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如果你家寶寶在一歲內,那麼有這10種行為可要留心了

好多女性朋友自從當了媽後, 都患上了一種最嚴重的病----“被害妄想症”, 生怕自己的寶寶, 有丁點的閃失。 但即便是這樣, 對於一些零經驗的新手爸媽來說, 還是會忽視孩子表現出的異常, 尤其是1歲內不會說話的寶寶。

一、一歲內寶寶的10種異常表現, 媽咪要注意:

1、二到三個月齡的寶寶, 睡覺時易驚醒易哭鬧;

2、三個月齡的寶寶仍然不能抬頭, 六個月齡不能翻身;

3、四個月齡的寶寶很少笑;

4、五個月齡的寶寶, 不會抓握物品, 不會認人;

5、寶寶動作緩慢, 手腳不協調, 拇指內收;

6、寶寶面部出現不能控制的怪異表情;

7、一歲還不會扶著人、桌椅站立;

8、無法維持穩定的姿勢, 身體總是在扭動;

9、兩邊的身體不對稱, 頭部總是歪向一側;

10、寶寶經常出現雙腿交叉或併攏, 足尖點地站立;

如果發現你家寶寶存在上述十條異常, 那麼他很有可能是由於控制身體肌肉和運動的腦細胞受到了損傷,

因此寶寶出現了大運動發育落後, 運動模式異常, 肌張力異常的情況,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新生兒腦癱。

二、新生兒腦癱的臨床診斷:

1、胎兒期和嬰幼兒期有不同程度的腦損傷

孩子在出生前後一段時間內, 由於各種原因導致非進行性腦損傷或腦部發育缺陷, 這點是前提。 即便是早產兒或是低體重兒, 在出生後如果沒有腦損傷, 通常情況下患腦癱的幾率較小。

2、肌張力異常

新生兒肌張力的大小可以通過肌肉的伸展性、被動性來判斷, 可以讓醫生對孩子進行評估判斷。 孩子肌張力高, 一般臨床表現是僵直, 有些孩子穿衣服時, 手臂很難做捲曲動作無法將手臂插入袖內。 一般的臨床表表現是身體軟綿綿的,

無法抬頭, 抓手指也沒有力氣。

3、運動技能發育落後

寶寶無論是“抬頭、翻身、坐、爬、站、走”等運動技能發育方面, 還是手的獨自運動。 如張開手, 主動抓物等, 孩子都出現明顯比同齡人的落後。

三、如何預防早期新生兒腦癱, 爸媽須留心!:

1、孩子出生前:

首先, 孕婦要積極進行早期產前檢查, 防止胎兒發生先天性疾病;戒除不良嗜好, 如吸煙、飲酒, 不能濫用麻醉劑、鎮靜劑等藥物;預防流感、風疹等病毒感染, 不接觸貓、狗等;

2、胎兒出生時:

應預防早產或難產。 醫護人員應認真地處理好分娩的各個環節, 做好難產胎兒的各項處理。

3、胎兒出生後:

胎兒出生後一個月內要加強護理、合理餵養, 預防顱內感染、腦外傷等意外災害。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大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更多資訊等你來分享, 我們也可以一起探討關於孕媽萌寶的所有問題。 本篇文章有寫的不對的地方, 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