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歷史的另類臉譜:段祺瑞晚年禮遇備至,最終墓地卻不願示人

北洋大時代的生存智慧(一百七十六):虎死不倒威。

在北洋那個可以高分貝怒吼的時代, 普羅大眾往往失去了正常辨聽聲音的能力, 就好像有些人曾經名動天下, 如今仍然鮮為人知, 在北洋時期這類的強人有很多, 他們的真實臉譜似乎都已熔化, 唾駡都已風乾, 影子也拉的很長, 步履蹣跚地打光陰裡走過, 袁世凱之後的北洋驍將段祺瑞就是其中之一。 在老頭子撒手而去十七年後, 手下沒有一兵一卒的段祺瑞, 告別了曾經叱詫半生的北方大地, 在汽笛刺耳的長歎聲中乘車南下, 隨著氣霧消散,

曾經的榮辱波瀾, 不若是非成敗轉頭空。 臨時執政至死也沒有上位, 武力統一南北的抱負, 空留下窮兵黷武的惡名, 此時的段祺瑞再也不用考慮這些身後事了, 儘管前路不可測, 那位曾經的學生將如何待他仍不得而知, 但是從段祺瑞決定南下的那一刻起, 註定這個北洋梟雄中最剛愎自用的強人, 永別了屬於他的江湖與國祚。

其後, 六十八歲的段祺瑞在途經山東時, 曾是宿敵的馮系大將, 坐鎮山東的韓複榘親自登車拜會, 內憂外患中北洋群雄, 似乎只有卸甲歸田後才能真正握手言和。 一路上的心神不寧的段祺瑞, 更多的還是擔心最終的目的地南京, 令他沒有想到的是在南京浦口月臺, 寒風中立著一群烏壓壓迎接他的人, 領章金光閃閃的將領占了絕大多數, 原來是他的那位學生有令:“在南京所有少將以上軍人, 一律過江於浦口迎接北洋元老段祺瑞老先生!”於是也就出現了令段祺瑞百感交集的這一幕, 曾是對手的南方軍的將軍們全體過江列隊, 只為迎接一個人,

一個手無一兵一卒, 已經下野多年的老人。

但是這場已經執掌中樞的南方集團, 為段祺瑞舉行的盛大歡迎儀式, 老爺子晚年確實受之無愧, 只是沒想到第一個登上船迎接他的人, 是一身戎裝的蔣志清。 二十多年未見的學生, 快步趨前恭行軍禮,

向老校長致敬, 並且親自攙扶著他介紹諸位迎賓者, 接著袞袞諸公上前作揖或行軍禮, 向這位老人致敬。 在戰爭和廟堂的槍林彈雨中衝殺了一輩子的段祺瑞, 到晚年終於在南京找到一塊風平浪靜的錨地, 而且在其後的生活中更是備受禮遇, 不僅月俸萬元供其開支, 而且為了顧及其情面, 特意將北洋舊部的宅院劃給這位一生未置房產的老爺子居住, 雖然遠離了曾經翻雲覆雨的北方, 但是作為北洋系中屈指可數的元老, 前來探看的新貴與舊部絡繹不絕。

最終段祺瑞在南下金陵後度過了人生的最後三年, 逝世後八十人抬棺的規模, 成了北洋軍閥中最後的“皇杠”巡行, 之前此杠房全體出動抬過光緒、慈禧以及袁世凱, 段祺瑞成為最後享受這一哀榮的掌舵人。 在三千多人的送行中, 二十一響的禮炮震動著古城。 若干年後, 幾經波折的段祺瑞葬于萬安公墓, 一座坐南朝北, 向隅而建的墓地, 這種背對眾墓, 不願示人的造型, 一副堅決不想讓人知道逝者是誰的架勢, 不大的石碑上刻著“合肥段公芝泉之墓”,就這樣成了曾經一代北洋巨頭的最終歸宿,墓前曾有白酒一壺,酒盅兩個以及一束枯萎的花兒。

不大的石碑上刻著“合肥段公芝泉之墓”,就這樣成了曾經一代北洋巨頭的最終歸宿,墓前曾有白酒一壺,酒盅兩個以及一束枯萎的花兒。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