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他是一個日本人,卻有著三個中國父親,幾十年來他不斷到中國謝恩

中島幼八出生時, 正值太平洋戰爭的第二年。 那時候, 日本關東軍制定了“滿洲農業移民百萬戶移住計畫”。 從1936年到1945年, 共計14批次, 移民20萬貧農到東北。

中島的父親就是這其中的一批移民, 1943年他們一家來到了甯安縣, 並在此落戶。

日軍

1945年, 日軍在戰場上節節敗退, 日本兵力極其短缺。 7月底, 中島的父親被徵兵入伍, 從此音信全無, 死活不知。 家中此時僅剩下了懷孕6個月的母親, 3歲的中島幼八和8歲的姐姐中島八子。

8月15日, 日本天皇裕仁宣佈無條件投降。 中島一家等成為了“棄民”, 處於饑寒交迫的生死邊緣。 在生死無著落的情況下, 中島的母親將他送給了收雜貨的“老王”。

開拓團新娘

老王四處找人家收養這個孩子, 但是由於中島實在是太瘦弱, 基本無法養活。 都沒有人願意收養, 就在絕望之際, 一個叫做孫振琴的婦女挺身而出, 將他收養到了家中。

在收養10個月之後, 日本開拓團將被遣返回國, 中島的生母找到了孫振琴家, 要帶走中島。 此時, 兩個女人為爭奪中島發生了衝突。 最後決議, 讓中島自己選擇, 中島最後選擇了和養母孫振琴一起生活。

生母雖極不情願, 但也無可奈何, 只得含恨離開。 孫振琴給這個日本兒子取名為“來福”。

開拓團成員

1955年, 中島小學畢業。 養父(李姓養父)告訴他, 日本來信了。 他的生母一再要求接他回日本, 但是中島卻一再拒絕回到日本, 他說:“即使把我拉上火車, 我也要跳車跑回來。 ”

中島最先的中文名字是陳慶和, 因為孫振琴的老伴是姓陳。

但是由於陳老去世得早, 他又有了第二任李姓養父, 他的名字也從“陳慶和”變為了“李成林”。 後來, 當他14歲時, 由於孫振琴與養父矛盾加劇, 孫振琴帶著他離開了李姓養父的家, 來到了趙家。 於是他又從“李成林”變成了“趙成林”。

日軍投降

趙父對中島尤其關愛,

雖然養父知道他是日本遺孤, 卻不嫌棄他。 經常和他在一起玩, 每個月給他15元生活費, 這在當時是一筆很大的錢了。

除了趙父, 中島最親近的人就是趙父工作地點的小學老師梁志傑。 二人關係相當好, 中島稱梁志傑為哥哥。

梁志傑問他:“你不想自己在日本的生母嗎?”

中島回答:“我並不那麼想她。 我有一個中國母親, 有三個中國父親, 他們對我都很好。 ”中島表示, 他對養母和養父更有感情。

中島幼八

梁老師開始開導他:“骨肉分離被侵華戰爭撕碎,這是一幕慘劇。但是,現在不少日本人企圖讓殘酷的歷史重演。如果你能回到日本,用親身經歷為中日友好做出貢獻,那是值得令人期待的。”

梁老師的開導,讓中島慢慢認識到了自己身份所肩負著的使命。他開始下定決心,回到日本去。

2015年中島幼八祭掃養父母之墓

1958年,16歲的中島接過趙父給的50塊錢,與趙父見了一面後,又來到了沙蘭見了養母孫振琴。那一天,養母第一次掉下了眼淚。

1958年7月9日,由於臨時緊急調整,中島來不及與養父母再見最後一面,他搭上了當初的那艘“白山丸”號輪船回到了日本。

中島幼八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島擔任訪華團翻譯,積極奔走在中日友好一線。期間,他也曾來看望過第二任養父李父,但由於當時條件限制,他一直沒能回到沙蘭見養母。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1978年,李父去世。1987年,中島回鄉將李父的骨灰與養母放在了一起,然後祭拜了陳父和于1969年去世的趙父。2007年,中島回來為趙父遷墳。2015年8月10日,中島再次回鄉祭掃。

回憶錄

如今,已經70多歲的中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了《何有此生——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一書,希望能把在中國這14年的美好回憶報答給善良的中國人,感謝這14年來的養育之恩。

中島幼八

梁老師開始開導他:“骨肉分離被侵華戰爭撕碎,這是一幕慘劇。但是,現在不少日本人企圖讓殘酷的歷史重演。如果你能回到日本,用親身經歷為中日友好做出貢獻,那是值得令人期待的。”

梁老師的開導,讓中島慢慢認識到了自己身份所肩負著的使命。他開始下定決心,回到日本去。

2015年中島幼八祭掃養父母之墓

1958年,16歲的中島接過趙父給的50塊錢,與趙父見了一面後,又來到了沙蘭見了養母孫振琴。那一天,養母第一次掉下了眼淚。

1958年7月9日,由於臨時緊急調整,中島來不及與養父母再見最後一面,他搭上了當初的那艘“白山丸”號輪船回到了日本。

中島幼八

1972年,中日邦交正常化,中島擔任訪華團翻譯,積極奔走在中日友好一線。期間,他也曾來看望過第二任養父李父,但由於當時條件限制,他一直沒能回到沙蘭見養母。這也成為了他一生的遺憾。

1978年,李父去世。1987年,中島回鄉將李父的骨灰與養母放在了一起,然後祭拜了陳父和于1969年去世的趙父。2007年,中島回來為趙父遷墳。2015年8月10日,中島再次回鄉祭掃。

回憶錄

如今,已經70多歲的中島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了《何有此生——一個日本遺孤的回憶》一書,希望能把在中國這14年的美好回憶報答給善良的中國人,感謝這14年來的養育之恩。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