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地上的考古為何要動用無人機航拍?

無人機正在進行考古航拍工作

通過航拍技術生成的山城生成紋理模型

新文化訊 近日, 記者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獲悉, 2017年吉林省率先開展“重要遺址航拍影像及數位化三維資料獲取”科研專案。 被譽為“雲端考古”的遙感技術特別是無人機航拍技術的應用, 為吉林考古人員在空中增添了一雙“慧眼”。

有效化解全息影像採集難題

作為省內唯一具有考古發掘團體資質的科研單位,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進行科技創新, 他們與吉林大學邊疆考古中心合作, 於2013年引進多旋翼低空無人機航拍技術,

解決了考古發掘區域的全景影像採集難題, 並將此項技術推廣到全省的考古工作中。 到2015年, 吉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主持發掘的每個考古專案均配備了低空無人機航拍器。

2017年,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為落實國家文物局《大遺址保護“十三五”專項規劃》, 啟動了“吉林省重要遺址航拍影像及數位化三維資料獲取專案”。 5月份以來, 專案團隊先後對省內38處遺存進行了航攝工作, 積累了大量山地及平原遺存航攝工作經驗。 在此基礎上, 他們依託多視圖三維重建技術, 對採集的數碼影像進行技術處理, 生成古代遺址正射影像、三維模型、DOM(數位正射影像圖)、DSM(數位地表模型)。 採用無人機航拍技術, 提高了測繪效率、測繪精度和資訊採集完整度,

同時通過無人機航拍配合三維重建技術, 可以用非接觸的方式, 快速獲取古建外部表面的精確資料, 為今後古建的修繕、監測提供精確可靠的三維資料。

對我省多個遺址進行航攝

2017年初,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聯合吉林大學等單位科研人員, 組建了高品質科研團隊, 購置了固定翼無人機及複合翼無人機。 5月份, 項目組首先對位於集安市的山城類遺存進行遙感航攝作業。 隨後又對松原、農安、榆樹、吉林市、公主嶺等地區的多個遺址進行航攝工作。

有助於尋找識別不清的遺存

此外, 通過對高清的正射影像及數位高程模型的判讀, 可以預估地表識別不清的遺存, 對考古調查、發掘及研究工作提供重要的遺存線索,

更正以往記錄中的偏差, “空間遙感技術能夠在一個更廣域的視角中審視遺址的全貌, 大大開拓了考古研究的區域、領域及研究人員的視野, 能夠深度認知遺存時空分佈規律, 為將來的考古大資料做好資料儲備工作。 ”省文物考古研究所館員顧聆博說, 未來定期複拍檢測工作能提高大遺址管理和監測能力。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