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食>正文

為什麼現在糧食越來越多了,純糧釀造的糧食酒卻越來越少?

酒精酒和傳統白酒的巨大價差是最大的動力

酒精勾兌酒(仿白酒)的優勢在於“成本優勢”和“縮短儲存時間”。

對於酒精勾兌酒而言, 一噸最好的優級的酒精不過5000元, 如果稀釋成50度左右的白酒, 一噸酒精就成為1.9噸白酒, 等於3800瓶, 每瓶成本不過1.3--1.5元。

再看看包裝, 目前市場包裝物品單價基本如下:瓶子1.25元/個, 瓶蓋0.25元/個, 膠帽0.08元/個, 絲帶0.1元/條, 瓶標(瓶子上的商標紙)1.5元。 總計3.2元左右。

酒精勾兌酒每瓶總成本4.5--4.7元。

再看看傳統白酒:

麩曲清香型白酒大致在8000元一噸(65度), 折合一斤(65度)4元, (50度)3元。

大麯清香型白酒10000元左右(65度), 折合一斤(65度)5元,

(50度)3.80元。

濃香型白酒普通級在16000元左右(65度), 折合一斤(65度)8元, (50度)6.10元。

成本最高的大麯坤沙醬香酒(茅臺酒)的價格構成:

按一斤酒成本算如下:

1)2×3.30=6.60 (小紅粱)

(2)2×1.70=3.40 (曲藥)

(3) 1×1.20=1.20 (人工工資)

(4) 1×0.20=0.20 (管理工資)

(5) 1×0.30=0.30 (大煤)

(6) 1×0.20=0.20 (水電)

(7) 1×0.10=0.10 (工具磨損)

注:不包括其它輔助器具的費用。

注: 一個甑子需要經8次發酵,取七次酒,才算完成一個生產週期。

剛釀出來的的白酒(簡稱:基酒)市場價最低以18元/斤來出售,每年按5~7元的價格上浮。

如: (18元的初價+5年份×6元的上浮價 =48元) 既就是五年後白酒價格. 這只是按標準的低值來計算。

但在實際中是根據基酒的年份及品質來定的價位。 像三年的可以賣到40~50元/斤;五年的可以賣80~100元/斤。

以醬香型白酒為例

從制曲到成酒, 歷時近一年, 之後還要窖藏3年以上才上市。

勾兌酒直接用食用酒精兌水, 半個月就能夠批量完成生產。

糧食酒投入產出比相對固定, 投入多少原料, 釀出多少白酒, 比例基本都是固定的。

​勾兌酒通過工業流水線生產, 只要酒精足夠, 基本相當於無限量產出。 這是市場上勾兌酒氾濫的另一重要原因。

你一定認為大牌子酒, 就是傳統發酵的好酒。 可惜, 你知道嗎?大牌子的酒企, 往往都會採購巨量的酒精。

上世紀60年代-開始, 國家為了所謂的“糧食安全”, 放鬆了對白酒的監管, 默許, 甚至鼓勵酒精勾兌白酒, 上市。

拋棄傳統的白酒發酵方式, 只用最廉價的酒精+香精+其它添加劑,

就可以“創造”出替代傳統白酒的酒了。

特點是:不用糧食發酵、成本很低、可無限量生產。

缺點是:沒有傳統白酒的獨特風味, 需要加入各種化學添加劑類比傳統白酒的香味和口感, 而很多添加劑對身體傷害很大。

而且, “大品牌”酒企, 發現了一個公開的秘密:只要廣告打得好, 酒精勾兌酒, 更能賺大錢。 久而久之, 不用酒精勾兌, 根本就沒辦法應對市場競爭了。

利益最大化、市場份額才是酒企唯一關心的, 既然酒精勾兌更賺錢, 那當然選它!

如果說如今酒精勾兌酒真存在問題, 那就是誠信問題了。

按照GBT 10781.1-2006 濃香型白酒

GBT 10781.2-2006 清香型白酒

GBT 26760-2011 醬香型白酒等白酒標準

凡是產品保障上標注了這些標準的白酒都不得採用食用酒精勾兌法生產,

而事實往往與此大相徑庭。
​更有甚至, 產品上標注純糧固態、甚至多少年陳釀的白酒也採用食用酒精勾兌生產。 市場上的酒大都在原料表上標明, 酒是貨真價實用高粱、小麥等糧食釀造而成, 沒添加其他東西, 然而事實並非如此, 不少酒是由酒精、香精勾兌而成。這雖然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但由於企業不在原料表中標明添加成分,卻按純糧釀造的酒來賣,涉嫌欺騙消費者。

​有人說食用酒精也是糧食,其實不是的,食用酒精主要是利用糧食類的玉米、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

那麼市場上有多少酒精勾兌酒呢?

​我們看看據權威人士,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怎麼說的:真正規範的中國傳統白酒,採用傳統工藝、手工操作,從原料到釀造,到蒸餾,到貯存,到調製,參與釀造的釀酒大師,全程可追溯的中國白酒是稀有資源。這類酒由於受到產區,工藝的複雜,生產週期長,貯存週期長,在釀酒過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響。這類酒約占整個白酒產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裡才有一瓶傳統白酒!

這是什麼概念呢,2016年全國白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那麼10%也就是135.8萬千升以下了,這數量還不及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的白酒產量,1978年的白酒產量是143.74萬千升,為什麼用1978年做對比?是因為那時基本上沒有酒精勾兌的新工藝白酒。

一口酒喝了幾十種酒類添加劑——這就是當今酒精勾兌酒的現狀。

有些白酒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在白酒中添加調節口感的除苦劑、調酒劑和香精,追求掛杯的食用甘油和追求口感柔和的檸檬酸等,而廠家因擔心影響銷售,卻不對添加劑進行標注。

這些添加劑在一定劑量範圍內雖說是允許的,但有一點消費者很清楚,那就是,添加劑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可無論什麼時候,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桿秤,也知曉真正的傳統白酒的純糧酒,是不用添加各種添加劑的。

從不少消費者對傳統白酒純糧酒情有獨鍾看來,我們相信,酒精勾兌酒可以不如實標明各種添加劑的“好日子”也快走到頭了。

不少酒是由酒精、香精勾兌而成。這雖然不違反國家有關規定,但由於企業不在原料表中標明添加成分,卻按純糧釀造的酒來賣,涉嫌欺騙消費者。

​有人說食用酒精也是糧食,其實不是的,食用酒精主要是利用糧食類的玉米、薯類的甘薯、木薯;含糖原料甘蔗及甜菜的渣、廢糖蜜等作為原料經過發酵、蒸餾精製而成的,供食品工業使用的含水酒精。

那麼市場上有多少酒精勾兌酒呢?

​我們看看據權威人士,中國酒業協會秘書長宋書玉怎麼說的:真正規範的中國傳統白酒,採用傳統工藝、手工操作,從原料到釀造,到蒸餾,到貯存,到調製,參與釀造的釀酒大師,全程可追溯的中國白酒是稀有資源。這類酒由於受到產區,工藝的複雜,生產週期長,貯存週期長,在釀酒過程中的比例很小等等因素的影響。這類酒約占整個白酒產量的10%以下。

10%以下,就是10瓶酒裡才有一瓶傳統白酒!

這是什麼概念呢,2016年全國白酒總產量1358.36萬千升,那麼10%也就是135.8萬千升以下了,這數量還不及改革開放前的1978年的白酒產量,1978年的白酒產量是143.74萬千升,為什麼用1978年做對比?是因為那時基本上沒有酒精勾兌的新工藝白酒。

一口酒喝了幾十種酒類添加劑——這就是當今酒精勾兌酒的現狀。

有些白酒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會在白酒中添加調節口感的除苦劑、調酒劑和香精,追求掛杯的食用甘油和追求口感柔和的檸檬酸等,而廠家因擔心影響銷售,卻不對添加劑進行標注。

這些添加劑在一定劑量範圍內雖說是允許的,但有一點消費者很清楚,那就是,添加劑對人體是沒有任何好處的。可無論什麼時候,老百姓心裡都有一桿秤,也知曉真正的傳統白酒的純糧酒,是不用添加各種添加劑的。

從不少消費者對傳統白酒純糧酒情有獨鍾看來,我們相信,酒精勾兌酒可以不如實標明各種添加劑的“好日子”也快走到頭了。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