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好女色沉迷壯陽藥” 一代名家韓愈死於非命!

導讀:身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為河南河陽(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稱“郡望昌黎”, 世稱“韓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傑出的文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政治家。

他是唐代古文運動的宣導者, 被後人尊為“唐宋八大家”之首, 與柳宗元並稱“韓柳”, 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後人將其與柳宗元、歐陽修和蘇軾合稱“千古文章四大家”。

韓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氣盛言宜”、“務去陳言”、“文從字順”等散文的寫作理論,

對後人很有指導意義。

一、白居易如何評價?

白居易(772年-846年)

白居易寫詩歌更像是寫日記, 自己幹過啥, 朋友幹過啥, 都毫無保留躍然紙上。 他在一首題為《思舊》的詩中, 有這樣的詩句:“退之服硫黃, 一病訖不痊。 微之煉秋石, 未老身溘然。

杜子得丹訣, 終日斷腥膻。 崔君誇藥力, 經冬不衣綿。 ”

元稹(779年-831年)

這裡邊的“退之”指的是韓愈(字退之), “微之”指的是元稹(字微之), 而杜子、崔君則分別是杜元穎和崔群。

這四位都是白居易的文友, 在盛唐時期名滿天下。 他們都是因為服食了“鉛汞”、“硫磺”、“秋石”等煉製的丹藥,

導致身體每況愈下, 最終死於非命。

四位去世時年紀都不大, 韓愈死時五十六歲, 元稹才五十二歲, 杜元穎稍大一點, 六十三歲而終, 崔群是六十一歲。

與這四位長年交往的白居易卻對煉丹追求長生不老的行為嗤之以鼻, 反而成為幾個文友中的長壽者——享年七十四歲。

杜元穎(775年-838年)

白居易說到自己:“饑來吞熱物, 渴來飲寒泉。 詩役五藏神, 酒汩三丹田。 隨日合破壞, 至今粗完全。 齒牙未缺落, 肢體尚輕便。

已開第七秩, 飽食仍安眠。 且進杯中物, 其餘皆付天。 ”非但不在乎冷熱, 不挑食, 還能整兩口“杯中物”, 年屆七旬,牙齒尚未脫落。

白居易不跟風看來是對的,做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巨匠韓愈卻沉迷丹石養生,令人費解。

二、史學家為韓愈辯解

錢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

清代史學家錢大昕為韓愈辯解,認為白居易詩中沒有提到名字,不能確定就是韓愈,同時考證同一時期還有一位字“退之”的人叫衛中立,他的墓誌銘有“餌奇藥求不死,而卒死”之語,據此斷言白居易說的“退之”是衛中立。衛中立與白居易是否有交往,不見史料記載。

近代史學家陳寅恪提出相反的觀點,白居易提到了這幾個人都是舊友至交,且非宰相即藩鎮大臣,乃“第一流人物也。

”而衛中立是“邊帥幕僚”一個芝麻小官,白居易不可能把他與名流相提並論,因此說此“退之”非韓愈莫屬。

陳寅恪(1890.7.3—1969.10.7)

三、煉製丹藥服食為貴族時尚

唐代奉行道教,以鉛汞、硫磺、黃金、秋石等煉製丹藥服食成為一種貴族的時尚。很多人因此死於非命,前文提到的大詩人元稹“無病而暴卒”,唐太宗李世民五十二歲毒發而死,後代諸多帝王不吸取教訓,前赴後繼。

鉛汞、黃金、硫磺等礦物質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至於秋石,屬於童男童女尿液萃取提煉的物質,想想都噁心,古人這口味真重。

韓愈在《故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中寫道:“不信常道,而務鬼怪,臨死乃悔。後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始病,曰:‘藥動故病,病去藥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嗚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錢大昕據此說韓愈感慨別人服食丹藥而死,自己不可能服食,他已經認識到丹藥對人體的危害性。反方認為:換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韓愈也有“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那些死去的人是沒找到正確的藥物和服食方法,我跟他們不一樣。雖然沒有死於鉛汞,卻被硫磺奪命。

四、韓愈晚年好色

陶穀(903年-970年)

北宋陶穀在《清異錄》裡寫道:“昌黎公愈晚頗親脂粉,故事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嚥(同咽)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這段話的意思是——韓愈晚年愈發好女色,為了壯陽,他就用硫磺拌上粥飯餵養公雞,還不讓公雞與母雞交往,養足一千天殺掉烹煮食用,隔幾天就吃一隻,開始時很有效果,但終因此喪命。

關於韓愈文章之外的傳說和記載還有很多。《新唐書》記載:“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

”說韓愈性格開朗豁達,是非分明,不妄隨人意。與人交往不論貴賤,無論對方發跡還是潦倒,態度不變。還有他善於鼓勵後進趕先進,幫助親戚或朋友中貧困的人。

範文瀾(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

然而就是這樣直率豁達的人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無膽色,就是說膽子小沒主見。韓愈年少時的志向是修史立傳,曾發誓“誅奸諛於既死,發潛德之幽光”。

但是等到“誅奸揚善”的機會真來了——當上史館修撰之後,卻改主意了。用他的話講,就是秉筆直書的史家從司馬遷開始就都沒有好下場,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活兒我不幹,誰愛幹誰幹,反正我不幹,總會有人幹。

現代史學家範文瀾據此認為韓愈“無史膽和史責”,還說他能上山卻沒膽量下山。

五、上山容易下山難

中唐時期翰林學士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記載:韓愈有一次去華山旅遊,等到他登到山頂,回頭一看終於悟出“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真諦,恐高症當時就犯了,好幾十歲的大老爺們竟然嚎啕大哭起來,還寫下了遺書。

韓愈不敢下山,也遇不到驢友,所以就在山中嗷嗷哭了一宿,整得山中動物夜不能寐嚇得東竄西跳。第二天,有人發現韓愈,就告知官府。

山陰縣令不敢怠慢,趕緊派人上山,又是抬又是抗,連拉帶拽,跟頭把式,好歹把老韓弄到了地面上。

老韓始料未及的是,從此華山知名度再上臺階,又多了一處景點——“韓退之投書處”,吸引一代又一代“韓粉兒”登山尋覓古跡。

後來山西武鄉有個有個叫趙文備的百歲老人,登上華山,聽說“韓退之投書處”的故事,放聲大笑,還在崖壁上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示紀念。

再後來有個叫李柏的人也來到此處,環望崇山峻嶺亦大發感慨,題寫了一首詩:“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

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後人一直傳為笑談。

六、人無完人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既有豁達、直率的一面,也存在膽怯、好色的人生另一面,這才是活生生的人。

文章也一樣,毛澤東對韓愈的文章評價就不高,他認為:“文學作品,包括詩,不要把話說盡了,而韓愈的文章和詩就是把話講完了。”——沒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有的“韓粉兒”認為韓愈從行事風格上觀察,不可能做出“投書”這種丟人現眼的醜事。其實這種辯解很無聊很蒼白也毫無意義。

竊以為,倘若韓大人真有此事,反倒顯現出他是個性情中人,有著率真可愛的一面。

鳳梨君: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有過失,沒有誰說的話,做的事情是全對,只是相對而言。

當你在談論別人時,也許別人也在談論你,不管談論的內容是好是壞,都是不好的談論別人的缺點就等於自高自大,認為自己什麼都好,談論別人的優點就等於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人。

把自己的“窗子”擦亮,才不會使自己輕易犯錯誤。不要隨便對萬事萬物下結論,世上無十全十美之人。

年屆七旬,牙齒尚未脫落。

白居易不跟風看來是對的,做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學巨匠韓愈卻沉迷丹石養生,令人費解。

二、史學家為韓愈辯解

錢大昕(1728年2月16日—1804年11月2日)

清代史學家錢大昕為韓愈辯解,認為白居易詩中沒有提到名字,不能確定就是韓愈,同時考證同一時期還有一位字“退之”的人叫衛中立,他的墓誌銘有“餌奇藥求不死,而卒死”之語,據此斷言白居易說的“退之”是衛中立。衛中立與白居易是否有交往,不見史料記載。

近代史學家陳寅恪提出相反的觀點,白居易提到了這幾個人都是舊友至交,且非宰相即藩鎮大臣,乃“第一流人物也。

”而衛中立是“邊帥幕僚”一個芝麻小官,白居易不可能把他與名流相提並論,因此說此“退之”非韓愈莫屬。

陳寅恪(1890.7.3—1969.10.7)

三、煉製丹藥服食為貴族時尚

唐代奉行道教,以鉛汞、硫磺、黃金、秋石等煉製丹藥服食成為一種貴族的時尚。很多人因此死於非命,前文提到的大詩人元稹“無病而暴卒”,唐太宗李世民五十二歲毒發而死,後代諸多帝王不吸取教訓,前赴後繼。

鉛汞、黃金、硫磺等礦物質對人體有百害而無一利,至於秋石,屬於童男童女尿液萃取提煉的物質,想想都噁心,古人這口味真重。

韓愈在《故太學博士李君墓誌銘》中寫道:“不信常道,而務鬼怪,臨死乃悔。後之好者,又曰:‘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始病,曰:‘藥動故病,病去藥行,乃不死矣。’及且死,又悔。嗚呼!可哀也已,可哀也已!”

錢大昕據此說韓愈感慨別人服食丹藥而死,自己不可能服食,他已經認識到丹藥對人體的危害性。反方認為:換一個角度,也可以理解為韓愈也有“彼死者皆不得其道也,我則不然”——那些死去的人是沒找到正確的藥物和服食方法,我跟他們不一樣。雖然沒有死於鉛汞,卻被硫磺奪命。

四、韓愈晚年好色

陶穀(903年-970年)

北宋陶穀在《清異錄》裡寫道:“昌黎公愈晚頗親脂粉,故事服食,用硫磺末攪粥飯嚥(同咽)雞男,不使交,千日烹庖,名‘火靈庫’,間日進一隻焉,始亦見功,終致絕命。”

這段話的意思是——韓愈晚年愈發好女色,為了壯陽,他就用硫磺拌上粥飯餵養公雞,還不讓公雞與母雞交往,養足一千天殺掉烹煮食用,隔幾天就吃一隻,開始時很有效果,但終因此喪命。

關於韓愈文章之外的傳說和記載還有很多。《新唐書》記載:“愈性明銳,不詭隨。與人交,始終不少變。

”說韓愈性格開朗豁達,是非分明,不妄隨人意。與人交往不論貴賤,無論對方發跡還是潦倒,態度不變。還有他善於鼓勵後進趕先進,幫助親戚或朋友中貧困的人。

範文瀾(1893年11月15日—1969年7月29日)

然而就是這樣直率豁達的人也有不為人知的另一面——無膽色,就是說膽子小沒主見。韓愈年少時的志向是修史立傳,曾發誓“誅奸諛於既死,發潛德之幽光”。

但是等到“誅奸揚善”的機會真來了——當上史館修撰之後,卻改主意了。用他的話講,就是秉筆直書的史家從司馬遷開始就都沒有好下場,這種費力不討好的活兒我不幹,誰愛幹誰幹,反正我不幹,總會有人幹。

現代史學家範文瀾據此認為韓愈“無史膽和史責”,還說他能上山卻沒膽量下山。

五、上山容易下山難

中唐時期翰林學士李肇在《唐國史補》中記載:韓愈有一次去華山旅遊,等到他登到山頂,回頭一看終於悟出“上山容易下山難”的真諦,恐高症當時就犯了,好幾十歲的大老爺們竟然嚎啕大哭起來,還寫下了遺書。

韓愈不敢下山,也遇不到驢友,所以就在山中嗷嗷哭了一宿,整得山中動物夜不能寐嚇得東竄西跳。第二天,有人發現韓愈,就告知官府。

山陰縣令不敢怠慢,趕緊派人上山,又是抬又是抗,連拉帶拽,跟頭把式,好歹把老韓弄到了地面上。

老韓始料未及的是,從此華山知名度再上臺階,又多了一處景點——“韓退之投書處”,吸引一代又一代“韓粉兒”登山尋覓古跡。

後來山西武鄉有個有個叫趙文備的百歲老人,登上華山,聽說“韓退之投書處”的故事,放聲大笑,還在崖壁上題刻“蒼龍嶺韓退之大哭辭家,趙文備百歲笑韓處”以示紀念。

再後來有個叫李柏的人也來到此處,環望崇山峻嶺亦大發感慨,題寫了一首詩:“華之險,嶺為要。韓老哭,趙老笑,一哭一笑傳二妙。

李柏不哭亦不笑,獨立嶺上但長嘯。”後人一直傳為笑談。

六、人無完人

毛澤東(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做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既有豁達、直率的一面,也存在膽怯、好色的人生另一面,這才是活生生的人。

文章也一樣,毛澤東對韓愈的文章評價就不高,他認為:“文學作品,包括詩,不要把話說盡了,而韓愈的文章和詩就是把話講完了。”——沒給人留下想像的空間。

有的“韓粉兒”認為韓愈從行事風格上觀察,不可能做出“投書”這種丟人現眼的醜事。其實這種辯解很無聊很蒼白也毫無意義。

竊以為,倘若韓大人真有此事,反倒顯現出他是個性情中人,有著率真可愛的一面。

鳳梨君: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人,誰都有過失,沒有誰說的話,做的事情是全對,只是相對而言。

當你在談論別人時,也許別人也在談論你,不管談論的內容是好是壞,都是不好的談論別人的缺點就等於自高自大,認為自己什麼都好,談論別人的優點就等於自暴自棄,認為自己什麼都不如人。

把自己的“窗子”擦亮,才不會使自己輕易犯錯誤。不要隨便對萬事萬物下結論,世上無十全十美之人。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