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盲目選擇無碘鹽或補碘過量都是不正確的

5月15日是我國第24個“防治碘缺乏病日”, 今年的主題是“每天一點碘, 健康多一點”。 碘是人體新陳代謝和生長發育必需的微量營養素, 是人體合成甲狀腺激素的主要原料, 甲狀腺激素參與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與能量代謝, 促進生長發育, 尤其是大腦的生長發育。

碘缺乏會導致一系列疾病發生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營養科主管營養師許會舒介紹, 碘缺乏病是人體因碘攝入不足而發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總稱, 其中常見的包括地方性甲狀腺腫和克汀病等。

“如果妊娠期或哺乳期嚴重碘缺乏, 導致胎兒與新生兒嚴重缺碘, 引起小兒生長發育損傷, 尤其表現在神經與肌肉, 認知能力低下。 其中最為嚴重的是小兒克汀病(呆小病), 患兒表現為生長停滯、發良不全、智力低下、身材矮小等。 成人碘缺乏時, 甲狀腺素合成、分泌不足, 垂體促甲狀腺激素代償性分泌增多,

刺激甲狀腺增生、肥大, 出現甲狀腺腫(俗稱大脖子病)。 ”

我國自2000年基本實現了基本消除碘缺乏病的目標, 至今保持持續消除狀態。 許會舒指出, 如果患有碘缺乏病, 在治療中, 則應遵醫囑使用碘製劑及按營養師指導飲食治療, 應避免補碘過量及營養失衡。

加碘鹽是目前人群飲食中碘的主要來源

“有許多人認為只要從飲水和食物中就能獲取足夠多的碘。 ”她表示, 這是錯誤的, 碘是必需微量元素, 只能從自然界攝取。 人體也排出碘, 其中有90%通過尿液, 少部分通過便便排出體外, 還有極少數是從汗液、呼吸、母乳排出, 所以每天需要適量攝取。 不僅如此, 碘缺乏多數是因為環境缺碘引起的, 我國多數地區均屬於程度不同的缺碘地區,

從而導致食物與水中缺碘。 因此, 缺碘地區人群、孕婦、乳母、嬰幼兒、不吃碘鹽的人容易缺碘, 妊娠期和哺乳期婦女對碘的需要量明顯多於普通人群, 需要及時補充適量的碘。

許會舒介紹, 2016年《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明, 普通健康成年人每日碘的推薦攝入量是120微克, 孕婦每天碘攝入推薦量230微克, 人體可耐受最高攝入量是每天600微克。 目前, 根據廣東省食鹽加碘標準推算, 每一克食鹽中約含有18~33微克的碘, 如果按照《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標明的人體每日食鹽推薦量6克來計算, 一個健康成人每日通過食鹽即可攝入108~198 微克。 因此, 在加碘食鹽總量適宜的條件下, 很難發生碘攝入過量的情況。

雖然, 海產品中海帶、紫菜、淡菜、蚶幹、蛤幹、干貝、海參、海蜇等都含有人體所需要的碘,

但除了海帶和紫菜的含碘量高, 其他海產品含碘量都不是很高, 且食用的普遍性和攝入量都不足以滿足人體對碘的需求, 加碘鹽才是目前人群飲食中碘的主要來源。 她表示, 除了長期生活在高碘地區的人群、患有甲狀腺疾病(如甲亢)的人群應該食用無碘食鹽外, 其他人群還是要堅持食用碘鹽。 盲目選擇無碘鹽和懷疑食用加碘鹽導致補碘過量是不正確的, 而且目前沒有直接證據表明食用碘鹽或碘攝入量增加與甲狀腺癌的發生相關。

版權所有, 未經允許, 禁止轉載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