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林則徐被贊大清睜眼第一人,實際表現卻令人無語,一件事爭議至今

我們閱盡鉛華, 只為呈現不一樣的歷史。

說起彪炳史冊的“虎門銷煙”, 大家想必都不陌生。 由於對華貿易逆差持續擴大, 英國急需找到有效措施阻止白銀外流。 而在高額利潤的誘惑下, 商人們選擇了走私鴉片這條罪惡之路。

▲吸食鴉片用的煙槍

在當時, 世界各國對於吸食鴉片都持寬容態度, 但卻並沒有什麼人吸。 反倒是在禁煙的大清帝國, 吸食者數不勝數。 一方面, 清朝有很多人身家殷實卻無事可做, 吸鴉片無疑是新的娛樂方式;另一方面, 自乾隆皇帝禁煙以來, 各地官員均可從鴉片商販手裡收取數額不菲的保護費。 於是為了擴大“稅源”, 各地非但沒有禁煙, 反而還在拼命引進鴉片。

最開始, 道光皇帝對禁煙的認識談不上深刻, 所以也沒有特意過問。 直到後來各地農民紛紛起義, 清朝軍隊被打得七零八落之時, 道光皇帝才發現事情不對了。 經過深入分析,

道光皇帝才發現, 軍隊平時基本不進行訓練, 再加上朝廷撥付了大量軍餉, 無疑為將士們提供了抽鴉片的所有條件——時間和金錢。

▲道光皇帝聖旨

疏於訓練的軍隊本來就和農民差不多, 抽了鴉片自然就更加不如。 道光皇帝這下知道著急了,

下了狠心要禁煙, 然而他卻完全沒意識到——那些本應幫他禁煙的大臣, 既是主要消費群體, 又是地下產業鏈的保護傘。 這麼一來, 禁煙自然是無從談起了。 直到道光十八年(西元1838年), 他才物色到了一個真正願意禁煙的人——林則徐。

▲道光皇帝召見林則徐

12月31日, 咸豐皇帝任命林則徐為欽差大臣, 專程前往廣州查處鴉片走私一事。 最開始, 當地官員企圖拿銀子將林欽差打發回去, 卻沒想到後者根本不吃這套。 抵達廣州後, 林則徐要求洋商們主動交出所有鴉片, 還發了份照會, 大意就是聽說洋人們喜食牛肉, 容易導致便秘, 只有大清出產的茶葉、大黃可解, 如果你們這些洋商不好好配合, 小心吃不了兜著走。

一接到林則徐的照會, 洋商們又以為是朝廷官員打著幌子要保護費, 於是準備先觀察一下形勢, 便回復林則徐說需要7天時間進行商量。 充滿優越感的林大人一下子就被惹火了, 於是他立刻派人前去捉拿提出“拖延戰術”的主導者顛地, 英國人要求林承諾24小時內將其釋放,

林則徐便又抓了兩個買辦, 這下英國人明白捅大簍子了, 一時間手足無措。

▲查理·義律(Charles Elliot)

這時, 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義律登場了。 當義律得知英國商人顛地被清朝政府逮捕後, 立馬跑到駐華商館去瞭解情況, 卻不想被清兵給團團圍住, 還被斷水斷糧。 義律當即修書一封,威脅說林則徐再這樣或許會引起兩國開戰。誰知林則徐卻在信紙上批了一句:“天下萬方,何處與天朝相提並論?”兩人先後交涉數次,但基本是自說自話,言語之間還都毫無畏懼。只不過義律是對英軍戰鬥力有底氣,林則徐則是無知故無畏。

▲虎門銷煙場景

隨著時間推移,義律等人又餓又渴,再加上走私本身就理虧,於是他就勸商人們將鴉片全數上交。在義律的反復勸說下,英商最終將230萬斤鴉片悉數上交,林則徐也如約解除了對英商的包圍,組織了轟動世界的“虎門銷煙”。不過禁煙的事並沒有完,林則徐提出要他們簽一份保證書,倘若日後再發現有洋人走私鴉片,貨物立即充公,人則就地正法。林則徐覺得義律是所有外國商人的頭領,於是就要他代表全世界洋商簽字,後者自然是死活不肯,於是他就帶著全體英商從虎門撤至葡萄牙人佔據的澳門。

▲林則徐蠟像

林則徐對此非常生氣,要求義律要麼回來簽字,要麼從此滾出大清,結果引發了和義律的口水戰。在這關鍵時刻,新的矛盾又爆發了——五名英國水手醉酒後與當地百姓發生衝突,一個叫林維禧的人不幸身亡。事發後,水手們花錢私了,讓家屬們放棄追究,結果這事讓義律和林則徐知道了。

林則徐要義律將人交出來償命,義律則堅持要採用陪審團制度進行審議,還邀請林則徐前來旁聽,卻被林則徐斷然拒絕。於是英國人自己審理了案件,五名水手均被判處監禁並處以罰金,然後將他們送回英國進行關押。為了讓林則徐接受,義律謊稱按照《萬國公法》中賦予的“領事裁判權”,這件事應根據英國法律來判。誰知林則徐並沒輕易相信,而是讓自己的美國醫生伯駕將《萬國公法》翻譯了一遍,結果翻遍全文也沒發現有所謂的“領事裁判權”。

▲《萬國公法》譯本

這下林則徐就真的起火了,之前保證書的事情還沒搞定,英國佬這次又想忽悠我。林則徐當即下令對商館斷水斷糧,逼義律交人。斷水斷糧這種事連續發生兩回,義律實在是忍無可忍,於是他對林則徐發出最後通牒:再不給淡水,英艦將擊沉九龍附近一切中國船隻。可惜並沒有誰把這個洋人的話當回事,中英間的第一次衝突就這麼開始了。

隨後又陸續爆發了數次小規模衝突,清朝水兵們紛紛向欽差大人彙報自己的“輝煌戰果”,林則徐聽完感覺很有面子,就稟告道光皇帝,說清軍對英夷“七戰七捷”。這一消息傳回英國後,議會專門組織了辯論,眾人圍繞出兵一事爭得面紅耳赤,最後以271:262的九票之差同意開戰。這一年是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開戰理由也並非是為了鴉片。

▲條約簽訂場景

後面的戰爭過程就不用細講了,清軍遭遇慘敗後被迫簽訂條約,除去我們熟知的割地賠款和開放口岸外,英國人還要求清朝政府赦免一切被關押的英國人,必須明確關稅,不准對英國商人進行吃拿卡要。當然,我們現在講割讓香港是喪權辱國的,不過在清朝統治者看來卻不是這樣,他們用的說法叫“暫行賞借”,都被打成篩子了,道光皇帝也時刻不忘保持天朝威儀。

▲《南京條約》原本

事實上,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仍沒有意識到與英國的差距有多大,覺得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普通百姓來說,朝廷更不會宣佈戰敗。於是在各級官員和平民眼裡,蠻夷依舊是蠻夷,這種態度便決定了必然還會有第二次鴉片戰爭。而這場戰爭的親歷者林則徐,在同年10月因受投降派誣陷,被革職查辦。對於林則徐究竟是民族英雄還是戰爭引發者,民間爭議至今也沒有結論。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義律當即修書一封,威脅說林則徐再這樣或許會引起兩國開戰。誰知林則徐卻在信紙上批了一句:“天下萬方,何處與天朝相提並論?”兩人先後交涉數次,但基本是自說自話,言語之間還都毫無畏懼。只不過義律是對英軍戰鬥力有底氣,林則徐則是無知故無畏。

▲虎門銷煙場景

隨著時間推移,義律等人又餓又渴,再加上走私本身就理虧,於是他就勸商人們將鴉片全數上交。在義律的反復勸說下,英商最終將230萬斤鴉片悉數上交,林則徐也如約解除了對英商的包圍,組織了轟動世界的“虎門銷煙”。不過禁煙的事並沒有完,林則徐提出要他們簽一份保證書,倘若日後再發現有洋人走私鴉片,貨物立即充公,人則就地正法。林則徐覺得義律是所有外國商人的頭領,於是就要他代表全世界洋商簽字,後者自然是死活不肯,於是他就帶著全體英商從虎門撤至葡萄牙人佔據的澳門。

▲林則徐蠟像

林則徐對此非常生氣,要求義律要麼回來簽字,要麼從此滾出大清,結果引發了和義律的口水戰。在這關鍵時刻,新的矛盾又爆發了——五名英國水手醉酒後與當地百姓發生衝突,一個叫林維禧的人不幸身亡。事發後,水手們花錢私了,讓家屬們放棄追究,結果這事讓義律和林則徐知道了。

林則徐要義律將人交出來償命,義律則堅持要採用陪審團制度進行審議,還邀請林則徐前來旁聽,卻被林則徐斷然拒絕。於是英國人自己審理了案件,五名水手均被判處監禁並處以罰金,然後將他們送回英國進行關押。為了讓林則徐接受,義律謊稱按照《萬國公法》中賦予的“領事裁判權”,這件事應根據英國法律來判。誰知林則徐並沒輕易相信,而是讓自己的美國醫生伯駕將《萬國公法》翻譯了一遍,結果翻遍全文也沒發現有所謂的“領事裁判權”。

▲《萬國公法》譯本

這下林則徐就真的起火了,之前保證書的事情還沒搞定,英國佬這次又想忽悠我。林則徐當即下令對商館斷水斷糧,逼義律交人。斷水斷糧這種事連續發生兩回,義律實在是忍無可忍,於是他對林則徐發出最後通牒:再不給淡水,英艦將擊沉九龍附近一切中國船隻。可惜並沒有誰把這個洋人的話當回事,中英間的第一次衝突就這麼開始了。

隨後又陸續爆發了數次小規模衝突,清朝水兵們紛紛向欽差大人彙報自己的“輝煌戰果”,林則徐聽完感覺很有面子,就稟告道光皇帝,說清軍對英夷“七戰七捷”。這一消息傳回英國後,議會專門組織了辯論,眾人圍繞出兵一事爭得面紅耳赤,最後以271:262的九票之差同意開戰。這一年是道光二十年(西元1840年),開戰理由也並非是為了鴉片。

▲條約簽訂場景

後面的戰爭過程就不用細講了,清軍遭遇慘敗後被迫簽訂條約,除去我們熟知的割地賠款和開放口岸外,英國人還要求清朝政府赦免一切被關押的英國人,必須明確關稅,不准對英國商人進行吃拿卡要。當然,我們現在講割讓香港是喪權辱國的,不過在清朝統治者看來卻不是這樣,他們用的說法叫“暫行賞借”,都被打成篩子了,道光皇帝也時刻不忘保持天朝威儀。

▲《南京條約》原本

事實上,在第一次鴉片戰爭之後,清朝仍沒有意識到與英國的差距有多大,覺得勝敗乃兵家常事;對普通百姓來說,朝廷更不會宣佈戰敗。於是在各級官員和平民眼裡,蠻夷依舊是蠻夷,這種態度便決定了必然還會有第二次鴉片戰爭。而這場戰爭的親歷者林則徐,在同年10月因受投降派誣陷,被革職查辦。對於林則徐究竟是民族英雄還是戰爭引發者,民間爭議至今也沒有結論。

微信公眾號:趣觀歷史,每日為您甄選好玩有趣的歷史。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