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兒子又被拒絕了,我該怎麼辦?

新年假期, 對孩子就意味著各種派對, 聚會, 玩耍和禮物。 社交的節日, 除了開心, 孩子們也要開始體驗人生不同的境遇, 體驗人際交往中暗藏的波瀾。

每每這種時節都是身邊媽媽集中焦慮吐槽的時候, 一邊想要培養一個情商高的孩子, 一邊又希望孩子開心無憂的成長, 糾結得人人都像個雙魚座媽媽。

比如最近聽到兩個媽媽講述了孩子受挫、被拒絕的例子, 平時家長都儘量滿足孩子, 用盡全力讓孩子生活在喜樂富足的環境之中, 卻在帶孩子面對社交浪潮的時候被現實拍了一激靈。 在一旁聽故事的我想到了最近讀的周令瑜在那本《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裡面分享自己孩子被拒絕的事。

面對這樣的“挫折”家長要做的不是抱著孩子躲過一個個波折, 要讓孩子知道, 坦然接受拒絕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 所有人都有拒絕你的權利。 當然, 你也有對別人say no的權利。

↑周令瑜《別以為你懂孩子的心》

來自小夥伴的拒絕, 她被“男朋友”背叛了

朋友4歲半的女兒毛毛在幼稚園有個要好的朋友叫爍爍, 兩個人總是玩在一起, 毛毛有一次偷偷告訴我, 爍爍是她“男朋友”。

前兩天剛好是爍爍生日, 在他家裡舉辦了生日派對,

幼稚園裡幾個關係要好的小朋友都出席了這場孩子屆重要的“社交活動”。 毛毛也帶著自己喜歡的禮物給“男朋友”過生日。

派對中, 爍爍和另一個小女孩小諾玩的很投緣, 本來三人一起在臥室裡拼積木, 毛毛因為離開了一小下就被爍爍和小諾關在了門外, 無論如何兩個都不給毛毛開門。

根據媽媽描述, 毛毛當時記得痛哭流涕, 媽媽都為她這樣激動的情緒感到驚訝。 仔細想想, 她應該是在這樣的情形萌生出一種被最好的夥伴“拒絕”和“背叛”的感覺。

來自大人的拒絕, 派對抽獎初體驗

節日期間, 為孩子準備小派對是媽媽們都鐘意的選擇。 上週末, 小倫媽媽帶他參加了一個新年派對, 本來想著活動方安排得很豐富的烘焙課程、做遊戲等活動一定能讓小朋友感受到濃濃的新年氛圍。 結果, 活動最後, 主辦方宣佈了一個只有一個幸運機會的抽獎活動。

這個成年人習以為常的活動環節在這幫孩子群中引起了一場波瀾:由於十個小朋友中只有1個小朋友獲獎,

所以其他沒獲獎的小朋友都充滿了情緒。 有的孩子比較隱忍, 只是默默地不說話, 但是臉上寫著:我生氣了;有的孩子走到領獎臺上, 怎麼也不下去;更有孩子反應激烈, 當時就要離開這個“殘酷”的活動, 好像要逃開這個“被大人拒絕發獎”的場面。

小倫的媽媽跟我說, 看著孩子那樣她心裡也不落忍, 覺得主辦方幹嘛做這樣的安排, 對孩子來說場面太殘忍。

無法接受拒絕的孩子, 可能會變成……

面對孩子失落的表情, 家長一時間會手足無措, 本能中的保護欲望被激發, 讓家長產生責怪那些拒絕孩子的人的念頭。

其實, 人的一生中總是會遇到諸多拒絕, 讓孩子體驗一下拒絕是一件好事。 對於四五歲多的孩子來說, 她完全可以做到這兩點:第一, 有勇氣拒絕別人;第二,坦然接受別人的拒絕。

這兩點是非常可貴的心理品質,前者意味著有自己的個性,敢於說“不”,不盲從;後者意味著一種坦然、平和的心態,面對拒絕,能坦然接受,不會因為別人的拒絕而嫉恨。

很多人是忍受不了別人的拒絕的,被人拒絕後會產生一種挫敗感、嫉恨感。一旦遭到別人拒絕,他就垂頭喪氣,覺得別人看不起他,生出一種嫉恨,恨得牙根癢癢。比如他找別人借錢,別人不借,他便恨得要死,罵這個人狗眼看人低,發誓再也不跟這個人交往了。或者他求別人辦事,別人不給辦,他也恨得要死,恨不得馬上讓這個人倒楣。和他相處,大家都覺得是一種負擔。他的人際關係非常糟糕,沒有真正的朋友,連親人都敬而遠之。

你也許聽說過那種因為追求某個女孩不成而強姦殺人的,因為被男孩拒絕而割腕自殺的。這樣的人把“被拒絕”這件事想得比天大,就是缺乏“坦然接受拒絕”的心理品質。人與人相處,其感情也是充滿變數的,友情和愛情都是如此。那些遭遇感情打擊就想不開而採取極端行為的人,缺少堅強的內心和豁達的胸懷,他們無法坦然面對別人的拒絕,容易鑽牛角尖,走死胡同。

如何幫孩子面對“被拒絕”

1、家長別把“被拒絕”當成大事

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樣,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惡意。比如孩子被小朋友拒絕一起玩耍這件事,我們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揣測孩子,不要過早介入,那樣除了加深孩子之間的矛盾之外毫無益處。

另一方面,當孩子面對大人的拒絕的時候,家長需要先判斷拒絕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不公待遇,這件事有多嚴重,需不需要去計較。

比如我們上面講到的抽獎,這是一個有規則的、公平的小活動,活動的規則就註定有人得獎,有人空手而歸,可以在抽獎之前就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沒有中獎的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失望、抱怨的情緒,你樂觀友善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大大方方地去祝賀得獎的小朋友,大家玩在一起,孩子很快就忘了“被拒絕”這件事了。

當孩子遭遇“拒絕”和“孤立”時,成人要保持平常心,如果成人帶上情緒,孩子會更加容易受傷害。寬廣的胸懷使孩子能與人友好相處,斤斤計較會讓孩子失去朋友,變得內心不快樂。成人要寬容地對待別人家的孩子,這樣自己的孩子才能學會寬容。

↑Elsa唱過Let it go,這個時候就應該有“隨他去吧”這樣寬廣的胸懷。

2、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拒絕他的權利

家長平時要注意引導孩子,讓他可以坦然面對一般的拒絕,而不是一味地滿足他的願望。

比如她想借媽媽的化妝品裝扮自己,媽媽可以拒絕孩子,告訴她這是媽媽的東西,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你不能用。讓她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東西是有處置權的,這樣在時外面玩,她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遭到拒絕,她也能若無其事地轉而去玩其他的東西。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權利拒絕她,包括她最好的朋友、最親的親人。

↑連你家的寵物都有可能跟你說不!

3、遭遇拒絕時要陪孩子積極解決

坦然接受拒絕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家長要抓住機會適時引導孩子建立這一品質。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的,家長要創造機會,鼓勵孩子積極想辦法解決。

比如被“男朋友”背叛的毛毛媽媽,在女兒還沉浸在“被拒絕”的傷心事中,媽媽拿了兩本毛毛和爍爍都愛看的繪本,招呼小朋友一起來看。

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毛毛掛著淚水,滿臉委屈和傷心;爍爍手裡握著幾塊積木,臉上毫無表情。媽媽什麼都沒問,只是笑著和三個小朋友打招呼,然後舉起手中的繪本說:“我帶了很好看的故事書哦!”毛毛接過故事書,爍爍看見故事書,兩眼放光,伸手欲拿。毛毛本能地把書藏到身後面。媽媽故意大聲說:“故事書是毛毛的,爍爍也想看,怎麼辦呀?”爍爍遲疑著,不知該怎麼辦。這時,毛毛主動把兩本故事書遞給說說。爍爍接過故事書,把手裡的積木遞給毛毛。毛毛接過牛奶,破涕為笑,蹦了起來,委屈和傷心瞬間煙消雲散。爍爍也開心起來,對毛毛說:“我們一起拼。”

上一秒你還跟我一起歡呼,下一秒我們就扭打起來,下下一秒我們又旁若無人的抱在一起

猛戳【瞭解更多】,無佛系不媽媽!

▼▼▼

有勇氣拒絕別人;第二,坦然接受別人的拒絕。

這兩點是非常可貴的心理品質,前者意味著有自己的個性,敢於說“不”,不盲從;後者意味著一種坦然、平和的心態,面對拒絕,能坦然接受,不會因為別人的拒絕而嫉恨。

很多人是忍受不了別人的拒絕的,被人拒絕後會產生一種挫敗感、嫉恨感。一旦遭到別人拒絕,他就垂頭喪氣,覺得別人看不起他,生出一種嫉恨,恨得牙根癢癢。比如他找別人借錢,別人不借,他便恨得要死,罵這個人狗眼看人低,發誓再也不跟這個人交往了。或者他求別人辦事,別人不給辦,他也恨得要死,恨不得馬上讓這個人倒楣。和他相處,大家都覺得是一種負擔。他的人際關係非常糟糕,沒有真正的朋友,連親人都敬而遠之。

你也許聽說過那種因為追求某個女孩不成而強姦殺人的,因為被男孩拒絕而割腕自殺的。這樣的人把“被拒絕”這件事想得比天大,就是缺乏“坦然接受拒絕”的心理品質。人與人相處,其感情也是充滿變數的,友情和愛情都是如此。那些遭遇感情打擊就想不開而採取極端行為的人,缺少堅強的內心和豁達的胸懷,他們無法坦然面對別人的拒絕,容易鑽牛角尖,走死胡同。

如何幫孩子面對“被拒絕”

1、家長別把“被拒絕”當成大事

孩子看事物的角度和成人不一樣,他們做任何事情都沒有惡意。比如孩子被小朋友拒絕一起玩耍這件事,我們不要以成人的眼光來揣測孩子,不要過早介入,那樣除了加深孩子之間的矛盾之外毫無益處。

另一方面,當孩子面對大人的拒絕的時候,家長需要先判斷拒絕的原因是什麼,是不是因為不公待遇,這件事有多嚴重,需不需要去計較。

比如我們上面講到的抽獎,這是一個有規則的、公平的小活動,活動的規則就註定有人得獎,有人空手而歸,可以在抽獎之前就為孩子做好心理建設。沒有中獎的家長也不要在孩子面前表現出失望、抱怨的情緒,你樂觀友善的態度會影響到孩子,大大方方地去祝賀得獎的小朋友,大家玩在一起,孩子很快就忘了“被拒絕”這件事了。

當孩子遭遇“拒絕”和“孤立”時,成人要保持平常心,如果成人帶上情緒,孩子會更加容易受傷害。寬廣的胸懷使孩子能與人友好相處,斤斤計較會讓孩子失去朋友,變得內心不快樂。成人要寬容地對待別人家的孩子,這樣自己的孩子才能學會寬容。

↑Elsa唱過Let it go,這個時候就應該有“隨他去吧”這樣寬廣的胸懷。

2、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拒絕他的權利

家長平時要注意引導孩子,讓他可以坦然面對一般的拒絕,而不是一味地滿足他的願望。

比如她想借媽媽的化妝品裝扮自己,媽媽可以拒絕孩子,告訴她這是媽媽的東西,沒有經過媽媽的同意你不能用。讓她知道,別人對自己的東西是有處置權的,這樣在時外面玩,她想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遭到拒絕,她也能若無其事地轉而去玩其他的東西。

家長要讓孩子知道,任何人都有權利拒絕她,包括她最好的朋友、最親的親人。

↑連你家的寵物都有可能跟你說不!

3、遭遇拒絕時要陪孩子積極解決

坦然接受拒絕是一種優秀的心理品質,家長要抓住機會適時引導孩子建立這一品質。解決問題才是最終目的,家長要創造機會,鼓勵孩子積極想辦法解決。

比如被“男朋友”背叛的毛毛媽媽,在女兒還沉浸在“被拒絕”的傷心事中,媽媽拿了兩本毛毛和爍爍都愛看的繪本,招呼小朋友一起來看。

當時的情形是這樣的:毛毛掛著淚水,滿臉委屈和傷心;爍爍手裡握著幾塊積木,臉上毫無表情。媽媽什麼都沒問,只是笑著和三個小朋友打招呼,然後舉起手中的繪本說:“我帶了很好看的故事書哦!”毛毛接過故事書,爍爍看見故事書,兩眼放光,伸手欲拿。毛毛本能地把書藏到身後面。媽媽故意大聲說:“故事書是毛毛的,爍爍也想看,怎麼辦呀?”爍爍遲疑著,不知該怎麼辦。這時,毛毛主動把兩本故事書遞給說說。爍爍接過故事書,把手裡的積木遞給毛毛。毛毛接過牛奶,破涕為笑,蹦了起來,委屈和傷心瞬間煙消雲散。爍爍也開心起來,對毛毛說:“我們一起拼。”

上一秒你還跟我一起歡呼,下一秒我們就扭打起來,下下一秒我們又旁若無人的抱在一起

猛戳【瞭解更多】,無佛系不媽媽!

▼▼▼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