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揭秘:為啥多年來越是強調素質教育,應試教育反而越是盛行?

看他在如何學習

關於學習, 我們的傳統文化曾經有這樣經典的古訓:“紙上得來終覺淺, 絕知此事要躬行”;“紙上得來終覺淺, 心中悟出始知深”。

前者強調實踐、動手對知識領會和掌握的必要性, 也就是強調“從做中學”的必要性;後者強調思考、動腦對知識吸收和建構的重要性, 也就是強調“從思中學”的重要性。

用比較現代的話來說, 就是我們一定要重視探究式、或發現式的學習方式, 因為它們對學生正確地使用知識、提高學生的能力等核心素養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可參閱頭條號姚世龍文章:學生對知識和技能的掌握, 一定會促進其能力的提高嗎?)

曾幾何時, 由於人們獲取知識沒有現在這麼方便, 對紙筆考試的局限性也沒有現在認識的這麼清楚, 所以學生的學習方式還比較傳統, 還比較遵循經典的古訓。 大多數教師和家長模糊地認為中高考的紙筆考試就能考出一個學生的能力和素質,

所以在平時教學活動中還是比較重視學生動手和動腦能力培養的。

然而, 自從國家強調實施素質教育以來, 特別是從新一輪的課程改革實施以來, 人們從理論和現實中逐漸認識到, 原來再具有權威性的紙筆考試成績, 包括國際上的各種奧林匹克競賽成績, 也只不過是學生一定知識和技能的反映, 而不是學生核心素養的反映。

既然如此, 為了獲得更高的紙筆考試分數, 人們完全有更簡潔的、更高效的方法讓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掌握大量的知識和技能, 為啥還要用傳統的“從做中學”、“從思中學”的“笨”辦法呢?

學校教育以獲取現成知識為主, 以取得高分為目的。 知識越來越功利化——知識成了獲取考分、掠取名利的手段, 而不是指導行為實踐的準則。 或者說學習知識是用來應付考試的, 而不是學生自身發展的需要。 知和行嚴重不合一、嚴重脫節。 不是主要從做中學, 在思考過程中學;而是主要從書本上學, 從模擬考卷上學,

甚至從互聯網上直接照搬現成答案來學。 學習過程幾乎完全簡化為記憶和背誦——理科學習以背誦和變相背誦的題海戰術為主, 文科則以赤裸裸的死記硬背為主, 可能就剩下體育不能背了!

現在的學生, 與前些年的學生相比, 各種想要的東西來的實在太方便, 太容易得到, 包括知識!大多數學生缺乏必要的挫折鍛煉, 很少“動心忍性”, 較多隨心任性和嬌生慣養, 受的“苦”太少, 其核心能力自然提高比較緩慢。 難怪有許多人認為現在的教育還不如民國時期的教育了!

明白以上道理後, 對以下現象就比較容易理解。

有些學生雖然把“謝謝”二字經常掛在嘴邊, 但其實根本不知道感恩, 不知道報答。 不知道好多東西來之不易。 只知道衣來伸手, 飯來張口。

中學生《思想品德》教材雖然編寫的不錯, 但學生好像學習這門課只是為了考試, 而不是為了指導實踐。 近年來在各地頻發的中小學生弑殺其老師和父母的惡性案件, 實際上是對中小學德育教育失敗的一次次警告, 也是對應試教育的一次次報復。

誠信教育普遍缺失,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比比皆是。表面上講探究,背後講灌輸;表面上講素質,實質上講應試。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幹得扎扎實實。

有些學校裡的公開課,也成為素質教育公開的造假課。因為老師們普遍明白,用素質教育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學生的應試班均分降低,所以只能是在上級檢查或做公開課時做做樣子,或騙騙外行,平時則很少採用。

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應試教育模式只所以能取得眾多人的青睞,全國各地以應試為目的補課之風盛行,也就不難理解了。(可參閱頭條號姚世龍文章:是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簡單粗暴的知識傳授方式)

國外的教育好點嗎?

總之,學生們的紙筆考試高分主要是通過“背誦”得來的,而不是從實踐和探究中得來的。與以前的學生相比,現在的大多少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是大大減少了。因為隨著素質教育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推行,廣泛宣傳,使應試教育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清了紙筆考試成績的本質;又由於我們評價和選拔人才的實際唯一標準仍然是紙筆考試,所以人們為了爭奪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優的厚待遇,只能更熱衷於扎扎實實的應試教育。一個學生考不上優質高中,考不上優質大學,有再高的素質在目前的中國只有被埋沒的命運!

企圖用紙筆應試的標準來想衡量素質教育的成果,從一開始就是個幻想!

也是對應試教育的一次次報復。

誠信教育普遍缺失,只教書不育人的現象比比皆是。表面上講探究,背後講灌輸;表面上講素質,實質上講應試。素質教育喊得轟轟烈烈,應試教育幹得扎扎實實。

有些學校裡的公開課,也成為素質教育公開的造假課。因為老師們普遍明白,用素質教育的方法,只能是使自己學生的應試班均分降低,所以只能是在上級檢查或做公開課時做做樣子,或騙騙外行,平時則很少採用。

以衡水中學為代表的應試教育模式只所以能取得眾多人的青睞,全國各地以應試為目的補課之風盛行,也就不難理解了。(可參閱頭條號姚世龍文章:是誰扼殺了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簡單粗暴的知識傳授方式)

國外的教育好點嗎?

總之,學生們的紙筆考試高分主要是通過“背誦”得來的,而不是從實踐和探究中得來的。與以前的學生相比,現在的大多少學生對知識探究的時間和空間實際上是大大減少了。因為隨著素質教育在形式上和表面上的推行,廣泛宣傳,使應試教育的神秘面紗被揭開,從而使得越來越多的人認清了紙筆考試成績的本質;又由於我們評價和選拔人才的實際唯一標準仍然是紙筆考試,所以人們為了爭奪更優質的教育資源和更優的厚待遇,只能更熱衷於扎扎實實的應試教育。一個學生考不上優質高中,考不上優質大學,有再高的素質在目前的中國只有被埋沒的命運!

企圖用紙筆應試的標準來想衡量素質教育的成果,從一開始就是個幻想!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