 – 2014年

建成時間:2014

建築師:張弘、張赫天

設計團隊:張誠、潘弘彬、連晨、劉子玥、安鵬浩、孫際華、經傑,韓曉偉

建築面積:280m2

攝影:王禕、陳溯、張赫天

建材供應:大莊、匯麗、華麗聯合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