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四川省一個縣,人口僅12萬,號稱“大禹故里”!

四川, 簡稱“川”或“蜀”, 省會成都, 位於中國大陸西南腹地。 北宋真宗咸平年間將地處今四川盆地一帶的川峽路分為益州路、梓州路、利州路和夔州路, 合稱為“川峽四路”或“四川路”, 後來簡稱“四川”, 四川由此得名。 四川省共轄1個副省級市、17個地級市, 其中包括52個市轄區、16個縣級市、111個縣。 其中, 就汶川縣來說, 人口僅12萬, 建縣歷史超1400年, 號稱“大禹故里”!

首先, 汶川縣位於四川省境中部, 阿壩藏族羌族自治州境東南部, 因汶水得名, 汶川縣位於四川盆地西北部邊緣, 東鄰彭州市、都江堰市, 南接崇州、大邑縣、蘆山縣, 西界寶興縣與小金縣, 西北至東北分別與理縣、茂縣相連。 汶川素有“大禹故里、熊貓家園、羌繡之鄉”之稱, 是華夏始祖大禹的出生地。 禹是夏朝的第一位天子, 因此後人也稱他為夏禹。 他最卓著的功績就是歷來被傳頌的治理洪水, 又劃定九州, 後人稱他為大禹。

汶川縣歷史悠久, 人傑地靈。 自漢代以來所設汶江、綿虒(sī)、汶山、汶川等建置皆以境內岷江得名, 據《元和郡縣誌》載:汶川縣“因縣西汶水為名”。 古“汶”、“岷”通用, 故岷江亦讀作汶江。 早在戰國時期, 今汶川縣一帶就和秦國有所交流。 西元前111年, 漢武帝劉徹以冉毿地置汶山郡,

轄綿虒等5縣, 綿虒為郡、縣舊址在今汶川縣威州鎮薑維城。 東漢這一歷史階段, 曾改綿虒縣為綿虒道。 三國時期, 魏蜀吳三家爭霸, 該地區屬劉備建立的蜀漢。

最後, 司馬炎建立西晉後, 改綿虒縣為汶山縣, 並為汶山郡治, 北周始名汶川縣。

由此, 對於該地區來說, 建縣歷史已經超過1400年了。 南北朝時期, 該地區的建制和歸屬變化較大。 北周天和三年(568年)複置汶川縣, 縣治仍在薑維城。 朱元璋建立明朝後, 汶川縣寒水驛(今汶川縣綿池鄉地)。 清朝建立後, 汶川縣屬四川省。 1958年, 茂縣、汶川縣、理縣合併。 1962年, 恢復汶川縣至今。 如今, 汶川縣8個鎮、4個鄉, 總人口約為12萬人, 為四川省人口較少的縣。

文/情懷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