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健康>正文

肺部磨玻璃結節《小於8毫米》的困惑——開不開刀之辯論大賽

有人的地方, 就有江湖!

江湖盛傳:小於8毫米的磨玻璃結節不需要開刀, 反之則需要開刀。

別說你不知道什麼是肺部磨玻璃結節?如果真是這樣, 你已經是奧特曼了……哦, 奧特曼也不知道, 好吧, 這裡只能再介紹一遍了。

大名鼎鼎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在肺病江湖中幾乎無人不知, 無人不曉。 在人類發明的胸部CT掃描中可以觀察到它:雲霧狀淡薄的影子, 類圓形病灶, 邊界清晰, 可能是早期肺癌的表現……。 江湖傳言, 有一首《我要當老大—I LONG TO BE KING》的詩歌生動的描述了它的成長, 有興趣的話可以搜索閱讀, 溫故而知新!

隨著人類胸部CT篩查的日益普及, 越來越多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在體檢中被發現。 其中, 大於8毫米、隨著時間的推移變大、壯實者可接受外科手術, 這已經成為了江湖準則;小於8毫米則建議隨訪複查, 動態觀察它的變化, 這也成了江湖定律。 殊不知, 在芸芸眾生的肺病大江湖裡:開刀的患者明確結節性質後, 或歡天喜地, 或接受現實, 總之心定神怡, 坦然面對;隨訪的患者不能確定結節性質, 或惴惴不安, 或恐懼糾結, 總之心浮氣躁。

小於8毫米的肺部磨玻璃結節人群占了多數, 這份不安、糾結、恐懼彌漫在江湖中, 天長地久之後竟然形成了一股戾氣, 驚動了江湖皇者, 皇者選取了不同意見代表, 開始了一場空前絕後的辯論大賽…….., 序幕就這樣拉開了!

正方:堅持小於8毫米的肺部磨玻璃結節隨訪觀察, 根據動態變化再進一步斟酌對策。

反方:堅持小於8毫米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儘早開刀,

以絕後患, 杜絕浸潤轉移。

時間:江湖閒時

地點:江湖網路

江湖皇者親自主持了辯論大賽

第一回合

正方首先出場的是著名的Fleischner協會代表, 金絲眼鏡, 文雅得體:

“諸位磨友們, 據我們觀察, 肺部磨玻璃結節有的是良性, 有的是腫瘤性病變, 越小越有可能是良性的。 在美國, 10毫米以上、且消炎無效的情況下, 可以進一步開刀處理;在中國, 這個界限被縮小到了8毫米, 當然, 中國的磨玻璃結節患者尤其多, 有自己的專家共識, 我們也不便多言。

即便它是腫瘤性病變, 但屬於惰性腫瘤, 發展很慢, 惡性程度低, 生物學行為弱, 往往好幾年沒有變化, 或者輕微增大。 我們只要嚴密觀察隨訪, 在它出現增大、密度變高的時候及時處理,

手術切除, 這就足夠了。 因此沒必要在它很小的時候就採取手術治療, 手術還是有各種風險的, 切除的肺組織不可再生, 手術後的肺功能會降低…...。 所以我們的觀點堅持如上, 對小於8毫米的磨玻璃結節隨訪觀察, 斟酌處理。

反方隨即出場發言的是著名的中國微創胸外科醫生, 黑框眼鏡, 冷峻嚴肅:

各位朋友, 據我們觀察, 對於腫瘤性的肺部磨玻璃結節而言, 儘管它生物學行為弱, 發展較慢, 但就算它小於8毫米, 也不能完全排除轉移播撒的可能。 最近有一篇SCI高分值的文章發表在THORAX雜誌上, 作者發現即便是純磨玻璃結節, 也可能通過氣腔內播撒的方式實現轉移, 氣道腔內播撒是肺癌轉移的一個新的方式。 我們不能聽之任之, 自由發展,就算它沒有變大,可誰又能保證它的癌細胞不隨著氣道播撒而轉移呢?肺部多發磨玻璃結節患者中,就有可能存在這樣的轉移。

退一步而言,如果它變大或者密度變高,再去斟酌處理,有可能會耽誤病情。因為這個過程往往是癌細胞向四周浸潤生長的結果,只有癌細胞浸潤周邊的組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在CT上顯示出增大或者密度變高、變實;這個浸潤的過程會導致潛在的淋巴管、血管轉移風險加大。因此,我們的意見是,對於懷疑腫瘤性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就算是小於8毫米,也應該儘早切除,杜絕後患,避免轉移。

皇者聞言不語

第二回合

正方出場的是著名的中醫界大咖,白髮蒼蒼,學者風範:

諸位肺部磨玻璃患者們,人體是大自然的產物,講究陰陽平衡;正氣邪氣處於動態平衡中,每一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二者的失衡才會導致腫瘤性病變。當腫瘤發生的時候,我們應當重視整體的協調與鍛煉,扶正去邪。手術本身是對機體的損傷,是對正氣的損耗,一味的採取過激的手段去對待人體器官,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我贊成對於很小的肺部磨玻璃結節,首先從預防抓起,鍛煉身體,弘揚正氣,這樣才可以去除邪氣。正邪平衡的話,肺部磨玻璃結節就不會長大,如果失衡、長大,不得已再採取手術這種殺敵也傷身的辦法,但術後仍然要堅持扶正去邪。總之,我們堅持我方的觀點,隨訪複查,以觀後效。

反方出場的是著名的單孔胸腔鏡微創外科醫生,熱情洋溢,自信堅定:

朋友們,身患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朋友們,我承認,循證醫學講究證據,我也承認,中醫陰陽平衡實乃大道。但是我想他們都忽略了一點:以人為本。

如果通過一個微小創傷的切口切掉它,可以解決腫瘤性肺磨玻璃結節浸潤、轉移、氣道內播撒的風險,還可以杜絕心理不安、恐懼、糾結,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在人體正氣充足的情況下,一點小小的損傷即便損耗了部分正氣,但從中獲得的益處是不是更多呢?況且在人體邪氣最少的時候給予最強烈的打擊不是更能夠斬草除根嗎?從外科角度出發,在結節很小的時候開刀,切除的範圍也不大--楔形切除、段切除都可以,肺功能的損傷也不大;而在結節發展、浸潤後,需要肺葉切除才能保證切除徹底,那為何不在切除範圍小的時候進行開刀呢?

因此我認為:對於高度懷疑腫瘤性的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如果位置在肺的邊緣,切除範圍小,儘管小於8毫米,仍然可以優先選擇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低風險、小損傷,杜絕浸潤、轉移、氣道內播撒。

皇者聞言眉角微動

第三回合

正方出場的是一位肺部磨玻璃女性達人,青絲飛揚,氣質優雅:

各位朋友,我本人就是一位開刀後的患者,不過我是在隨訪了五年之後才開刀的。一開始是一個6毫米的純磨玻璃結節,五年之後長大了一點,變成了8毫米。我接受了手術,開完刀後的病理性質是原位腺癌。如果五年之前我就開掉的話,也許我工作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會失去一些職場的機會;況且五年之前開也許是不典型腺瘤樣增生,最壞也就是原位腺癌,所以我的個人感受是不要過激、過早的採取開刀。它是惰性生長的腫瘤,我們只要提高警惕,即時監測,在它變化的時候及時處理就夠了,過早的處理只會是過度治療。我堅持我方的觀點,淡定、觀察。

反方代表出場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意志堅定,微笑平和:

各位朋友,我也是一位開刀後的肺部磨玻璃患者,與這位美麗的女士相比較,我覺得她是幸運的。我有三個磨玻璃結節,都是4-6毫米之間,我有幸碰到剛才那位單孔胸腔鏡微創胸外科醫生,替我切除了三個結節,其中最小的那個居然是微小浸潤癌。我不禁感慨,如果按照你們的邏輯,當我這個已經是微小浸潤癌的磨玻璃結節繼續長大、密度變高後再去開刀,是不是已經完全浸潤了呢?是不是轉移的風險會隨之加大呢?轉移之後再去開刀算得上完整意義、根本意義的治癒性手術嗎?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否屬於特例,但最起碼,手術把浸潤、轉移、氣道內播撒的風險降至了最低,我發自內心的感激這位醫生,也希望諸位患者好好想一想,你的最終選擇。因此我個人的觀點是完全支持單孔胸腔鏡微創胸外科醫生,早切早了,一勞永逸;如果結節是腫瘤性質的,把它留在體內是為了什麼呢?這不是養虎為患嗎?

皇者聽了不語

第四回合

正方代表出場的是健康大臣,端莊大方,春風滿面:

諸位朋友,健康是每一位公民所嚮往的,本人也非常希望每一位患者得到充分的救治,而不是過度治療。眾所周知,現在社會存在太多的過度治療,患者花錢受罪,這樣的醫療行為不亞於謀財害命。

這個社會是公平的社會,是集體的社會,人民創造的價值財富需要通過我的手進行二次分配;我必須負責到每一個人,既不能讓患者失去應有的治療,也不能讓患者接受過度治療,否則既對不起患者,也對不起社會。社會的健康保險費用最近也入不敷出,我更要把錢用在更適合的地方去,讓需要的患者接受治療,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元需要救治的患者。因此,從全民醫保出發,從公平公正出發,從經濟角度出發,我堅持我方的觀點,好刀用在刀刃上,好藥用在對症上,對於很小的肺部磨玻璃結節,隨訪觀察,需要的時候再去消耗人民的健康保險費吧!

反方代表出場的是一位加拿大籍華人, 白領風範,字正腔圓:

大家好,我來自加拿大,四個磨玻璃結節,其中最大的結節是9毫米。我查過資料,應該是早期肺癌,但在加拿大:醫生不幫我開刀,明確表示沒有達到手術指征,沒有達到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勸我繼續觀察,等待。還好我是華人,我乘飛機到中國上海市肺科醫院,接受了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四個結節都是原位腺癌。

我不禁感慨,難道隨訪的規定指南就是最佳的?也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公平的,但我想這是低效的。對於我們這些小磨玻璃結節患者而言,難道只有等發展到浸潤性肺癌,發展到保險能覆蓋的程度才能夠接受遲到的治療嗎?請問這樣的治療及時嗎?順便,我想跟那些國內的患者說一句,你們知道什麼叫看病貴、看病難嗎?我有病不能被救治,看私人醫生是天價,看有名專家是奢望;而這一切,在中國,在上海,都是那麼的便利;珍惜國內的醫療資源吧,儘管國內醫療大環境不好,但真的便宜啊。

我重申我個人的觀點,即便是小於8毫米的磨玻璃結節,如果高度懷疑腫瘤性病變,則在患者積極要求的情況下予以開刀切除!

…….

…….

無數的回合後,皇者起身,眉宇間十字緊鎖,沉重的聲音響徹大地,傳遍江湖:此次辯論大賽到此結束,雙方各抒己見,都有道理,期望雙方尋覓更多的證據,為第二次大賽做準備。在此期間,對於“小於8毫米的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開不開刀”的議題暫時擱置,充分告知患者,積極溝通,妥善處理。我作為江湖皇者,建議就是“在不過度治療的同時,不要放過每一個可疑的病變!”,“轉移之前切除應該是最佳的開刀時間段”!今天到此為止,下次大賽再見!

冬風瑟瑟,寒意逼人,傳遍江湖的不僅僅是皇者的最終模棱兩可之宣判,更重要的是這場辯論賽雙方精彩的唇槍舌戰,久久回蕩在所有肺部磨玻璃患者的心中,咀嚼、消化、理解、抉擇!

編者按:對也好、錯也好,也許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在旅途,坦然面對!無論肺部磨玻璃患者選擇了怎樣的處理方式—開刀或者隨訪,只要放下內心包袱,開心每一天,那麼許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 趙曉剛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自由發展,就算它沒有變大,可誰又能保證它的癌細胞不隨著氣道播撒而轉移呢?肺部多發磨玻璃結節患者中,就有可能存在這樣的轉移。

退一步而言,如果它變大或者密度變高,再去斟酌處理,有可能會耽誤病情。因為這個過程往往是癌細胞向四周浸潤生長的結果,只有癌細胞浸潤周邊的組織到一定程度,才可以在CT上顯示出增大或者密度變高、變實;這個浸潤的過程會導致潛在的淋巴管、血管轉移風險加大。因此,我們的意見是,對於懷疑腫瘤性的肺部磨玻璃結節,就算是小於8毫米,也應該儘早切除,杜絕後患,避免轉移。

皇者聞言不語

第二回合

正方出場的是著名的中醫界大咖,白髮蒼蒼,學者風範:

諸位肺部磨玻璃患者們,人體是大自然的產物,講究陰陽平衡;正氣邪氣處於動態平衡中,每一個人體內都有原癌基因,抑癌基因,二者的失衡才會導致腫瘤性病變。當腫瘤發生的時候,我們應當重視整體的協調與鍛煉,扶正去邪。手術本身是對機體的損傷,是對正氣的損耗,一味的採取過激的手段去對待人體器官,並非解決問題的根本。我贊成對於很小的肺部磨玻璃結節,首先從預防抓起,鍛煉身體,弘揚正氣,這樣才可以去除邪氣。正邪平衡的話,肺部磨玻璃結節就不會長大,如果失衡、長大,不得已再採取手術這種殺敵也傷身的辦法,但術後仍然要堅持扶正去邪。總之,我們堅持我方的觀點,隨訪複查,以觀後效。

反方出場的是著名的單孔胸腔鏡微創外科醫生,熱情洋溢,自信堅定:

朋友們,身患肺部磨玻璃結節的朋友們,我承認,循證醫學講究證據,我也承認,中醫陰陽平衡實乃大道。但是我想他們都忽略了一點:以人為本。

如果通過一個微小創傷的切口切掉它,可以解決腫瘤性肺磨玻璃結節浸潤、轉移、氣道內播撒的風險,還可以杜絕心理不安、恐懼、糾結,何樂而不為呢?如果在人體正氣充足的情況下,一點小小的損傷即便損耗了部分正氣,但從中獲得的益處是不是更多呢?況且在人體邪氣最少的時候給予最強烈的打擊不是更能夠斬草除根嗎?從外科角度出發,在結節很小的時候開刀,切除的範圍也不大--楔形切除、段切除都可以,肺功能的損傷也不大;而在結節發展、浸潤後,需要肺葉切除才能保證切除徹底,那為何不在切除範圍小的時候進行開刀呢?

因此我認為:對於高度懷疑腫瘤性的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如果位置在肺的邊緣,切除範圍小,儘管小於8毫米,仍然可以優先選擇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切除,低風險、小損傷,杜絕浸潤、轉移、氣道內播撒。

皇者聞言眉角微動

第三回合

正方出場的是一位肺部磨玻璃女性達人,青絲飛揚,氣質優雅:

各位朋友,我本人就是一位開刀後的患者,不過我是在隨訪了五年之後才開刀的。一開始是一個6毫米的純磨玻璃結節,五年之後長大了一點,變成了8毫米。我接受了手術,開完刀後的病理性質是原位腺癌。如果五年之前我就開掉的話,也許我工作生活都會受到影響,會失去一些職場的機會;況且五年之前開也許是不典型腺瘤樣增生,最壞也就是原位腺癌,所以我的個人感受是不要過激、過早的採取開刀。它是惰性生長的腫瘤,我們只要提高警惕,即時監測,在它變化的時候及時處理就夠了,過早的處理只會是過度治療。我堅持我方的觀點,淡定、觀察。

反方代表出場的是一位年輕的小夥子,意志堅定,微笑平和:

各位朋友,我也是一位開刀後的肺部磨玻璃患者,與這位美麗的女士相比較,我覺得她是幸運的。我有三個磨玻璃結節,都是4-6毫米之間,我有幸碰到剛才那位單孔胸腔鏡微創胸外科醫生,替我切除了三個結節,其中最小的那個居然是微小浸潤癌。我不禁感慨,如果按照你們的邏輯,當我這個已經是微小浸潤癌的磨玻璃結節繼續長大、密度變高後再去開刀,是不是已經完全浸潤了呢?是不是轉移的風險會隨之加大呢?轉移之後再去開刀算得上完整意義、根本意義的治癒性手術嗎?我不知道這種情況是否屬於特例,但最起碼,手術把浸潤、轉移、氣道內播撒的風險降至了最低,我發自內心的感激這位醫生,也希望諸位患者好好想一想,你的最終選擇。因此我個人的觀點是完全支持單孔胸腔鏡微創胸外科醫生,早切早了,一勞永逸;如果結節是腫瘤性質的,把它留在體內是為了什麼呢?這不是養虎為患嗎?

皇者聽了不語

第四回合

正方代表出場的是健康大臣,端莊大方,春風滿面:

諸位朋友,健康是每一位公民所嚮往的,本人也非常希望每一位患者得到充分的救治,而不是過度治療。眾所周知,現在社會存在太多的過度治療,患者花錢受罪,這樣的醫療行為不亞於謀財害命。

這個社會是公平的社會,是集體的社會,人民創造的價值財富需要通過我的手進行二次分配;我必須負責到每一個人,既不能讓患者失去應有的治療,也不能讓患者接受過度治療,否則既對不起患者,也對不起社會。社會的健康保險費用最近也入不敷出,我更要把錢用在更適合的地方去,讓需要的患者接受治療,盡可能照顧到每一位元需要救治的患者。因此,從全民醫保出發,從公平公正出發,從經濟角度出發,我堅持我方的觀點,好刀用在刀刃上,好藥用在對症上,對於很小的肺部磨玻璃結節,隨訪觀察,需要的時候再去消耗人民的健康保險費吧!

反方代表出場的是一位加拿大籍華人, 白領風範,字正腔圓:

大家好,我來自加拿大,四個磨玻璃結節,其中最大的結節是9毫米。我查過資料,應該是早期肺癌,但在加拿大:醫生不幫我開刀,明確表示沒有達到手術指征,沒有達到醫療保險的覆蓋範圍,勸我繼續觀察,等待。還好我是華人,我乘飛機到中國上海市肺科醫院,接受了單孔胸腔鏡微創手術,四個結節都是原位腺癌。

我不禁感慨,難道隨訪的規定指南就是最佳的?也許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是公平的,但我想這是低效的。對於我們這些小磨玻璃結節患者而言,難道只有等發展到浸潤性肺癌,發展到保險能覆蓋的程度才能夠接受遲到的治療嗎?請問這樣的治療及時嗎?順便,我想跟那些國內的患者說一句,你們知道什麼叫看病貴、看病難嗎?我有病不能被救治,看私人醫生是天價,看有名專家是奢望;而這一切,在中國,在上海,都是那麼的便利;珍惜國內的醫療資源吧,儘管國內醫療大環境不好,但真的便宜啊。

我重申我個人的觀點,即便是小於8毫米的磨玻璃結節,如果高度懷疑腫瘤性病變,則在患者積極要求的情況下予以開刀切除!

…….

…….

無數的回合後,皇者起身,眉宇間十字緊鎖,沉重的聲音響徹大地,傳遍江湖:此次辯論大賽到此結束,雙方各抒己見,都有道理,期望雙方尋覓更多的證據,為第二次大賽做準備。在此期間,對於“小於8毫米的肺部磨玻璃結節患者開不開刀”的議題暫時擱置,充分告知患者,積極溝通,妥善處理。我作為江湖皇者,建議就是“在不過度治療的同時,不要放過每一個可疑的病變!”,“轉移之前切除應該是最佳的開刀時間段”!今天到此為止,下次大賽再見!

冬風瑟瑟,寒意逼人,傳遍江湖的不僅僅是皇者的最終模棱兩可之宣判,更重要的是這場辯論賽雙方精彩的唇槍舌戰,久久回蕩在所有肺部磨玻璃患者的心中,咀嚼、消化、理解、抉擇!

編者按:對也好、錯也好,也許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人在旅途,坦然面對!無論肺部磨玻璃患者選擇了怎樣的處理方式—開刀或者隨訪,只要放下內心包袱,開心每一天,那麼許多難題都會迎刃而解!

作者:同濟大學附屬上海市肺科醫院胸外科副主任 趙曉剛

部分圖片摘自網路,如有侵權請告知,予以刪除。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