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太平天國是怎樣滅亡的,歷史又有哪些鮮為人知的故事

太平天國農民起義領袖, 洪秀全, 1843年(清道光二十三年)創立拜上帝會, 深入廣西, 以宗教發動農民群眾。

於1851年(太平天國辛開元年 清咸豐元年)1月11日舉行金田起義,

編組太平軍, 頒佈《太平軍目》, 又以“十款天條”嚴明軍紀。 起義初期敵強己弱, 遂率義軍乘虛蹈瑕, 於轉戰各縣中尋機殲滅清軍, 保存和壯大自己。 同年3月, 在廣西武宣東鄉被擁戴為天王, 隨建五軍主將制。 及克永安(今蒙山), 又加封五主將為東、西、南、北、翼五王, 詔明諸王俱歸東王楊秀清節制。

1852年6月, 在湖南道州(今道縣)採納楊秀清意見, 確立“專意金陵”的戰略方針, 圍長沙, 克武漢, 下九江(今屬江西), 於1853年3月佔領南京, 定為都城, 改稱天京。 後漸輕敵冒進, 同時開闢北伐、西征和保衛天京三條戰線, 兵分力單, 導致太平軍北伐全軍覆沒。

後改變戰略, 于1856年夏從西征戰場調集大軍, 攻破清軍江北、江南大營, 軍勢複振。 但以不善處理領導集團內部矛盾, 釀成天京內訌, 軍事力量大受削弱, 形勢急遽逆轉。 洪秀全自兼軍師, 艱苦籌維, 1858年重立五軍主將制, 選拔、重用陳玉成、李秀成等年輕將領, 軍心複振。

同年冬, 二破江北大營, 又獲三河大捷。 1860年春, 採納幹王洪仁玕、忠王李秀成的計策, 奔襲杭州, 調動清軍, 取得二破江南大營和東征蘇、常的勝利。 為救被湘軍圍困的安徽安慶, 多方調遣兵力組織解圍, 皆告失利, 安慶終於1861年9月陷落。 1862年(太平天國壬戌十二年 清同治元年)5月, 湘軍對太平軍取大包圍之勢, 曾國荃部進至天京城下。

為急於解圍, 嚴催李秀成等“十三王”率兵自上海、浙江前線回援, 於天京城外與湘軍大戰45日, 未能破圍。 隨命李秀成取道江北, 遠攻敵後, 不僅未能調動湘軍, 兵力反遭重大損失。 洪秀全深居天京, 一再從各戰場調兵回救, 戰略陷於被動, 戰局由此日蹙。

1863年12月蘇州失守,

天京危殆。 拒絕李秀成“讓城別走”建議, 徒自坐困。 次年6月病逝。 7月19日, 天京陷落, 太平天國遂告敗亡。 洪秀全以一鄉村塾師走上武裝鬥爭道路, 領導了規模空前的太平天國農民戰爭。 由於政治上缺乏駕馭全域、維繫內部的能力, 軍事上稍遜韜略, 故開國喪國, 兼於一身。

如果說史上有記載的帝王塚老婆最多的, 歷史記載洪秀全應該能進入前十, 1861年太平軍進軍浙江的時候, 李秀成一次選了3000美女送給洪秀全, 洪秀全挑選了180人納入天王府。 不過也不能不排除清朝偽造之嫌。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