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國學家教:閒時不燒香,急時抱佛腳

古時候, 雲南南部有一個小國家, 從國王到各級官員以及平民百姓, 都推崇佛教, 國內出家當和尚的人特別多。 有的人犯了罪當殺,

為避免一死, 便臨時跑進寺廟, 雙手抱住佛像的腳, 表示願意出家為僧、痛改前非, 國王因此赦免了他。 後來, 這個故事漸漸演變成一句俗語“閒時不燒香, 急時抱佛腳”, 用以形容一些人平時沒有準備, 臨時慌忙應付的行為。

“閒時不燒香, 急時抱佛腳”的現象在孩子身上也時有發牛。 尤其是在考試前夕, 很多學生平時不用功, 把時間都消耗在網路、電視和遊戲上, 等到面臨真正考驗的時候, 才慌裡慌張地挑燈夜讀, 一下子熬到半夜, 第二天精神也不好, 更會影響發揮, 結果考試還是考不好。

想要胸有成竹地做好一件事, 就要事先準備好, 打好各方面的基礎, 正所謂“有備無患”, 俗話說“藝高人膽大”, 為什麼“膽大”呢?因為有這個“藝”在,

有了金剛鑽, 就敢攬瓷器活。 因此,想要真正考出好成績, 唯一的辦法就是平時認真學習。

那麼, 對於家長來說, 怎樣才能讓孩子平時加緊學習而不鬆懈呢?

第一, 給孩子提供安心學習的環境。 古語有雲“玩物喪志”, 如果孩子的興趣過多、涉獵廣泛, 就難以專注於某一件事悄。 因此, 不要讓孩子沉迷于太多的事物。 比如孩子在學習的時候腦子裡想玩遊戲, 又想打籃球, 還想看電影, 這樣的狀態哪裡能夠學得進去呢?因此, 家長應儘量控制孩子在娛樂方面的時間, 同時減少課外班的種類, 防止孩子心猿意馬。

另外孩子學習的時候, 要盡進減少打擾他的因素, 給孩子提供一個安靜的學習環境, 讓孩子能夠聚精會神。 有些家長在孩子學習的時候自己開著很大的音量看電視,

或是哈哈大笑, 這都很容易讓孩子分心。

第二, 培養孩子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如果沒有興趣, 那麼逼著孩子學習就無異於坐牢房, 讓他感覺如坐針氈、坐臥不寧, 既浪費了時間, 又沒有什麼學習效率, 甚至影響親自關係。 家長要讓孩子學會主動學習, 發現學習中的樂趣。 比如家長在平時可以給孩子講解書中一些有趣的知識, 讓孩子開闊眼界, 激發起他的好奇心, 引導他自己去書中探索。 慢慢地, 孩子就會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第三, 勞逸結合。 如果家長每天都要逼著孩子學習, 可能會有兩種情況發生:一種是把孩子培養成書呆子:一種就是讓孩子產生厭學的心理。 孩子不是機器,

不可能一天24小時一刻不停地去做一件事情, 家長要注意讓孩子勞逸結合, 適當地輕鬆一下, 玩一會兒遊戲, 這樣既能放鬆大腦, 為孩子減壓, 又能鍛煉孩子的靈活性和思維能力, 還能緩和親子關係。 讓孩子學習的時候認認真真地學, 玩耍的時候痛痛快快地玩,不過要注意的是家長要合理掌握孩子學習與玩耍的時間安排。

如果孩子能每天認真學習, 持之以佾, 那麼考試到來的時候, 自然會信心滿懷, 如同一位將赴沙場的將軍, 平日裡熟讀兵書, 千軍萬馬佈置齊備, 打仗還有什麼可怕的, 凱旋也是自然的事情了。

連結閱讀:

在現代漢語語境中, “閒時不燒香, 急時抱佛腳”多作“臨時抱佛腳”。 那麼, 古時還有沒有其它故事,

印證了“臨時抱佛腳”的後果呢?

古時候, 齊國的國君齊宜王愛好音樂, 尤其喜歡聽吹竽, 手下有300個善於吹竽的樂師。 齊宣王喜歡熱鬧、愛擺排場, 總想在人前顯示做國君的威嚴, 所以每次聽吹竽的時候, 總是叫這300個人在一起合奏給他聽。

有個南郭先生聽說了齊宜王的這個癖好, 覺得有機可乘, 是個賺錢的好機會,就跑到齊宜王那裡去, 吹噓自己說:“大王啊, 我是個有名的樂師, 聽過我吹竽的人沒有不被感動的, 就是鳥獸聽了也會翩翩起舞, 花草聽了也會隨著節拍擺動, 我願把我的絕技獻給大王。 ”齊宣王聽得高興, 不加考査, 很爽快地收下了他, 把他也編進那支300人的吹竽隊中。

這以後, 南郭先生就隨那300人一塊兒合奏給齊宜王聽, 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他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人,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餌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白拿薪水。

但是好資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宜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竿,可是他和齊宣工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這300人輪流地吹竿給他欣賞。

樂師們接到命令後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這個時候,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很多孩子像南郭先生一樣,平時也表現出十分努力學習的樣子,“濫竽充數”,結果一到考試就現了原形。南郭先生事情敗露可以逃走,但中考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繞不過去的獨木橋,必須面對,孩子無路可逃。因此家長應當教育孩子,平時不能“濫竽充數”,因為“臨時抱佛腳”沒用。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真不了,任憑偽裝技術再高,也難以逃過實踐的檢驗,最終還是會被揭穿。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就要腳踏實地地安心學習,一天一天地積累知識與經驗,練出來一身過硬的本領,才能走南闖北無所畏懼。

和大家一樣享受著優厚的待遇,心裡得意極了。

其實南郭先生根本就不會吹竽,他不過是濫竽充數而已。每逢演奏的時候,南郭先生就捧著竽混在隊伍中,人家搖晃身體他也搖晃身體,人家擺頭他也擺頭,臉上裝出一副動情忘我的樣子,看上去和別人一樣吹奏得挺投人,還真瞧不出什麼破綻來。南郭先生就這樣餌著矇騙混過了一天又一天,不勞而獲,白拿薪水。

但是好資不長,過了幾年,愛聽竽合奏的齊宜王死了,他的兒子齊湣王繼承了王位。齊湣王也愛聽吹竿,可是他和齊宣工不一樣,認為300人一塊兒吹實在太吵,不如獨奏來得悠揚逍遙。於是齊湣王發佈了一道命令,要這300個人好好練習,作好準備,他將讓這300人輪流地吹竿給他欣賞。

樂師們接到命令後積極練習,都想一展身手,這個時候,那個濫竽充數的南郭先生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惶惶不可終日。他想來想去,覺得這次再也混不過去了,只好連夜收拾行李逃走了。

很多孩子像南郭先生一樣,平時也表現出十分努力學習的樣子,“濫竽充數”,結果一到考試就現了原形。南郭先生事情敗露可以逃走,但中考高考是孩子人生中繞不過去的獨木橋,必須面對,孩子無路可逃。因此家長應當教育孩子,平時不能“濫竽充數”,因為“臨時抱佛腳”沒用。不學無術靠矇騙混飯吃的人,騙得了一時,騙不了一世。假的真不了,任憑偽裝技術再高,也難以逃過實踐的檢驗,最終還是會被揭穿。想要取得真正的成功,就要腳踏實地地安心學習,一天一天地積累知識與經驗,練出來一身過硬的本領,才能走南闖北無所畏懼。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