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粟裕最早的“七戰七捷”:調動主力,連續七次擊退日偽軍進攻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如果說前面三次大“掃蕩”的不如人意, 已經讓日軍見識到新四軍潛力的話, “夏季掃蕩”的失敗, 則使粟裕和蘇中軍區成了他們的眼中釘,

肉中刺。

自此以後, 澤田茂和南部暫時放棄了摧毀新四軍軍部的計畫, 而將進攻重點指向蘇中。

1941年8月13日, 南部集中一萬餘日偽軍, 向蘇中發動了報復性“掃蕩”, 史稱“八一三大掃蕩”。 此次南部來勢洶洶, 佔領了蘇中地區幾乎所有的鄉村集鎮, 其意圖也非常明顯:不擺平蘇中軍區, 他就不可能在蘇北逞威風。

佔領集鎮相對容易, 因為粟裕早就將運動戰退回到了遊擊戰, 可是在這之後就不容易了。

南部重新陷入粟裕所說的“占得越多, 包袱越重”的怪圈, 現在他不光要守城市, 還要守集鎮, 機動兵力立刻減少, 再無力量進行萬人規模的“大掃蕩”了。

南部能做的, 只有從各大據點拼湊機動兵力, 實行“局部性掃蕩”,

以控制兩大戰略要點, 一為三倉, 一為豐利, 它們是當時粟裕和新四軍活動的主要區域。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一般性集鎮, 粟裕就算了, 唯有這兩處, 他決不肯輕易讓給南部。

三倉鎮北靠鹽阜區, 南與三分區、四分區接壤, 戰略位置很重要,

而且此處有大片茂密的蘆柴和茅草叢, 可供新四軍進行隱蔽潛伏。 豐利鎮的地位次之, 兩鎮可呈互為犄角之勢,

南部計畫在佔領三倉和豐利後, 打通東西南北兩條交叉的公路, 進而對蘇中軍區形成徹底分割和壓迫, 如果讓他得逞, 蘇中根據地就完了, 粟裕會連塊集結主力部隊的立足點都找不到。

就象“保衛軍部”一樣, 粟裕提出了“保衛三倉”和“保衛豐利”的口號, 不過他的戰法不是死打硬拼, 而是“死纏爛打”。

南部派出的兵力不多, 新四軍就在三倉鎮及其週邊構築隱蔽工事, 待日偽軍進入火力範圍後, 突然開火, 打它一個下馬威, 迫其退兵。

假如對方兵力占優, 那就先打一下, 然後不待日偽軍合圍, 便用運動防禦的方式迅速撤離。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撤完了, 再反過來對三倉形成包圍。

三倉地方貧瘠, 交通不便, 所有補給都需要從外部輸入。 粟裕就利用這個特點, 一邊進行圍困, 一邊破壞橋樑和道路, 以切斷三倉與其它敵據點的一切聯繫。

這種據點, 沒水, 沒糧,

沒軍需補充, 誰呆得下去?日偽軍只能又撤出來。

三倉保衛戰共曆七次, 每次粟裕都派新四軍的主力部隊全力以赴, 日偽軍每進攻一次, 也都以失敗而告終, 這實際上是粟裕最早的“七戰七捷”。

1941年12月9日, 石井大隊及偽軍七百多人進佔三倉, 粟裕組織三個主力團及抗大九分校學員, 將日偽軍全部予以包圍, 這是七次三倉保衛戰中的最後一次, 也是戰鬥規模最大的一次, 最後由於攻堅的火力不足, 日偽軍得以乘隙突圍, 但仍予敵以重大殺傷。

經過反復爭奪, 僅有二十多戶人家的三倉鎮被夷為平地, 但日軍始終未能在三倉安下據點, 更不用說修築公路了。 粟裕在發給新四軍軍部的電文中說:“我們七次保衛三倉, 終於使敵人無法在三倉站住腳。 ”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戰神粟裕》)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電視連續劇《我的兄弟叫順溜》)

(節選自關河五十州《戰神粟裕》)

實體書《戰神粟裕》已出版上市。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