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2017流行佛系家長?想偷懶就直說!

在這個略顯焦躁的時代, “佛系”就好比一股清流洗滌了每個人的“心田”——不急不躁, 靜待花開。

朋友圈也被這種“佛系”的聲音淹沒了, 鋪天蓋地的都是佛系育兒經, 一派祥和之餘還頗有點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感覺。 仿佛突然之間, 所有人都成了佛。

孩子玩沙子, 好奇吃了一口?沒關係, 下次就不會再吃了。

孩子愛拆電器?拆吧, 但只能拆舊電器。

孩子沒寫完作業?沒事兒, 已經盡力了。

……

但其實到底什麼才是真正的佛系育兒?卻並沒有一個人能說出個所以然。

對待佛系育兒, 有人歡喜有人愁

對於佛系育兒, 家長們顯然已分成兩派。

反對派VS支持派, 兩者在育兒理念上也是當仁不讓。

關 於 吃

普通媽媽

佛系媽媽

反對派:

許多媽媽自從當了媽以後, 手藝就直線飆升, 從原先只會做個番茄炒雞蛋, 到現在中西餐樣樣精通。

一年三百六十五天恨不得天天給孩子變著法兒做, 堂媽看了也只能默默地給人家點個贊。

說實話, 為了孩子的營養, 這樣的媽媽真的太優秀了。

支持派:

同樣是吃, 拿佛系育兒的理念來就是, 很多錢都可以省下來:

孩子吃輔食也就那幾個月, 米粉沒啥意思;輔食機就更是亂花錢了;自己吃什麼剁碎一點給孩子就行了;零食肯定不給買,

餓了就給吃半根香蕉, 或者一根蒸軟的胡蘿蔔。

挑食不吃?呵呵, 那就沒得吃了。

關 於 穿

普通媽媽

佛系媽媽

反對派:

從小就為孩子追求名牌, 沒條件創造條件也要為孩子買上講究的衣服。

用他們的話來說, 孩子走出去撐得是門面, 別人家孩子能穿上的, 我家孩子也能!

支持派:

衣服夠穿就行, 別人不能穿的還挺好的, 我家孩子也可以穿, 穿衣服沒那麼講究, 只要衣服乾淨就行。

關 於 學 習

普通媽媽

佛系媽媽

反對派:

不誇張地說,現在99%的小朋友都有課外補習班,不管喜不喜歡的,只要父母覺得好,就花錢讓孩子去學。

為了能讓孩子去最好的學校,砸鍋賣鐵也要買上學區房。

總之,孩子的教育至上。

支持派:

尊重孩子的愛好,不強求不逼迫,孩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結束。

朋友圈中有這麼幾張截圖,說是在班級群裡,許多家長都報告自己的孩子作業已經完成,然而一位佛系育兒的爸爸卻唱了反調。

他不僅給老師發了一條私信,“孩子已經盡力了。”甚至還發送了自家孩子假期出去玩的照片。

老師不得不出來宣佈群規:“不可以發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關 於 玩

普通媽媽

佛系媽媽

反對派:

世界那麼大,我得儘早帶孩子去看看,讓孩子拓寬一下視野。

支持派:

在哪兒玩都是玩,家裡的臨時遊樂場,附近的公園都是孩子獨立的玩耍空間,省時省力還省錢。

總 結 性 發 言

反對派:

將來孩子要面臨的是“弱肉強食”的社會,如果現在放手,讓他自由成長,那麼才藝學了一半,作業寫了一半,整個人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

那麼以後自己的孩子拿什麼跟別人拼?這樣的年輕人能肩負起社會?能肩負起家庭?

支持派:

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孩子課業負擔本就繁重,如果家長再給孩子施加壓力,那麼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

等他長大,回憶起童年,就只有作業和輔導班,那時候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聽後甚至自己都有點猶豫,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堂媽要說的是,不必過多糾結哪種育兒經好,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正確的“佛系育兒”?

目前流行的這種“佛系育兒”,其實強調的是一種不焦不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成長的方式。放到家長身上,一味放任不管肯定也是不行的。

靜待花開,是不給孩子壓力;若想盛開,仍需澆水施肥。

但對於當今的家長,最大的難題反倒不是不想管,而是管太多。

我們擔心孩子身體是否健康,

我們擔心孩子學業是否進步,

我們擔心孩子心理是否快樂,

我們擔心孩子能否跟上社會的腳步……

在這兒,堂媽給大家兩個建議:

一、分清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

控制欲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之一,從嬰兒期開始,我們就迫切的追求控制感,我們為控制自己的軀體動作而欣慰,我們為能控制玩具的開關而開心。

成長之後,這種控制欲就越來越強,逐步從控制自身,轉為期待控制他人,控制環境,甚至控制未來。

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某些事情,只要我們做到了,做對了,事情就應該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向去發展(類似俗語中的“有志者事竟成”)。

而事實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太多的意外和偶然,比如孩子的配合程度、個性、偏好、情緒,甚至時機和溝通方式等。

這種意外和偶然帶來的,可能是失望沮喪,也可能是快樂驚喜。

所以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孩子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期望去成長,並且這一切,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所以,不要總想去控制孩子,我們要做的是控制好我們能做的事。

二、做好自己,不要將自己沒做好的事轉嫁給孩子

從幾個月大,孩子就會跟父母咿呀學語,到一歲左右開始蹣跚學步,父母的一言一行,整個家庭的氛圍都直接潛移默化著孩子。

舉個例子,兒子學會了抽煙,爸爸剛知道的時候氣得半死,摁著兒子一頓揍。打到最後,爸爸說讓兒子戒煙,兒子一句話就懟了回來:“多大點事,我媽天天讓你戒煙你也沒戒煙,憑啥說我!”

顯然,自己抽煙喝酒,卻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父母,你有什麼底氣去要求孩子做呢?

所以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道德綁架,叫作: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我不想以身作則而已。

三毛曾說過:“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於是,一個孩子的身上,常常背負了兩個人的希望,甚至全家人的希望,那樣的他又怎會快樂幸福?實現自己的價值呢?

所以,教孩子只要教他如何做人,這是根本。至於將來能否成器,就一切隨緣吧。

佛系媽媽

反對派:

不誇張地說,現在99%的小朋友都有課外補習班,不管喜不喜歡的,只要父母覺得好,就花錢讓孩子去學。

為了能讓孩子去最好的學校,砸鍋賣鐵也要買上學區房。

總之,孩子的教育至上。

支持派:

尊重孩子的愛好,不強求不逼迫,孩子想學就學,不想學就結束。

朋友圈中有這麼幾張截圖,說是在班級群裡,許多家長都報告自己的孩子作業已經完成,然而一位佛系育兒的爸爸卻唱了反調。

他不僅給老師發了一條私信,“孩子已經盡力了。”甚至還發送了自家孩子假期出去玩的照片。

老師不得不出來宣佈群規:“不可以發與學習無關的內容!”

關 於 玩

普通媽媽

佛系媽媽

反對派:

世界那麼大,我得儘早帶孩子去看看,讓孩子拓寬一下視野。

支持派:

在哪兒玩都是玩,家裡的臨時遊樂場,附近的公園都是孩子獨立的玩耍空間,省時省力還省錢。

總 結 性 發 言

反對派:

將來孩子要面臨的是“弱肉強食”的社會,如果現在放手,讓他自由成長,那麼才藝學了一半,作業寫了一半,整個人就是一瓶子不滿半瓶子晃。

那麼以後自己的孩子拿什麼跟別人拼?這樣的年輕人能肩負起社會?能肩負起家庭?

支持派:

在現在的教育體制下,孩子課業負擔本就繁重,如果家長再給孩子施加壓力,那麼孩子的壓力可想而知。

等他長大,回憶起童年,就只有作業和輔導班,那時候想後悔也來不及了。

總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聽後甚至自己都有點猶豫,到底怎樣教育孩子才是正確的?

堂媽要說的是,不必過多糾結哪種育兒經好,根據自家孩子的特點選擇適合的才是最重要的。

如何正確的“佛系育兒”?

目前流行的這種“佛系育兒”,其實強調的是一種不焦不躁、以平和的心態面對孩子成長的方式。放到家長身上,一味放任不管肯定也是不行的。

靜待花開,是不給孩子壓力;若想盛開,仍需澆水施肥。

但對於當今的家長,最大的難題反倒不是不想管,而是管太多。

我們擔心孩子身體是否健康,

我們擔心孩子學業是否進步,

我們擔心孩子心理是否快樂,

我們擔心孩子能否跟上社會的腳步……

在這兒,堂媽給大家兩個建議:

一、分清哪些是可控的,哪些是不可控的

控制欲是人類最原始的欲望之一,從嬰兒期開始,我們就迫切的追求控制感,我們為控制自己的軀體動作而欣慰,我們為能控制玩具的開關而開心。

成長之後,這種控制欲就越來越強,逐步從控制自身,轉為期待控制他人,控制環境,甚至控制未來。

所以我們常常會覺得,某些事情,只要我們做到了,做對了,事情就應該按照我們期待的方向去發展(類似俗語中的“有志者事竟成”)。

而事實上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充滿了太多的意外和偶然,比如孩子的配合程度、個性、偏好、情緒,甚至時機和溝通方式等。

這種意外和偶然帶來的,可能是失望沮喪,也可能是快樂驚喜。

所以我們必須正視一個現實:孩子不會完全按照我們的期望去成長,並且這一切,都不是我們可以控制的。

所以,不要總想去控制孩子,我們要做的是控制好我們能做的事。

二、做好自己,不要將自己沒做好的事轉嫁給孩子

從幾個月大,孩子就會跟父母咿呀學語,到一歲左右開始蹣跚學步,父母的一言一行,整個家庭的氛圍都直接潛移默化著孩子。

舉個例子,兒子學會了抽煙,爸爸剛知道的時候氣得半死,摁著兒子一頓揍。打到最後,爸爸說讓兒子戒煙,兒子一句話就懟了回來:“多大點事,我媽天天讓你戒煙你也沒戒煙,憑啥說我!”

顯然,自己抽煙喝酒,卻要求孩子要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作為父母,你有什麼底氣去要求孩子做呢?

所以說,這世界上有一種道德綁架,叫作:我一切都是為了你好,只是我不想以身作則而已。

三毛曾說過:“大部分的中國父母,將孩子當作命根,將孩子視為自己生命的延伸與繼續,期望自己一生沒完成的理想和光榮,都能在孩子身上實現。”

於是,一個孩子的身上,常常背負了兩個人的希望,甚至全家人的希望,那樣的他又怎會快樂幸福?實現自己的價值呢?

所以,教孩子只要教他如何做人,這是根本。至於將來能否成器,就一切隨緣吧。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