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危與機的混沌:投影機2018年10大猜想

內容導航:分頁流覽 |全文流覽

投影行業的2017年並不全是快樂:既有智慧微投的高歌猛進、4K的逐漸崛起、鐳射的大行其道、工程市場的茁壯成長;也有價格戰的升級、傳統汞燈投影市場的進一步萎縮、競品技術應用的崛起……總之, 這是“危與機”並存的一年。 在此基礎上, 展望2018年, 這種“危、機共生”是否還會繼續, 市場能否有新的突破呢?

1. 智能微投價格戰新底線

一款1080p的智能微投價格會是多少?2016年中期, 高達4900元以上;2017年12月卻只需要2799元!

作為智慧微投行業新世代產品的標杆, 1080p解析度的誕生可謂之“千呼萬喚始出來”。 在2016年該類產品問世之前,

業內至少已經對此標準的產品討論了七八年之久——原因很簡單, 從手機、PC到電視、電影院, 大小螢幕早已全高清化, 微投不應持續落後。

但是, 就是這樣一個被期盼很久的產品, 居然不到18個月的時間“就被玩壞了”。 這件事情反映了智慧微投市場激烈的競爭和份額爭奪下產品“價格優勢”的重要性。

2018年, 智能微投能否跳出價格戰的怪圈呢?答案並不明朗。

領頭羊極米剛剛完成C輪融資, 彈藥充足。 他肯定期望進一步擴大銷售規模和市場份額。 前者或許可以靠行業的自然增長, 但是提升市場份額, 必須依靠“擠壓對手”才能實現。 而目前可以預見的微投技術進步, 僅僅有“進一步提升1080p產品亮度到1500流明”一個, 且即便有這樣的產品問世, 價格也會“暫時居高不下”, 形不成有效市場份額。 所以, 若要擴大市場份額, 擠壓他人生存空間的唯一路徑就剩價格價格戰。

另一方面, 微投圈不斷有新秀加盟, 天貓系、創維、康佳、小米系、暴風和微鯨等等。 這些新玩家有些動作不大,

但是也有些表現出“沖一沖”的姿態。 同時, 微投行業除極米堅果之外的二三線品牌, 持續受到這兩個領頭羊的“強打壓力”, 亦需要一些“市場突破”。 對於這些品牌, 最高技術等級的產品很難成為“有效爭奪份額”的手段, 最好的方式就如同2017年四季度發生的事情“更低的價格”。

更多的玩家和更深的資本參與, 這是微投行業難以“告別價格戰”的主觀因素。 除此之外, 客觀上微投圈也需要“價格推動下的市場成長”。

2017年的一個現實是, 四季度, 價格一降“量能”馬上爆發。 而在上半年, 雖然新品層出, 但是卻難以撬動規模增長。 對此, 業內人士認為“一個類型的產品, 消費者和市場有其特定的心理價位”:微投的價值性價格空間就是3000元上下——達不到這個價格,

也就難以大規模上量。

所以, 從消費者價值認知角度看, 微投產品, 特別是高亮度1080p產品還有降價的必要。 而1080p高亮度的價格下行, 必然壓迫720p和其他低亮度產品的價格進一步下調。

或許, 犧牲利潤降價求份額, 不是廠商最願意的事情:因此2017年微投才表現出前半段價格平穩, 後半段攻勢強勁的反差。 2018年的價格戰, 很可能也上演這樣的時空套路——求利潤之下, 上半年廠商心照不宣的穩價, 保全年業績壓力下, 下半年不得不打開價格豁口。

2. 鐳射投影增幅是否減速

投影圈最具“錢途”的概念, 非鐳射莫屬了。 2017年, 鐳射電視銷量從2016年2.5萬上升到接近7萬台, 大幅增長;鐳射投影總體市場亦從2016年的10萬台一步躍遷到28萬台左右, 其中僅僅第三季度就有高達9.3萬台銷量,

幾乎持平2016年全年規模。

高速成長, 這是鐳射顯示2017年的最核心特徵。 幾乎所有應用領域都實現翻番式的增長, 尤其是家用市場更是成長率高達170%。

在2017年非常漂亮的資料下, 人們對2018年市場是否還能維持如此增長不禁“有些忐忑”——畢竟前者基數太高, 如果市場還保持翻番增幅, 必須有新的動能空間。

從家用市場看,鐳射產品的增量主要來自于對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的替代效應,以及部分娛樂投影、微投產品客戶升級而來的新需求,少部分增量來自于彩電應用鐳射化的變化。亦即,鐳射投影雖然在家用市場有“電視概念”,卻未能真正撬動“電視市場”。這一局面在2018年很難出現根本改觀。而從替代傳統投影機角度看,“任務已經過半”。這使得存量市場難以繼續支撐鐳射家用產品線翻番增長。

從教育應用看,這個市場佔據了鐳射投影半壁江山。2017年亦實現交互教學31萬台產品中,鐳射應用基本達到半數。外加大尺寸交互平板的持續增長,教育市場,鐳射投影所剩存量成長空間亦難以支撐銷量再次翻番。

在工程應用中,鐳射投影的增長已經從“替代汞燈”向“後鐳射時代”發展。工程市場,鐳射投影規模已經超過汞燈產品一倍,未來其增量更多要靠“工程應用自身的成長”。

不過,在商用市場,鐳射投影的出現率依然不夠高,只占一個很小的零頭。所以,如果商用市場能啟動,鐳射投影還有巨量增加的空間——然而,數年來一直“冷冰冰”的商用市場,真的能在2018年啟動嗎?

所以,基本的判斷是:2018年鐳射產品陣營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大概率事件,繼續翻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依然維持7成左右的增幅卻也並不困難——這個增速會使得,在具體銷售數量上,2018年的淨增長不會低於2017年。

當然,如果2018年鐳射投影圈能夠有“更大力度的創新”,尤其是在價格上,能夠在產品已經規模化的前提下大幅度下調,向市場提供一大批具有更大經濟性的產品,投影市場給雷射技術留下的缺口依然巨大,鐳射電視替代液晶產品的比例也渴望大幅上升——不過這種增長,一定是廠商“增量不增利”的格局,未必得到行業的回應和認可。

3. HLD能否突破“概念”狀態

討論鐳射光源投影機的時候,另一種固態光源必然會被提及:那就是LED光源。從市場規模看,有微型投影撐門面,LED產品的應用已經達到年度近百萬台,可謂之“固態光源投影”第一技術。

但是,從主流市場看,微投LED的亮度不堪重用,同時,其均價過低,導致在銷售額和利潤上LED投影遠不及鐳射投影。

而解決LED投影銷量占比和銷售額占比不匹配問題的關鍵就是高亮LED光源技術。2016年開始,飛利浦加強了HLD技術的推廣,這是一種螢光技術和LED技術結合,提升LED光源亮度的方案。2017年這一技術方案亦獲得了更多廠商的支持。

2017年上半年,有三五個品牌在國內或者國際場合展示了基於HLD技術的投影產品,其綜合效果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但是,從具體的銷量推廣上,HLD依然“乏力”。一方面,和鐳射比較,教育、家用占了8成份額,HLD在這個空間內缺乏管道和主流品牌。另一方面,和鐳射產品百款產品的供給規模比較,市場能見到的HLD產品不足10款,幾乎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覆蓋。

“技術沒有問題、成熟度可靠,但是產品落地非常弱”——這是HLD在2017年的基本格局。不過,與2016年幾乎只有概念比較,這也算是不小的進步。鐳射顯示能有今天的輝煌,不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嗎?

因此,業內認為2018年HLD投影陣營依然會“不斷成長”:作為一種差異化的選擇、既有市場的補充,HLD會提升很多品牌的“創新形象”。同時,擁有HLD產品,也會成為傳統投影機品牌,區別于本土創新的鐳射品牌的“重大差一點”。

但是,從市場銷量看,2018年HLD依然不容樂觀:鐳射顯示已經進入規模市場階段,其成本優勢會逐漸顯現。擁有這樣一個“進度領先”的對手,是HLD的最大不幸。同時,微投LED技術的亮度也會繼續進步,2018年有望衝刺1500流明。這會顯著壓縮HLD產品的市場必要性:畢竟HLD產品主打亮度空間是2000-4000流明。

所以,或許HLD的定位就是一個“為差異化而差異化”的“中間選擇”。未來投影光源的主角還是正統的LED,以及強勢的雷射技術。尤其重要的是,在鐳射和LED微投都有“規模市場支援下的經濟性”的背景下,HLD產品已經很難在“價格價值比上”找到立足點。

HLD不是一個壞的技術、不是一個孬種的方案:但是,她來的太晚,生不逢時。2018年雖依然會有所發展,但前景註定不樂觀,更難提市場建樹了。

4. 微投產品能否更亮

2017年的微投市場“低開高走”。雖然上半年業績承壓,但是下半年在價格攻勢下依然取得了近50%的增長率,市場銷售量增長絕對規模再創新高。在這樣耀眼的背景下,2018年微投行業最期待什麼呢?

從價格看,2017年是“價格大年”:四季度的價格戰,已經讓1080p和1000流明產品跌落到3000元價位。甚至,700+亮度的720p價格開始滑向2000+價位——這股價格下降的慣性依然會延續到2018年。對此,上文已經分析過。

但是,在微投價格大戰之中,消費者卻難看到“真正體驗性能的突破”。從核心光閥看,.33產品問世,但是這並非“性能提升性”的革新,而是成本降低性的開發。從亮度指標看,1100產品依然是鳳毛麟角,且產品價格不菲:真正抗動價格大戰的都是不足1000亮度的產品,是700+亮度等級的720p和1080p微投。

2017年行業發展的現實表明:壓縮成本要比提升亮度容易。這更強化了消費者對高亮度微投的渴望。因為“玩投影,就是玩亮度”。投影畫面能有多大,核心僅僅取決於亮度能有多高。亮度水準是制約投影應用方式的根本性因素。

從微投產業的歷史看,2016年1000流明產品誕生,2015年700流明誕生,2014年500流明大量普及——亦恰恰是這一時期,伴隨亮度升級,微投產品市場規模從10萬向數十萬、百萬大步邁進。即有多高的亮度,就會有多大的“市場規模”。

而2017年,微投在亮度上沒有帶來驚喜。這更使得消費者期待“蟄伏之後的驚雷”,期待2018年微投亮度能有新突破。尤其是年底酷樂視RGGB模式光源的出現,讓消費者看到了微投整體亮度再提升三分之一的可能。即1100-1200產品,採用新的技術、新的LED燈珠之後,能不能在2018年產生1500流明的行業新旗艦呢?

從廠商角度看,“研究亮度”是最基本的創新路徑。2017年這方面確實缺乏“誠意性”的產品。但是,這不意味著廠商們閑著。筆者瞭解到的情況是,大廠都在鼓勁在2018年的旗艦上刷新“消費者的三觀”。這其中既有鐳射電視新品,亦會有高亮微投新旗艦。而至於後者能有多亮,現在還沒有最終結論。

總之,如果讓2018年的微型智慧投影產業不在“陷入價格戰的低等空虛境界”,高亮是最好的“引航燈”——即便要很久,我們依然會靜待1500流明,乃至更亮的智慧微投出現的那一天。

5. 家用市場絞肉戰將會升級

投影行業沒有家用市場的發展,幾乎就不會有什麼增量:這是近三年來,投影圈的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在2018年必然繼續下去。但是,亦是因為這是一個共識,所以“家用市場一直鮮血淋漓”。

首先,佔據最大板塊的微投,近百萬台的市場規模,幾乎都是“微利”產品。2016-2017年高價位高亮度1080p微型智慧投影的實踐證明,超過4000+價位,很難有消費者買帳——對此,亦應理解:在五六千元,3000+流明標準家庭影院投影,以及四千元上下3000+亮度商教投影的擠壓下,智慧微投的高亮高價本是“價值雞肋”。

其次,鐳射電視看起來不錯,2017年170%的增幅,近7萬台的規模,都是“價格夠高”的產品。但是,價格夠高,並不意味著“多賺錢”。不高的總量被市場10餘個品牌瓜分之後,其實每個品牌都沒有“規模”——即行業依然缺乏足夠大的規模滿足盈利預期。

第三,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算上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家投市場大大小小已經擁有三十個品牌的參與。這些品牌出身大不相同:彩電品牌、互聯網品牌、管道品牌、傳統投影廠商、創新品牌等等。品牌太多,讓高速增長的家用投影市場依然“僧多粥少”——“粥雖然更多了,但是分粥的人卻更更多”!

因此,家投市場被形容為“三長兩短格局”:即,規模夠大、未來成長性夠強、參與者夠多;但是,每個企業的收益和規模有限、市場價格普遍偏低。

站在這一格局下,2018年的家投市場依然難言“利基”,血雨腥風的競爭難以避免。更多的品牌會考慮“生存”問題,而非“盈利問題”:主動退出、被動退出、拼命死博的都會有。這將讓家用市場成為投影行業的“絞肉機”。

當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這種格局利大於弊:一方面,供給豐富、選擇餘地大、產品價格也會更便宜;另一方面,不幸選擇了一些小眾品牌,可能數年後“品牌不在、維修無門”。不過,後者是很少的一部分情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前者,“更豐富的供給和更低的價格,更會促進市場的規模擴大”——2018年家投將繼續以三十萬以上的增量,引領整個投影產業的“成長”。

6. 教育應用醞釀最終洗牌

2017年教育投影市場雖然不言大喜,但是亦是近三五年來的“較好時刻”:一方面,鐳射占比過半,均價提升、利潤更好看;另一方面,總規模從2016年的36萬多到2017年的32萬左右,基本結束了交互平板衝擊下的“斷崖下跌”格局。

2017年教育投影這種格局轉變,為2018年行業前景提供了很好的暢想基礎。尤其是在獲利能力上,教育投影將進入一個比較“美好”的階段。

第一, 行業規模持續穩定是可預期。目前,教育交互市場和教育顯示應用中,教學投影產品的基礎市場,已經從此前中小學為主,變成了“大教室、中高等教育為主”的格局。這部分市場對顯示畫面大小的要求非常嚴苛——超過了交互平板產品所能提供的極限,這將有助於保持教育投影的市場規模。

甚至,在教學大尺寸顯示需求增長的背景下,教育投影應用從“被交互平板搶規模”,到“緩慢增長”的轉折,也會在2018年底出現。

第二, 從行業效益角度看,2017年鐳射產品教學投影市場占比過半,2018年必然再接再厲,佔據更大的份額比例。在超短焦鐳射普教市場基本普及後,在高教市場,高亮鐳射產品正在加速普及。一個全鐳射化的教育投影產業,2年左右必然到來。

教育投影的鐳射化,必然會提升產品單機價格,並促進行業銷售額的提升。預計2018年教育投影均價增幅會超過1成,且銷售額亦會從下降變成上升,至少有5-9個點的提高。

第三, 教育投影顯示市場的競爭格局也會更為穩定。這包括擁有交互平板和教育投影兩條產品線的管道企業,內部的技術路線之爭會更為穩定;也包括行業幾乎不會出現新的參與者,甚至既有玩家也會有部分廠商選擇退出。這兩方面的變化,降低了市場競爭烈度,有利於行業企業盈利水準的穩定。

“更為穩定,而非競品攻擊下的下滑市場”,這是2018年教育投影行業最可能發生的情形。而這種穩定並非是“成長性”的變化,而更是“教學顯示大洗牌後的弱勢平衡”。因此,雖然教學投影市場2018年會更好過,卻不意味著“有機會擴張”。

筆者更認為這是一種“冷市場”的穩定,這會意味著行業內一些實力有限的玩家,包括管道和品牌對“教育市場的失望”,以至於退出。後者可以認為是一種“終極洗牌”,此後教育投影版圖的市場結構將日趨固定化。

7. 工程市場進入“後鐳射”時代

從全球投影市場看,得到雷射技術最多“價值”的投影板塊非工程投影莫屬了。至少,目前工程投影已經實現鐳射對汞燈的7成替代。甚至,還包括大量存量產品的“鐳射改造”。這使得2018年再討論鐳射工程投影機,會頗具“後時代”特色。

一方面,高度普及和替代汞燈後的鐳射工程投影機的成長,要更多的依靠“自力更生”了。即,此前鐳射工程投影機的高速成長主要是“替代傳統汞燈”,這中間雖有品牌份額的升降調整,卻不能超脫“技術更迭替代”為主的行業格局。而隨著鐳射已經成為工程市場的主流、主體,甚至在4000-5000流明的“准工程”市場,鐳射占比都已經過半,未來的鐳射成長將更多的來自於“市場自身的擴大”。

另一方面,對於工程投影板塊內,品牌之間份額格局的轉化,鐳射從“新老對抗”的工具,逐漸變成了“新老選手同台競技”。2017下半年開始,眾多新興工程投影品牌已經將鐳射產品的研發重點,圈定在10000-20000流明的產品上。後者是真正高端,且需求有限的產品。這意味著,傳統工程強勢品牌已經不再剩下多少“高端自留地”。新老選手同台、同代競技的特徵更為明顯。

即,2018年將是鐳射工程投影,乃至整個工程投影市場競爭進入一個“嶄新節奏期”的開始。這一年,鐳射不再是新鮮概念,也不再是技術領先的標誌。廠商和產品的競爭,更多要回到工程需求的本質上來,回到產品和系統實現的細節上來,鐳射所能帶來的市場光環日趨“平等化”。

這種轉折之中,自然傳統品牌的“技術積澱”和“經驗積累”優勢會更多被發揮出來。新秀玩家,則可能將“成熟雷射技術的價格與成本優勢”再次強化。尤其是在5000-8000流明市場,產品均價有一定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從宏觀角度看,行業依然一致看好工程投影市場的發展。特別是AI、數位化、5G等概念下的社會發展,整體有利於工程投影市場的增長。預計,2018年工程投影應用依然會保持12-16%以上的增幅,甚至更高。其中產品應用的平均亮度也會同步提升——這將有助於平衡單機價格下降引發的“利損”。

甚至,行業認為,數位社會建設依然是方興未艾的階段,未來工程投影產品的增幅還有提高的空間——這取決於數位社會、智慧技術和文化產業的爆發速度。尤其是對於工程投影這種每年一二十萬台,基數較小的產品線,大行業環境是否出現快速質變,對其增速影響巨大。

8. 數字放映機“真的會不安”嗎

曾幾何時,數字電影放映機被認為是“投影板塊的皇冠”——無人敢碰。然而,2017年三星來“摸老虎”的屁股了。

電影大螢幕用投影作為放映機,這是電影歷史的唯一答案。因為只有投影能夠實現“高效大螢幕”顯示系統的“可經營性”特徵——包括設備尺寸、維護性、穩定性、畫質水準等等。但是,今天,這一切卻有被小間距LED終結的可能。至少,2017年三星的LED顯示幕已經象徵性的進入了這一市場。

2018年小間距LED還會有新的技術突破,包括COB技術的加速普及,MINI-LED技術的箭在弦上等等。這些技術升級,已經超過了傳統數位電影放映機產業的“進步能力”。後者近年來最顯著的變化不過是更替了鐳射光源,以及推出4K產品。

未來,數位電影市場會向4K化、甚至8K化導入。不過目前,傳統主流的數位放映機技術DLP還沒有拿出8K產品的方案。而以4K產品目前的成本和技術難度看,如果8K的DLP投影只用於數字電影這個“雖然暴利,卻規模有限”的領域,在技術研發上並不占“優勢”——這是DLP投影技術按照圖元尺寸看,1.2-1.4英寸光閥完全能實現8K產品背景下,沒有8K產品推出的原因所在——DLP投影光閥基於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特別強調規模效應下的成本經濟性。

但是,對於小間距LED顯示而言,8K並不是什麼難題——畢竟大螢幕上的8K產品,P1.2或者P1.0間距,這種貨架產品完全能夠實現。這一對比之下,是業內人士擔憂數字放映市場未來屬於誰的關鍵原因。

當然,目前的小間距LED屏在畫質舒適性、畫面連續性上還有不足之處:這恰是COB技術和MINI-LED要解決的問題。而後兩者即將是2018年小間距LED市場技術進步的“主角”。尤其是在數位電影放映機市場基本被兩三個傳統品牌壟斷的背景下,新技術方案,自然是新品牌擠入該市場的最理想通道——至少三星是這麼想的。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巨頭,三星的號召力不言自明。

所以,2018年,電影放映被投影機獨佔的歷史,將遭遇百年來的第一次“挑戰”。雖然,這一年新技術還不至於搶奪多少有價值的市場,但是卻足以改變“電影放映是投影機自留地”的歷史。這種變化,引起的行業不安與躁動,更可能超越數位電影放映市場,而成為整個工程投影、乃至整個投影市場的“心理焦灼”。

9. 商用投影基本盤迎來大挑戰

對於商用投影機,這個佔據投影銷量半壁江山的細分市場而言,2017年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商用大屏交互平板市場實現了翻番——這在會議室商用顯示市場規模基本穩定的格局下,一個細分產品類的超速發展,自然是其它產品類的潛在危機。

中國2000萬個企業會議室,支持了每年100萬台商務投影的銷售量。2017年,交互平板首次佔據這個市場中的6萬台份額,增幅超過一倍。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65-70英寸交互平板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

2018年,京東方全球首條10.5代線液晶面板線將進入量產爬坡階段,按照65英寸單元計算,其年供給能力高達千萬台。這將顯著改變大尺寸液晶市場的“供給結構”。此後,2019和2020年還分別會有華星光電和群創同等級的兩條線量產大尺寸液晶面板。

與此同時,6代液晶面板線和8.5代液晶面板線也在加速提升大尺寸產品的供給能力。三星、LG、群創等都表示會通過混切工藝,實現65和75英寸面板供應的規模和經濟性的提升。2018年65英寸液晶產品的供給,可能會翻番性的增長。

正是因為這些有利因素支持,行業認為一個以“大液晶”、“標配交互”和“燈光下良好顯示性能”、“智慧與音響一體化”為特徵的會議室顯示時代有望到來。2017年鴻合、長虹、夏普等企業紛紛加強了這一市場的運作。

對於投影行業而言,如何迎接這種可能的市場變化呢?目前主要的手段集中在“投影大螢幕的價格優勢”上。

商用顯示不同於家用顯示或者教育市場:第一,商用是一種生產性行為,特備註重投入產出比;教育和家用投影的本質是“消費行為”,雖然在意價格,卻更在乎產品體驗。第二,教育顯示對產品的工程安裝接受度要好于商用會議室——商用會議室更喜歡高度一體化、集成化的設備,以實現有限辦公空間更為簡潔的應用體驗。

這兩個市場差異點,第一個支援投影顯示的價格低廉的優勢;第二個則對交互平板液晶大屏的一體化體驗更為友好。所以,很大程度上,商用會議室顯示會成為“投影價格優勢與液晶一體機體驗優勢”的非對稱競爭。這個競爭格局不利於後者短期內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但是,另一方面,液晶一體機主要搶佔的是商用會議室中比較“高價值”的市場。這等於在商用投影市場的高利潤端打開了缺口。這一點足以令商用投影廠商“疼痛不已”。

總之,2018年,商用會議室市場不再是投影的獨好之地,交互平板帶來的變數必然進一步擴大,市場將迎來巨大的考驗。

10. 4K能走多遠

2017年被認為是4K投影的規模化元年。但是,實際市場答卷卻很不理想——千呼萬喚的4K依然是小眾中的小眾。這種局面在2018年大概率還會繼續。

對於一個電子產品,他的規模取決於必要性和成本兩大因素。從投影市場的主體,教育和商用市場看,4K的價值非常有限。這個市場,雖然交互平板已經是4K產品,但是,那是因為液晶顯示技術,在大尺寸上4K和2K成本差異已經接近於零。而對於投影而言,4K技術顯然還是一個“強成本因素”。

家用市場,被認為是4K投影機最應該發力的市場。2017年下半年亦有部分2萬元以下價格的產品問世。但是,這些產品普遍採用汞燈技術:因為引入鐳射光源,2萬元的價格是難以實現的。然而,在同樣2萬元價位上,消費者可以選擇80英寸的液晶電視、100英寸的鐳射電視;在更便宜的價位上,消費者更可以選擇1080p的家用投影機,甚至選擇3000元不到的1080p智慧微投……廉價的選擇很多,同等價位具有特定價值優勢的競爭者很強悍,這讓家用4K市場也難“大規模增長”。

對此,業內已經意識到“4K家投不在點上”的:年底明基首推9999元廉價4K(不計算那條昂貴的HDMI線纜,實際價格只有8611元),大舉刷新了4K產品價格線。從2016到2017年,4K家投最低價格壓縮超過7成——可見,價格定位在行業企業心目中的地位。

在投影產業公認的高端應用中,工程投影和數位電影放映機市場,4K也有瓶頸:工程應用雖然不差錢,但首要的投資方向是亮度。而4K帶來的高成本和高售價,對實際效果體驗的提升並不顯著。即便是數位電影市場,更多的客戶也在等待更廉價的4K方案。另一方面,這些高端市場鐳射產品的普及,亦搶佔了絕大多數客戶“升級產品的資源”。

總之,4K產品在2017年已經大步走來,但是4K市場卻徘徊不動。能否配備雷射技術,決定了4K產品能否真正代表高端;能不能降低成本,決定了消費者是不是願意買單。而“鐳射+4K”必然面臨雙重成本增加的考驗。即便是2018年,即便有萬元4K家投,DLp470te和DLp470TP這樣面向低端市場的DLP投影方案,這一問題恐怕亦難以根本解決。

尤其是對於DLp470TP這種面向微投的、最高1500流明的4K晶片與方案,與今天微投產品2000-3500元的主流價位不是一般的遠。2017年DLp470TP芯的4K微投出現是大概率事件,熱銷則是極小概率事件。

所以,4K依然會是少數人的市場。但是,鑒於4K產品的市場基數非常低,這類產品獲得100%、200%以上的增幅並不困難,4K標準的產品增加一倍,甚至出現4K微投也都很容易。但是,4K投影高增漲率之下依然會是低總量格局,甚至這趨勢可能保持到2019年,除非產業鏈能夠提供出“打對折的產品經濟性+鐳射化”的雙重價值升級。

整體上,2018年的投影產業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格局。家用和工程是發展的關鍵,教育市場趨於穩定、商用市場又遇猛虎,新興需求開拓,種種創新都面臨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的雙重挑戰,這個市場格局顯示出一定的“混沌”形態。不過,如果廠商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不同細分市場透徹研究其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策略,2018年依然是一個投影產業大有作為的時代。

從家用市場看,鐳射產品的增量主要來自于對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的替代效應,以及部分娛樂投影、微投產品客戶升級而來的新需求,少部分增量來自于彩電應用鐳射化的變化。亦即,鐳射投影雖然在家用市場有“電視概念”,卻未能真正撬動“電視市場”。這一局面在2018年很難出現根本改觀。而從替代傳統投影機角度看,“任務已經過半”。這使得存量市場難以繼續支撐鐳射家用產品線翻番增長。

從教育應用看,這個市場佔據了鐳射投影半壁江山。2017年亦實現交互教學31萬台產品中,鐳射應用基本達到半數。外加大尺寸交互平板的持續增長,教育市場,鐳射投影所剩存量成長空間亦難以支撐銷量再次翻番。

在工程應用中,鐳射投影的增長已經從“替代汞燈”向“後鐳射時代”發展。工程市場,鐳射投影規模已經超過汞燈產品一倍,未來其增量更多要靠“工程應用自身的成長”。

不過,在商用市場,鐳射投影的出現率依然不夠高,只占一個很小的零頭。所以,如果商用市場能啟動,鐳射投影還有巨量增加的空間——然而,數年來一直“冷冰冰”的商用市場,真的能在2018年啟動嗎?

所以,基本的判斷是:2018年鐳射產品陣營增速大幅度下降是大概率事件,繼續翻番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是依然維持7成左右的增幅卻也並不困難——這個增速會使得,在具體銷售數量上,2018年的淨增長不會低於2017年。

當然,如果2018年鐳射投影圈能夠有“更大力度的創新”,尤其是在價格上,能夠在產品已經規模化的前提下大幅度下調,向市場提供一大批具有更大經濟性的產品,投影市場給雷射技術留下的缺口依然巨大,鐳射電視替代液晶產品的比例也渴望大幅上升——不過這種增長,一定是廠商“增量不增利”的格局,未必得到行業的回應和認可。

3. HLD能否突破“概念”狀態

討論鐳射光源投影機的時候,另一種固態光源必然會被提及:那就是LED光源。從市場規模看,有微型投影撐門面,LED產品的應用已經達到年度近百萬台,可謂之“固態光源投影”第一技術。

但是,從主流市場看,微投LED的亮度不堪重用,同時,其均價過低,導致在銷售額和利潤上LED投影遠不及鐳射投影。

而解決LED投影銷量占比和銷售額占比不匹配問題的關鍵就是高亮LED光源技術。2016年開始,飛利浦加強了HLD技術的推廣,這是一種螢光技術和LED技術結合,提升LED光源亮度的方案。2017年這一技術方案亦獲得了更多廠商的支持。

2017年上半年,有三五個品牌在國內或者國際場合展示了基於HLD技術的投影產品,其綜合效果獲得了市場的認可。但是,從具體的銷量推廣上,HLD依然“乏力”。一方面,和鐳射比較,教育、家用占了8成份額,HLD在這個空間內缺乏管道和主流品牌。另一方面,和鐳射產品百款產品的供給規模比較,市場能見到的HLD產品不足10款,幾乎難以形成有效的市場覆蓋。

“技術沒有問題、成熟度可靠,但是產品落地非常弱”——這是HLD在2017年的基本格局。不過,與2016年幾乎只有概念比較,這也算是不小的進步。鐳射顯示能有今天的輝煌,不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嗎?

因此,業內認為2018年HLD投影陣營依然會“不斷成長”:作為一種差異化的選擇、既有市場的補充,HLD會提升很多品牌的“創新形象”。同時,擁有HLD產品,也會成為傳統投影機品牌,區別于本土創新的鐳射品牌的“重大差一點”。

但是,從市場銷量看,2018年HLD依然不容樂觀:鐳射顯示已經進入規模市場階段,其成本優勢會逐漸顯現。擁有這樣一個“進度領先”的對手,是HLD的最大不幸。同時,微投LED技術的亮度也會繼續進步,2018年有望衝刺1500流明。這會顯著壓縮HLD產品的市場必要性:畢竟HLD產品主打亮度空間是2000-4000流明。

所以,或許HLD的定位就是一個“為差異化而差異化”的“中間選擇”。未來投影光源的主角還是正統的LED,以及強勢的雷射技術。尤其重要的是,在鐳射和LED微投都有“規模市場支援下的經濟性”的背景下,HLD產品已經很難在“價格價值比上”找到立足點。

HLD不是一個壞的技術、不是一個孬種的方案:但是,她來的太晚,生不逢時。2018年雖依然會有所發展,但前景註定不樂觀,更難提市場建樹了。

4. 微投產品能否更亮

2017年的微投市場“低開高走”。雖然上半年業績承壓,但是下半年在價格攻勢下依然取得了近50%的增長率,市場銷售量增長絕對規模再創新高。在這樣耀眼的背景下,2018年微投行業最期待什麼呢?

從價格看,2017年是“價格大年”:四季度的價格戰,已經讓1080p和1000流明產品跌落到3000元價位。甚至,700+亮度的720p價格開始滑向2000+價位——這股價格下降的慣性依然會延續到2018年。對此,上文已經分析過。

但是,在微投價格大戰之中,消費者卻難看到“真正體驗性能的突破”。從核心光閥看,.33產品問世,但是這並非“性能提升性”的革新,而是成本降低性的開發。從亮度指標看,1100產品依然是鳳毛麟角,且產品價格不菲:真正抗動價格大戰的都是不足1000亮度的產品,是700+亮度等級的720p和1080p微投。

2017年行業發展的現實表明:壓縮成本要比提升亮度容易。這更強化了消費者對高亮度微投的渴望。因為“玩投影,就是玩亮度”。投影畫面能有多大,核心僅僅取決於亮度能有多高。亮度水準是制約投影應用方式的根本性因素。

從微投產業的歷史看,2016年1000流明產品誕生,2015年700流明誕生,2014年500流明大量普及——亦恰恰是這一時期,伴隨亮度升級,微投產品市場規模從10萬向數十萬、百萬大步邁進。即有多高的亮度,就會有多大的“市場規模”。

而2017年,微投在亮度上沒有帶來驚喜。這更使得消費者期待“蟄伏之後的驚雷”,期待2018年微投亮度能有新突破。尤其是年底酷樂視RGGB模式光源的出現,讓消費者看到了微投整體亮度再提升三分之一的可能。即1100-1200產品,採用新的技術、新的LED燈珠之後,能不能在2018年產生1500流明的行業新旗艦呢?

從廠商角度看,“研究亮度”是最基本的創新路徑。2017年這方面確實缺乏“誠意性”的產品。但是,這不意味著廠商們閑著。筆者瞭解到的情況是,大廠都在鼓勁在2018年的旗艦上刷新“消費者的三觀”。這其中既有鐳射電視新品,亦會有高亮微投新旗艦。而至於後者能有多亮,現在還沒有最終結論。

總之,如果讓2018年的微型智慧投影產業不在“陷入價格戰的低等空虛境界”,高亮是最好的“引航燈”——即便要很久,我們依然會靜待1500流明,乃至更亮的智慧微投出現的那一天。

5. 家用市場絞肉戰將會升級

投影行業沒有家用市場的發展,幾乎就不會有什麼增量:這是近三年來,投影圈的一個共識。這個共識在2018年必然繼續下去。但是,亦是因為這是一個共識,所以“家用市場一直鮮血淋漓”。

首先,佔據最大板塊的微投,近百萬台的市場規模,幾乎都是“微利”產品。2016-2017年高價位高亮度1080p微型智慧投影的實踐證明,超過4000+價位,很難有消費者買帳——對此,亦應理解:在五六千元,3000+流明標準家庭影院投影,以及四千元上下3000+亮度商教投影的擠壓下,智慧微投的高亮高價本是“價值雞肋”。

其次,鐳射電視看起來不錯,2017年170%的增幅,近7萬台的規模,都是“價格夠高”的產品。但是,價格夠高,並不意味著“多賺錢”。不高的總量被市場10餘個品牌瓜分之後,其實每個品牌都沒有“規模”——即行業依然缺乏足夠大的規模滿足盈利預期。

第三,最為重要的一點是,算上傳統家庭影院投影機,家投市場大大小小已經擁有三十個品牌的參與。這些品牌出身大不相同:彩電品牌、互聯網品牌、管道品牌、傳統投影廠商、創新品牌等等。品牌太多,讓高速增長的家用投影市場依然“僧多粥少”——“粥雖然更多了,但是分粥的人卻更更多”!

因此,家投市場被形容為“三長兩短格局”:即,規模夠大、未來成長性夠強、參與者夠多;但是,每個企業的收益和規模有限、市場價格普遍偏低。

站在這一格局下,2018年的家投市場依然難言“利基”,血雨腥風的競爭難以避免。更多的品牌會考慮“生存”問題,而非“盈利問題”:主動退出、被動退出、拼命死博的都會有。這將讓家用市場成為投影行業的“絞肉機”。

當然,站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這種格局利大於弊:一方面,供給豐富、選擇餘地大、產品價格也會更便宜;另一方面,不幸選擇了一些小眾品牌,可能數年後“品牌不在、維修無門”。不過,後者是很少的一部分情況。矛盾的主要方面是前者,“更豐富的供給和更低的價格,更會促進市場的規模擴大”——2018年家投將繼續以三十萬以上的增量,引領整個投影產業的“成長”。

6. 教育應用醞釀最終洗牌

2017年教育投影市場雖然不言大喜,但是亦是近三五年來的“較好時刻”:一方面,鐳射占比過半,均價提升、利潤更好看;另一方面,總規模從2016年的36萬多到2017年的32萬左右,基本結束了交互平板衝擊下的“斷崖下跌”格局。

2017年教育投影這種格局轉變,為2018年行業前景提供了很好的暢想基礎。尤其是在獲利能力上,教育投影將進入一個比較“美好”的階段。

第一, 行業規模持續穩定是可預期。目前,教育交互市場和教育顯示應用中,教學投影產品的基礎市場,已經從此前中小學為主,變成了“大教室、中高等教育為主”的格局。這部分市場對顯示畫面大小的要求非常嚴苛——超過了交互平板產品所能提供的極限,這將有助於保持教育投影的市場規模。

甚至,在教學大尺寸顯示需求增長的背景下,教育投影應用從“被交互平板搶規模”,到“緩慢增長”的轉折,也會在2018年底出現。

第二, 從行業效益角度看,2017年鐳射產品教學投影市場占比過半,2018年必然再接再厲,佔據更大的份額比例。在超短焦鐳射普教市場基本普及後,在高教市場,高亮鐳射產品正在加速普及。一個全鐳射化的教育投影產業,2年左右必然到來。

教育投影的鐳射化,必然會提升產品單機價格,並促進行業銷售額的提升。預計2018年教育投影均價增幅會超過1成,且銷售額亦會從下降變成上升,至少有5-9個點的提高。

第三, 教育投影顯示市場的競爭格局也會更為穩定。這包括擁有交互平板和教育投影兩條產品線的管道企業,內部的技術路線之爭會更為穩定;也包括行業幾乎不會出現新的參與者,甚至既有玩家也會有部分廠商選擇退出。這兩方面的變化,降低了市場競爭烈度,有利於行業企業盈利水準的穩定。

“更為穩定,而非競品攻擊下的下滑市場”,這是2018年教育投影行業最可能發生的情形。而這種穩定並非是“成長性”的變化,而更是“教學顯示大洗牌後的弱勢平衡”。因此,雖然教學投影市場2018年會更好過,卻不意味著“有機會擴張”。

筆者更認為這是一種“冷市場”的穩定,這會意味著行業內一些實力有限的玩家,包括管道和品牌對“教育市場的失望”,以至於退出。後者可以認為是一種“終極洗牌”,此後教育投影版圖的市場結構將日趨固定化。

7. 工程市場進入“後鐳射”時代

從全球投影市場看,得到雷射技術最多“價值”的投影板塊非工程投影莫屬了。至少,目前工程投影已經實現鐳射對汞燈的7成替代。甚至,還包括大量存量產品的“鐳射改造”。這使得2018年再討論鐳射工程投影機,會頗具“後時代”特色。

一方面,高度普及和替代汞燈後的鐳射工程投影機的成長,要更多的依靠“自力更生”了。即,此前鐳射工程投影機的高速成長主要是“替代傳統汞燈”,這中間雖有品牌份額的升降調整,卻不能超脫“技術更迭替代”為主的行業格局。而隨著鐳射已經成為工程市場的主流、主體,甚至在4000-5000流明的“准工程”市場,鐳射占比都已經過半,未來的鐳射成長將更多的來自於“市場自身的擴大”。

另一方面,對於工程投影板塊內,品牌之間份額格局的轉化,鐳射從“新老對抗”的工具,逐漸變成了“新老選手同台競技”。2017下半年開始,眾多新興工程投影品牌已經將鐳射產品的研發重點,圈定在10000-20000流明的產品上。後者是真正高端,且需求有限的產品。這意味著,傳統工程強勢品牌已經不再剩下多少“高端自留地”。新老選手同台、同代競技的特徵更為明顯。

即,2018年將是鐳射工程投影,乃至整個工程投影市場競爭進入一個“嶄新節奏期”的開始。這一年,鐳射不再是新鮮概念,也不再是技術領先的標誌。廠商和產品的競爭,更多要回到工程需求的本質上來,回到產品和系統實現的細節上來,鐳射所能帶來的市場光環日趨“平等化”。

這種轉折之中,自然傳統品牌的“技術積澱”和“經驗積累”優勢會更多被發揮出來。新秀玩家,則可能將“成熟雷射技術的價格與成本優勢”再次強化。尤其是在5000-8000流明市場,產品均價有一定的下降是大概率事件。

當然,從宏觀角度看,行業依然一致看好工程投影市場的發展。特別是AI、數位化、5G等概念下的社會發展,整體有利於工程投影市場的增長。預計,2018年工程投影應用依然會保持12-16%以上的增幅,甚至更高。其中產品應用的平均亮度也會同步提升——這將有助於平衡單機價格下降引發的“利損”。

甚至,行業認為,數位社會建設依然是方興未艾的階段,未來工程投影產品的增幅還有提高的空間——這取決於數位社會、智慧技術和文化產業的爆發速度。尤其是對於工程投影這種每年一二十萬台,基數較小的產品線,大行業環境是否出現快速質變,對其增速影響巨大。

8. 數字放映機“真的會不安”嗎

曾幾何時,數字電影放映機被認為是“投影板塊的皇冠”——無人敢碰。然而,2017年三星來“摸老虎”的屁股了。

電影大螢幕用投影作為放映機,這是電影歷史的唯一答案。因為只有投影能夠實現“高效大螢幕”顯示系統的“可經營性”特徵——包括設備尺寸、維護性、穩定性、畫質水準等等。但是,今天,這一切卻有被小間距LED終結的可能。至少,2017年三星的LED顯示幕已經象徵性的進入了這一市場。

2018年小間距LED還會有新的技術突破,包括COB技術的加速普及,MINI-LED技術的箭在弦上等等。這些技術升級,已經超過了傳統數位電影放映機產業的“進步能力”。後者近年來最顯著的變化不過是更替了鐳射光源,以及推出4K產品。

未來,數位電影市場會向4K化、甚至8K化導入。不過目前,傳統主流的數位放映機技術DLP還沒有拿出8K產品的方案。而以4K產品目前的成本和技術難度看,如果8K的DLP投影只用於數字電影這個“雖然暴利,卻規模有限”的領域,在技術研發上並不占“優勢”——這是DLP投影技術按照圖元尺寸看,1.2-1.4英寸光閥完全能實現8K產品背景下,沒有8K產品推出的原因所在——DLP投影光閥基於半導體產業,半導體產業特別強調規模效應下的成本經濟性。

但是,對於小間距LED顯示而言,8K並不是什麼難題——畢竟大螢幕上的8K產品,P1.2或者P1.0間距,這種貨架產品完全能夠實現。這一對比之下,是業內人士擔憂數字放映市場未來屬於誰的關鍵原因。

當然,目前的小間距LED屏在畫質舒適性、畫面連續性上還有不足之處:這恰是COB技術和MINI-LED要解決的問題。而後兩者即將是2018年小間距LED市場技術進步的“主角”。尤其是在數位電影放映機市場基本被兩三個傳統品牌壟斷的背景下,新技術方案,自然是新品牌擠入該市場的最理想通道——至少三星是這麼想的。作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巨頭,三星的號召力不言自明。

所以,2018年,電影放映被投影機獨佔的歷史,將遭遇百年來的第一次“挑戰”。雖然,這一年新技術還不至於搶奪多少有價值的市場,但是卻足以改變“電影放映是投影機自留地”的歷史。這種變化,引起的行業不安與躁動,更可能超越數位電影放映市場,而成為整個工程投影、乃至整個投影市場的“心理焦灼”。

9. 商用投影基本盤迎來大挑戰

對於商用投影機,這個佔據投影銷量半壁江山的細分市場而言,2017年有一個不好的消息:商用大屏交互平板市場實現了翻番——這在會議室商用顯示市場規模基本穩定的格局下,一個細分產品類的超速發展,自然是其它產品類的潛在危機。

中國2000萬個企業會議室,支持了每年100萬台商務投影的銷售量。2017年,交互平板首次佔據這個市場中的6萬台份額,增幅超過一倍。產生這種變化的原因是65-70英寸交互平板產品價格的持續下降。

2018年,京東方全球首條10.5代線液晶面板線將進入量產爬坡階段,按照65英寸單元計算,其年供給能力高達千萬台。這將顯著改變大尺寸液晶市場的“供給結構”。此後,2019和2020年還分別會有華星光電和群創同等級的兩條線量產大尺寸液晶面板。

與此同時,6代液晶面板線和8.5代液晶面板線也在加速提升大尺寸產品的供給能力。三星、LG、群創等都表示會通過混切工藝,實現65和75英寸面板供應的規模和經濟性的提升。2018年65英寸液晶產品的供給,可能會翻番性的增長。

正是因為這些有利因素支持,行業認為一個以“大液晶”、“標配交互”和“燈光下良好顯示性能”、“智慧與音響一體化”為特徵的會議室顯示時代有望到來。2017年鴻合、長虹、夏普等企業紛紛加強了這一市場的運作。

對於投影行業而言,如何迎接這種可能的市場變化呢?目前主要的手段集中在“投影大螢幕的價格優勢”上。

商用顯示不同於家用顯示或者教育市場:第一,商用是一種生產性行為,特備註重投入產出比;教育和家用投影的本質是“消費行為”,雖然在意價格,卻更在乎產品體驗。第二,教育顯示對產品的工程安裝接受度要好于商用會議室——商用會議室更喜歡高度一體化、集成化的設備,以實現有限辦公空間更為簡潔的應用體驗。

這兩個市場差異點,第一個支援投影顯示的價格低廉的優勢;第二個則對交互平板液晶大屏的一體化體驗更為友好。所以,很大程度上,商用會議室顯示會成為“投影價格優勢與液晶一體機體驗優勢”的非對稱競爭。這個競爭格局不利於後者短期內快速擴大市場份額。

但是,另一方面,液晶一體機主要搶佔的是商用會議室中比較“高價值”的市場。這等於在商用投影市場的高利潤端打開了缺口。這一點足以令商用投影廠商“疼痛不已”。

總之,2018年,商用會議室市場不再是投影的獨好之地,交互平板帶來的變數必然進一步擴大,市場將迎來巨大的考驗。

10. 4K能走多遠

2017年被認為是4K投影的規模化元年。但是,實際市場答卷卻很不理想——千呼萬喚的4K依然是小眾中的小眾。這種局面在2018年大概率還會繼續。

對於一個電子產品,他的規模取決於必要性和成本兩大因素。從投影市場的主體,教育和商用市場看,4K的價值非常有限。這個市場,雖然交互平板已經是4K產品,但是,那是因為液晶顯示技術,在大尺寸上4K和2K成本差異已經接近於零。而對於投影而言,4K技術顯然還是一個“強成本因素”。

家用市場,被認為是4K投影機最應該發力的市場。2017年下半年亦有部分2萬元以下價格的產品問世。但是,這些產品普遍採用汞燈技術:因為引入鐳射光源,2萬元的價格是難以實現的。然而,在同樣2萬元價位上,消費者可以選擇80英寸的液晶電視、100英寸的鐳射電視;在更便宜的價位上,消費者更可以選擇1080p的家用投影機,甚至選擇3000元不到的1080p智慧微投……廉價的選擇很多,同等價位具有特定價值優勢的競爭者很強悍,這讓家用4K市場也難“大規模增長”。

對此,業內已經意識到“4K家投不在點上”的:年底明基首推9999元廉價4K(不計算那條昂貴的HDMI線纜,實際價格只有8611元),大舉刷新了4K產品價格線。從2016到2017年,4K家投最低價格壓縮超過7成——可見,價格定位在行業企業心目中的地位。

在投影產業公認的高端應用中,工程投影和數位電影放映機市場,4K也有瓶頸:工程應用雖然不差錢,但首要的投資方向是亮度。而4K帶來的高成本和高售價,對實際效果體驗的提升並不顯著。即便是數位電影市場,更多的客戶也在等待更廉價的4K方案。另一方面,這些高端市場鐳射產品的普及,亦搶佔了絕大多數客戶“升級產品的資源”。

總之,4K產品在2017年已經大步走來,但是4K市場卻徘徊不動。能否配備雷射技術,決定了4K產品能否真正代表高端;能不能降低成本,決定了消費者是不是願意買單。而“鐳射+4K”必然面臨雙重成本增加的考驗。即便是2018年,即便有萬元4K家投,DLp470te和DLp470TP這樣面向低端市場的DLP投影方案,這一問題恐怕亦難以根本解決。

尤其是對於DLp470TP這種面向微投的、最高1500流明的4K晶片與方案,與今天微投產品2000-3500元的主流價位不是一般的遠。2017年DLp470TP芯的4K微投出現是大概率事件,熱銷則是極小概率事件。

所以,4K依然會是少數人的市場。但是,鑒於4K產品的市場基數非常低,這類產品獲得100%、200%以上的增幅並不困難,4K標準的產品增加一倍,甚至出現4K微投也都很容易。但是,4K投影高增漲率之下依然會是低總量格局,甚至這趨勢可能保持到2019年,除非產業鏈能夠提供出“打對折的產品經濟性+鐳射化”的雙重價值升級。

整體上,2018年的投影產業是挑戰與機遇並存的格局。家用和工程是發展的關鍵,教育市場趨於穩定、商用市場又遇猛虎,新興需求開拓,種種創新都面臨技術突破和成本控制的雙重挑戰,這個市場格局顯示出一定的“混沌”形態。不過,如果廠商能做到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不同細分市場透徹研究其發展規律,因地制宜的制定發展策略,2018年依然是一個投影產業大有作為的時代。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