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犬戎滅西周,有四個諸侯國救援,其中一個後來統一了六國!

西周滅亡都是因為周幽王廢掉太子宜臼導致的結果, 然而國舅申侯把犬戎兵引進來, 要負主要責任。 從側面來說, 申侯的出發點是好的, 伐無道, 立太子。 申侯本沒有殺死周幽王的意思, 只是犬戎太野蠻沒有什麼仁義道德的約束, 所以到了鎬京, 殺人放火, 無惡不作, 連周幽王也殺, 導致申侯和太子落下弑君的罪名, 超出了任何人的想像。 申侯本以為犬戎拿了財寶就會離開, 誰知道沉迷宮廷酒色無法自拔, 想長期佔據。 所以, 申侯只好寫了三封密信, 發往三路諸侯, 密令來鎬京勤王。

東周地圖

申侯密令勤王的三個國家分別是, 北路晉文侯姬仇, 東路衛武公姬和, 西路秦襄公嬴開。 當時鄭桓公姬友, 在周朝做司徒, 被犬戎殺害, 申侯親自派人把這件事告訴了鄭桓公姬友的兒子姬掘突, 即鄭武公。 所以, 去鎬京勤王的一共四個諸侯國, 晉、衛、秦、鄭。 我們來看看,

這四個諸侯國, 後來有多牛。

三家分晉

1.晉國

俗話說:“近水樓臺先得月”晉國離當時的西周很近, 都是姬姓國家, 首任國君是唐叔虞, 為周武王姬發之子, 周成王姬誦之弟。

這裡還要說明一點, 西周滅亡以後, 奸臣虢石父之子虢公翰立周幽王的弟弟姬望為王,

即周攜王。 當時出現了兩王並列的局面, 出現這種局面, 其主要原因是當時的太子姬宜臼被廢, 而且申侯把犬戎引進來殺了周幽王, 有弑君的嫌疑, 所以一些居心不良的諸侯就趁機立周宣王次子, 周幽王的弟弟姬望為王, 只是支援周攜王的諸侯很少, 沒有得到當時幾個大的諸侯國承認。

在犬戎被四路諸侯趕出鎬京以後, 晉文侯姬仇因為勤王有功, 得到了河內附庸之地。 因為當時晉國靠近戎狄, 所以率先回了國。 晉文侯也是一個野心家, 周攜王姬望即位21年後, 晉文侯趁姬望巡視虢地時, 以姬望無權繼承周幽王的大統之名將其殺死, 兩王並立的局面於是終結, 晉國成為當時的大國。

晉國雖在晉昭公時分裂為翼和曲沃兩個侯國,

但是後來曲沃晉武公統一晉國後, 就逐漸崛起, 到晉文公時開始稱霸諸侯, 進入春秋五霸之列!晉國後來雖然被三家瓜分, 但韓、趙、魏三國都是戰國七雄之一, 足見其實力不小。 假如不被瓜分, 晉國有可能統一六國。

鄭國的地理位置

2.鄭國

鄭國的建立者是鄭桓公姬友, 姬友是周厲王的少子, 在周幽王時任司徒, 犬戎進攻鎬京時, 姬友護駕時被犬戎殺死。 姬掘突繼承了老爸的衣缽, 即鄭武公。 後來申侯通知鄭武公, 來鎬京勤王, 以此報殺父之仇。 犬戎被趕出鎬京以後, 周平王封衛侯為司徒, 鄭武公姬掘突為卿士, 留在周朝與太宰咺一同輔佐朝政。 申侯見鄭武公姬掘突英毅非常, 把女兒失考(武薑)嫁給了他。

鄭武公姬掘突在即位後, 趁周朝大亂之時, 兼併了東虢及鄶地, 遷都于新鄭。 領地增大, 實力變強, 並與衛武公同為周朝卿士。 周平王十三年, 衛武公死後, 鄭武公姬掘突獨攬朝政。 當時鄭國的首都在滎陽, 與周朝的首都洛邑很近, 他往來兩國之間, 沒有任何限制, 足見鄭國在當時的地位,已經在各諸侯國之首。

周平王死後,周平王之孫姬林繼位,即周桓王。周桓王時,大權已經掌握在鄭國的手中,當時鄭武公已死,兒子姬寤生繼位,即鄭莊公。鄭莊公繼承了他老爸的職位,依舊獨攬大權。所以,周桓王想奪權,因此與鄭國交惡。最後兩國在繻葛開戰,鄭國的將領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天子的權威從此蕩然無存。所以,鄭莊公成為“春秋三小霸”的首任霸主,不過鄭國因為土地受限,加上不知道利用霸權的影響力,繼續開疆擴土,所以,鄭國的霸權只是曇花一現。

衛國的地理位置

3.衛國

衛國是從原來殷商的國都之上發展起來的,周武王滅商以後,把他的三個叔叔,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殷都的周圍,在當時被譽為“三監”,分別建立邶、墉、衛三個國家,其目的是監視殷商的後人以防叛亂。但是“三監”並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反而夥同武庚叛亂。周公很快平定了叛亂,於是封自己的弟弟康叔,將原來三個國家合併成一個新的衛國。衛國因此開始,到了西周末年,犬戎進攻鎬京,衛武公出兵助周平王討伐犬戎有功,進爵為公。衛武公時國力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衛國在周平王時期雖然強盛,但是後人一點也不爭氣,衛懿公因為喜歡鶴而亡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下才得以複國。此後,衛國平平庸庸,但是不足以亡國。直到戰國末期,西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佔領,只剩下濮陽一處,衛國取消侯爵,改稱君。後來秦國佔領濮陽,衛元君遷往野王縣。直到西元前209年,衛角君才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不過,他的後代還建立了衛滿朝鮮,可見這個救援周朝的諸侯國也非同一般。

秦王

4.秦國

在救援鎬京的四個諸侯國當中,只有秦國不是姬姓國家。歷史上給了他這一次機會,絕非巧合。秦國本是附庸國,地處西方蠻荒之地,曾經被周王分封到狄戎之地就是為了防止狄戎進犯周朝邊境,秦國靠近鎬京,所以申侯請秦國救援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秦襄公勤王有功,被周平王加封為伯爵,列于諸侯。當時周朝的岐與豐兩地,一大半被犬戎佔領,周平王無力收回,秦襄公在回國的時候,周平王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把那兩塊地送給了他。秦襄公接受了封地,回國即刻整頓兵馬,為奪取土地做準備。不到3年的時間,將犬戎打殘,還殺了曾經入侵鎬京時期的犬戎幾員大將,為西周複了仇。從此犬戎逃亡更西的地方,秦國得到了岐與豐兩塊肥沃的土地,且辟地千里,成為大國。

秦國在春秋一直屬於邊緣國家,擁有狄戎的習俗,憂患意思特別強,秦國奉周王朝為宗主國,長期與戎人作戰,練就了一身本領。正是因為經常受到西邊的蠻族騷擾,秦國的歷代君主無暇顧及中原,在秦穆公稱霸西戎後,秦國的真正實力才彰顯出來。要知道,曾經西周就是亡於戎人之手,秦穆公稱霸西戎,劍指當時的周王朝。加上後人很爭氣,天下終歸秦國所有。

秦始皇畫像

秦國能立於不敗之地,主要是他的地理位置很好,東可進,西可退。東方的大國都相互兼併制約時,秦國在函谷關內,不斷的增強軍事實力,在戰國晚期秦國與北面的匈奴作戰。可見在軍事上,從來沒有被怠慢。縱觀東方各國,雖然強大,但是從來沒有進入函谷關,秦國的本土一直都沒有受到破壞。從這一點來說,地理位置占了絕對的優勢。

因為,地理位置好,正好成為各國人才的避難場所,很多人遭到嫉妒或者迫害基本都逃亡秦國,商鞅就是其中一個!當然,秦國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的。從西周滅亡來看,四個救援的諸侯國,都曾輝煌過。假如後人不爭氣,國力再強也無濟於事,周平王東遷以後,沒有一個能力挽狂瀾的君主,子孫不才真的害死人。

足見鄭國在當時的地位,已經在各諸侯國之首。

周平王死後,周平王之孫姬林繼位,即周桓王。周桓王時,大權已經掌握在鄭國的手中,當時鄭武公已死,兒子姬寤生繼位,即鄭莊公。鄭莊公繼承了他老爸的職位,依舊獨攬大權。所以,周桓王想奪權,因此與鄭國交惡。最後兩國在繻葛開戰,鄭國的將領祝聃射中周桓王的肩膀,周天子的權威從此蕩然無存。所以,鄭莊公成為“春秋三小霸”的首任霸主,不過鄭國因為土地受限,加上不知道利用霸權的影響力,繼續開疆擴土,所以,鄭國的霸權只是曇花一現。

衛國的地理位置

3.衛國

衛國是從原來殷商的國都之上發展起來的,周武王滅商以後,把他的三個叔叔,管叔、蔡叔、霍叔分封在殷都的周圍,在當時被譽為“三監”,分別建立邶、墉、衛三個國家,其目的是監視殷商的後人以防叛亂。但是“三監”並沒有起到監督的作用,反而夥同武庚叛亂。周公很快平定了叛亂,於是封自己的弟弟康叔,將原來三個國家合併成一個新的衛國。衛國因此開始,到了西周末年,犬戎進攻鎬京,衛武公出兵助周平王討伐犬戎有功,進爵為公。衛武公時國力一度強盛,為諸侯首領之一。

衛國在周平王時期雖然強盛,但是後人一點也不爭氣,衛懿公因為喜歡鶴而亡國,在齊桓公的幫助下才得以複國。此後,衛國平平庸庸,但是不足以亡國。直到戰國末期,西元前254年,衛國被魏國佔領,只剩下濮陽一處,衛國取消侯爵,改稱君。後來秦國佔領濮陽,衛元君遷往野王縣。直到西元前209年,衛角君才被秦二世廢為庶人,衛國徹底滅亡。不過,他的後代還建立了衛滿朝鮮,可見這個救援周朝的諸侯國也非同一般。

秦王

4.秦國

在救援鎬京的四個諸侯國當中,只有秦國不是姬姓國家。歷史上給了他這一次機會,絕非巧合。秦國本是附庸國,地處西方蠻荒之地,曾經被周王分封到狄戎之地就是為了防止狄戎進犯周朝邊境,秦國靠近鎬京,所以申侯請秦國救援也是有原因的。因為秦襄公勤王有功,被周平王加封為伯爵,列于諸侯。當時周朝的岐與豐兩地,一大半被犬戎佔領,周平王無力收回,秦襄公在回國的時候,周平王做了一個順水人情,把那兩塊地送給了他。秦襄公接受了封地,回國即刻整頓兵馬,為奪取土地做準備。不到3年的時間,將犬戎打殘,還殺了曾經入侵鎬京時期的犬戎幾員大將,為西周複了仇。從此犬戎逃亡更西的地方,秦國得到了岐與豐兩塊肥沃的土地,且辟地千里,成為大國。

秦國在春秋一直屬於邊緣國家,擁有狄戎的習俗,憂患意思特別強,秦國奉周王朝為宗主國,長期與戎人作戰,練就了一身本領。正是因為經常受到西邊的蠻族騷擾,秦國的歷代君主無暇顧及中原,在秦穆公稱霸西戎後,秦國的真正實力才彰顯出來。要知道,曾經西周就是亡於戎人之手,秦穆公稱霸西戎,劍指當時的周王朝。加上後人很爭氣,天下終歸秦國所有。

秦始皇畫像

秦國能立於不敗之地,主要是他的地理位置很好,東可進,西可退。東方的大國都相互兼併制約時,秦國在函谷關內,不斷的增強軍事實力,在戰國晚期秦國與北面的匈奴作戰。可見在軍事上,從來沒有被怠慢。縱觀東方各國,雖然強大,但是從來沒有進入函谷關,秦國的本土一直都沒有受到破壞。從這一點來說,地理位置占了絕對的優勢。

因為,地理位置好,正好成為各國人才的避難場所,很多人遭到嫉妒或者迫害基本都逃亡秦國,商鞅就是其中一個!當然,秦國的強大不是一朝一夕的。從西周滅亡來看,四個救援的諸侯國,都曾輝煌過。假如後人不爭氣,國力再強也無濟於事,周平王東遷以後,沒有一個能力挽狂瀾的君主,子孫不才真的害死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