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康熙時有一人精通火器,開發出多種新火炮,洋人都歎為觀止

各位看官們大家好, 我是柏舟。

眾所周知, 明時中國的科技已經頗為先進, 經濟上也已經有了資本主義的萌芽。 自古以來, 歷朝歷代的鼎盛時期都是自家生產發展力蓬勃發展的時期。

閉關鎖國的清朝也不例外。

都說清朝封閉, 導致中國科技落後乃至倒退, 但事實上, 這種“封閉”只是因為“用不到”了而已。

今天柏舟要給各位看官介紹的, 就是康熙時候的一位火器奇才。

這位奇才名喚戴梓, 父親是個著名畫家, 他卻對火器極為感興趣。

清康熙十三年(1674年), 靖南王耿精忠自福建起兵攻打浙江, 以此回應要造反的吳三桂。 康熙派了康親王率軍討伐耿精忠。 戴梓便棄筆從戎, 率軍出征, 因為對對戰之勢分析得透徹, 康親王對其十分尊重。

感受到自己很收尊敬的戴梓便將自己研究出的“連珠火銃”獻給了康親王。

這門新型火銃又名“二十八連珠火銃”。 背上是彈匣,

可以放置28發子彈, 形狀有點像琵琶, 關鍵是這28發子彈是能夠聯連續射擊的。

這樣一種新式火器, 比歐洲的馬克沁機槍早了兩百多年, 可以說是當時威力最大的火器之一了。

可惜的是, 這種火器完全被當成了玩物。

最關鍵的是, 發明這種火器的戴梓, 是個漢人。

三藩平定之後, 戴梓因為有功而被授予了翰林院侍講一職, 也算是平步青雲了。

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荷蘭派使者來朝, 進貢“蟠腸鳥槍”(也就是膛線火槍), 以此來試探清朝的實力。 康熙命戴梓仿造了十杆回贈。 之後, 他又奉命仿造了“佛郎機”這種火炮, 只用了5天。 這讓各國來使都十分驚恐, 原來清朝的國力這麼強大。

清康熙時, 有比利時傳教士南懷仁, 向康熙吹噓自己家的“子母中沖天炮”, 說這炮只有比利時人可以造。

結果南懷仁花了一年時間也沒有造出來, 反倒是戴梓聽其講述原理後, 僅花了8天時間就完成了。 這炮的彈藥中有數十顆小彈藥, 外殼撞裂後小彈藥又會噴射而出, 火力十分強大。 亦因此被康熙賜名為“威遠大將軍”。

看過《鹿鼎記》的小夥伴或許對裡面的紅衣大炮記憶猶新, 而這種子母炮可比那種單發的大炮厲害多了。

據《清朝文獻通考·兵十六》載, 在康熙第二次親征噶爾丹時, 就帶上了這門“威遠大將軍”, 在昭莫多一戰中, 僅發了三炮, 噶爾丹大軍就被嚇得四散而逃。

可惜的是, 也因為造炮時間, 戴梓惡了南懷仁。 南懷仁與另一位與戴梓有過節的陳弘勳兩人聯手誣告其“私通東洋(日本)”, 被貶盛京(今瀋陽), 這一貶就是三十多年。

陷於生活貧困的戴梓自然沒了終日奔波于生計, 火器一途, 再也沒了創新。

諸君以為, 戴梓不被貶, 滿清的國力能到什麼地步?

不過柏舟竊以為, 以乾隆這種小心眼, 是萬萬不可能允許漢人主掌火器的。

圖片來源於網路, 侵權請聯繫, 本文系柏舟原創, 僅用於“南北往事”、“柏舟的南北往事”兩處。 參考書籍:《清朝文獻通考》、《清史稿》、《國朝省獻類征初編·戴梓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