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0~3歲玩積木要分階段,符合孩子發育認知的玩法才能有效開發大腦

作者 / 小C媽媽

分享0~3歲育兒知識和早教心得, 都是乾貨。

要說每個孩子必買的玩具之一, 積木絕對可以上榜。 玩積木的好處很多, 練習精細動作、發展認知、增強立體思維、培養專注力等等。 積木是非常典型的“活玩具”(相關文章連結:“活玩具”和“死玩具”, 你給孩子選哪一種?), 小C媽也是強烈推薦。

可是, 媽媽們會有各種困惑:孩子太小, 不知道該怎麼玩;或者是孩子剛開始有點興趣, 但擺弄幾次就不愛玩了, 自己也想不出積木到底還能怎麼玩。

其實孩子在不同的發展階段, 玩積木的方式和側重點可以不一樣, 今天小C媽就來和大家分享,

同一套積木在不同的階段, 家長該怎麼引導孩子玩。

月齡:3~6個月

玩法:觸摸、抓握

這個月齡的寶寶, 最適合他們的玩耍方式就是五感(視、聽、觸、嗅、味)的刺激。

當寶寶趴著的時候, 可以放幾塊積木在他面前, 讓寶寶試著去抓握。 一開始需要家長放到寶寶手中,

慢慢的就可以讓孩子主動來抓。

大小、形狀、顏色各不相同的積木, 可以帶給寶寶不同的感官刺激, 同時還可以促進寶寶精細動作的發育。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提供多種材質的東西給寶寶抓握, 豐富寶寶的觸感。

在玩耍的過程中, 家長一定要給寶寶解說, 比如:“這塊積木是木頭做的, 很硬”, “這塊是綠色的, 像小草的顏色一樣”。 結合寶寶正在進行的體驗, 這些解說可以幫助寶寶更好的理解這些感受, 發展認知和語言。

月齡:6~12個月

玩法:互敲、放手、換手、推到、放進去拿出來等等

這個階段的寶寶抓握積木仍然是主要玩法, 但隨著精細動作的發育, 抓握有了更多的花樣, 下面就來舉幾個例子:

互敲:讓寶寶兩隻手各拿一塊積木,

接下來他會怎麼辦?可能會把兩塊積木互敲, 或者是放桌子上敲。 互敲積木可以促進寶寶雙手的同時感知和配合使用, 如果寶寶一開始不會, 家長可以先示範, 寶寶很快就知道怎麼做了。

放手:手抓能力包括一個重要的部分, 就是放手的能力。

這時期的寶寶喜歡抓住積木, 然後鬆手, 讓東西掉到地上。 家長可以和寶寶玩“我扔你撿”的遊戲, 好吧, 這是一個坑爹坑娘的遊戲, 哈哈, 但寶寶通過遊戲可以將自己的扔玩具和你的撿玩具聯繫起來, 從而理解了因果關係。

換手:先給寶寶一塊積木, 然後再給他另外一塊, 這時候寶寶可能會有三種接積木的方式:

1、用另一隻手接積木, 第一塊仍然抓在手裡。

2、把第一塊傳到另一隻手, 空出手來接第二塊。

3、把第一塊積木扔掉, 再接第二塊。

三種不同的接法表示出寶寶對手的運用能力:

第一種:寶寶已經懂得兩隻手可以分開使用。

第二種:寶寶已經會兩手配合使用了。

第三種:寶寶可能還不清楚自己有兩隻手, 可以告訴孩子:寶寶還有一隻手,

然後讓寶寶兩手分別握住兩塊積木, 家長示範互敲, 引導寶寶也互敲積木, 讓雙手都有感知, 慢慢再引導寶寶換手。

放進去拿出來:可以找一些鞋盒、大開口的塑膠瓶, 讓寶寶把積木放進去, 再把積木從盒子裡拿出來。

放進去拿出來的容器遊戲可以幫助寶寶形成大小關係的概念, 懂得小的容器如何放入大的容器當中,也可以讓寶寶對空間有初步的認識。

月齡:13~20個月

玩法:形狀配對、壘積木

配對遊戲:在這一時間段,寶寶對顏色和形狀有了認知,雖然可能還分不清顏色和形狀的名字,但已經知道形狀與形狀、顏色與顏色之間的差別。我們可以和寶寶玩配對遊戲。

形狀配對:

家長可以先拿出一塊積木,讓孩子從一堆積木裡找到形狀與之相同的;然後再拿出其他形狀,再讓孩子找。

顏色配對:

和前面的玩法一樣,這次的配對標準是顏色相同,讓孩子把相同顏色的積木歸類。

配對遊戲可以增加寶寶對形狀、顏色、大小的認知,對邏輯思維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

壘積木:

壘積木算是與積木的經典玩法沾邊了,需要寶寶的手眼協調、手臂協調能力和穩定性達到一定水準才可以。在一歲半左右,能摞起3~4塊積木就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壘積木,如果寶寶成功的放上去一塊,要及時鼓勵,這對孩子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積木摞起來後,寶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全部推到,所以這個遊戲的樂趣其實包括兩個部分:摞起來,然後推到。

年齡:2~3歲

玩法:積木搭建

這時期的孩子已經可以輕鬆的擺弄細小物體,他們的手腕、手指和手掌的協調能力已經很成熟了,也有了初步的空間和立體的思維。兩歲以後,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用積木做一些簡單的搭建了。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引導,但要少指導、少干預。不管孩子搭的好不好,都是他想像力的發揮和體現,我們要鼓勵和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不用要求孩子按照特定的模式或者方法來玩。

等孩子滿3歲以後,就不滿足於積木的簡單搭建了,像我家小C,現在5歲,喜歡拼樂高小顆粒,場景一次比一次拼的大型,非常著迷。

小C媽媽嘮叨時間:

文章中給出的遊戲月齡,只是一個參考,不是絕對的標準,因為寶寶的發育進度有很大的差異性,爸媽們只要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遊戲就好。

小C媽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遊戲,只是積木遊戲中的一小部分,算是抛磚引玉吧,爸媽們也可以想出更多的花樣來陪寶寶玩哦。

孩子的世界離不開玩具,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好這些”聰明“的玩具,”聰明“的玩法,更好的陪伴孩子。

關注小C媽的公號:xiaocma2012

回復關鍵字查看更多原創文章

【早教】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的去?過來人說說自己的看法

【遊戲】越玩越聰明系列—適合1~6個月寶寶玩的遊戲

【玩具】小C的玩具箱—0~1歲靠譜實用的玩具分享

【趴著】想讓寶寶早點會坐、會站、會走?先做好這件事

【繪本】你會給孩子繪本啟蒙嗎?好書推薦+誠心感悟

【爬行】寶寶要爬夠500小時?該怎樣幫助寶寶練習爬行

【輔食】輔食太精細壞處多,多圖演示正確的輔食粗細形狀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全職帶娃期間系統學習了嬰幼兒營養與早教課程,現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力爭在育兒的路上邊走邊學。

懂得小的容器如何放入大的容器當中,也可以讓寶寶對空間有初步的認識。

月齡:13~20個月

玩法:形狀配對、壘積木

配對遊戲:在這一時間段,寶寶對顏色和形狀有了認知,雖然可能還分不清顏色和形狀的名字,但已經知道形狀與形狀、顏色與顏色之間的差別。我們可以和寶寶玩配對遊戲。

形狀配對:

家長可以先拿出一塊積木,讓孩子從一堆積木裡找到形狀與之相同的;然後再拿出其他形狀,再讓孩子找。

顏色配對:

和前面的玩法一樣,這次的配對標準是顏色相同,讓孩子把相同顏色的積木歸類。

配對遊戲可以增加寶寶對形狀、顏色、大小的認知,對邏輯思維也是一種非常好的鍛煉。

壘積木:

壘積木算是與積木的經典玩法沾邊了,需要寶寶的手眼協調、手臂協調能力和穩定性達到一定水準才可以。在一歲半左右,能摞起3~4塊積木就是非常不錯的“成績”。

家長可以和寶寶一起壘積木,如果寶寶成功的放上去一塊,要及時鼓勵,這對孩子來說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積木摞起來後,寶寶最愛做的事情就是全部推到,所以這個遊戲的樂趣其實包括兩個部分:摞起來,然後推到。

年齡:2~3歲

玩法:積木搭建

這時期的孩子已經可以輕鬆的擺弄細小物體,他們的手腕、手指和手掌的協調能力已經很成熟了,也有了初步的空間和立體的思維。兩歲以後,孩子會開始有意識用積木做一些簡單的搭建了。

這個階段家長可以引導,但要少指導、少干預。不管孩子搭的好不好,都是他想像力的發揮和體現,我們要鼓勵和保護孩子的“創作”熱情,不用要求孩子按照特定的模式或者方法來玩。

等孩子滿3歲以後,就不滿足於積木的簡單搭建了,像我家小C,現在5歲,喜歡拼樂高小顆粒,場景一次比一次拼的大型,非常著迷。

小C媽媽嘮叨時間:

文章中給出的遊戲月齡,只是一個參考,不是絕對的標準,因為寶寶的發育進度有很大的差異性,爸媽們只要根據自己寶寶的實際情況來選擇適合的遊戲就好。

小C媽媽今天給大家分享的遊戲,只是積木遊戲中的一小部分,算是抛磚引玉吧,爸媽們也可以想出更多的花樣來陪寶寶玩哦。

孩子的世界離不開玩具,希望爸爸媽媽們可以利用好這些”聰明“的玩具,”聰明“的玩法,更好的陪伴孩子。

關注小C媽的公號:xiaocma2012

回復關鍵字查看更多原創文章

【早教】早教班到底值不值的去?過來人說說自己的看法

【遊戲】越玩越聰明系列—適合1~6個月寶寶玩的遊戲

【玩具】小C的玩具箱—0~1歲靠譜實用的玩具分享

【趴著】想讓寶寶早點會坐、會站、會走?先做好這件事

【繪本】你會給孩子繪本啟蒙嗎?好書推薦+誠心感悟

【爬行】寶寶要爬夠500小時?該怎樣幫助寶寶練習爬行

【輔食】輔食太精細壞處多,多圖演示正確的輔食粗細形狀

本文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

小C媽,本是學經濟的文科女,卻在當媽後熱愛上了與育兒相關的一切,從此找到了人生的正確方向。全職帶娃期間系統學習了嬰幼兒營養與早教課程,現兒童發展與教育心理學研究生在讀,力爭在育兒的路上邊走邊學。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