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明初倭寇犯邊,此人一戰定乾坤,俘獲857人,朱棣:給我全部活剮

西元1368年, 朱元璋在應天府登基為帝, 國號大明, 在此之前, 他用了13年時間剿滅群雄、驅逐北元, 建立了最後一個輝煌燦爛的漢人王朝。

而此時的戰亂頻繁的日本也進入了南北朝時期, 由於戰爭的白熱化, 日本國內戰敗的封建主無力爭奪政治上的統治權, 於是紛紛糾集武士、浪人、海盜和走私商人將目光投向剛立國不久的大明王朝的沿海地帶。

西元1418年, 7000倭寇手執長刀勢如破竹佔領了金山衛(今上海市), 並繼續北上妄圖征服遼東半島沿海地區。

明成祖朱棣遂下令遼東總兵官劉江對遼東沿海防務嚴加防範,

並築建金州衛。

在劉江巡視遼東沿岸的過程中, 他發現位於遼東半島東岸的望海堝扼守九連城和金州中樞, 且地勢挺拔開闊、經濟富庶, 先前屢遭倭寇侵擾, 倭寇極有可能再次入侵。

判定形勢後, 劉江向朝廷上書請求以石垣築望海堝城, 並以金州城為中心、望海堝為中心台,

修築5條烽火聯絡線, 劉江的計畫很快得到了朝廷批准。

不久望海堝落成, 金州至望海堝之間的5條烽火聯絡線也基本完工。

而此時2000名倭寇分乘31艘戰船, 悄悄抵近遼東半島南岸, 並在青雲河口登陸, 沿海斥候立即報告給了總兵官劉江,

劉江分析倭寇行軍目標很有可能是繁華富庶的望海堝城, 在經過縝密思慮後, 劉江定下了“圍師必闕”的打法消滅這群狼子野心的日寇。

所謂“圍師必闕”就是選擇有利地形包圍、痛擊敵人後, 留出一個缺口讓喪家之犬的敵軍誤以為有突圍的可能, 當敵軍從缺口“逃出”進入我軍早已準備好的“口袋陣”一舉殲滅來犯之敵。

圍師必闕是《孫子兵法.軍爭篇》中的戰爭指導思想, 孫子指出:當敵人被悉數包圍可能會有兩種選擇, 一種是全軍投降, 另外一種情況則是破釜沉舟竭力死戰, 而採取“圍師必闕”的作戰方式則可以消耗敵人士氣, 讓敵軍疲於奔命、相互踩踏, 我軍則可以趁敵人士氣低落進入下一個包圍圈以最小代價全殲敵部。

果然, 正如劉江所料, 倭寇2000餘人一路直逼望海堝城, 而此時從金州城和紅嘴堡放心匯合的明軍早已在望海堝設伏。

就在倭寇魚貫而入離岸登陸不久, 劉江派遣的小分隊趁機燒掉了青雲河口停泊的31艘戰船。

當倭寇悉數進入望海堝城,

兩路明朝大軍在劉江的指揮下萬弩齊發、槍炮齊鳴, 倭寇死傷慘重, 殘部倭寇見望海堝城南部留有缺口紛紛踩踏狼狽奔逃。

此時在缺口外手持弓弩和火器的明軍騎兵和步兵見倭兵已至箭弩齊發、火槍齊鳴, 倭寇頃刻間死傷大半, 而僥倖逃脫至青雲河口的零星殘部倭寇被負責燒毀敵艦的明軍小分隊手起刀落斬殺無餘。

經此一戰, 明軍在劉江的指揮下擊斃敵寇742名, 生擒857人, 劉江下令用50輛大車載運俘虜班師回朝, 望海堝之戰至此以大明王朝完勝而終結。

而被俘的857命倭寇被押解回京後, 朱棣痛恨其多番燒殺淫掠, 於是大手一揮下令:全部活剮, 一個不留!

此役讓倭寇主力損失殆盡, 大明王朝的海疆由此平靜了數百年。 由此可見,日本大和民族天生就是“受虐型”的禽獸畜生,只有鮮血和屠刀才能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和平。

由此可見,日本大和民族天生就是“受虐型”的禽獸畜生,只有鮮血和屠刀才能讓他們懂得什麼是和平。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