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育兒>正文

有些輔食對寶寶弊大於利,你做過嗎?

媽媽都知道到一定階段就應該給寶寶添加各種輔食, 為寶貝提供所需的豐富營養。 但是給孩子增加輔食時, 很多新手媽咪對於如何循序漸進的給寶寶增添輔食感到很迷茫。


而且有些輔食效果其實是坑人的, 媽媽們卻不知道, 這些看似靠譜的、營養的輔食其實並沒有達到進補目的, 下面我們一起來看看!

1、湯補鈣

媽媽們知道嗎我們記憶中熬到乳白色的濃郁高湯並沒有多高的營養價值, 真正有營養的蛋白質絕大多數還是保留在肉裡。 骨頭裡面確實含鈣, 但不溶于水。 按照中國營養學會推薦每日鈣攝入量800毫克, 換算成骨頭湯的話得喝幾十升。

真相就是給孩子喂魚湯、肉湯, 用骨頭湯來沖米粉都是典型的坑娃輔食。 不過各位媽媽在烹製大骨湯的時候加些米醋或是白醋, 可以適當促進骨頭中鈣質的溶解。

2、棗補血

由於6個月後母乳中的鐵含量很少,

如果不正確添加高鐵的輔食, 容易發生貧血。 很多家長這時候會在寶貝的輔食中添加紅棗達到補血的效果, 但是媽媽們知道嗎每100克幹紅棗的含鐵量平均只有2毫克。

其實把紅棗當成一種普通食物添加到輔食裡本身沒有錯, 但若是用紅棗來“治療”寶寶的貧血狀態, 就真的是坑娃沒商量了。 寶媽可以採用蛋黃、紅肉、動物肝臟等輔食補血, 而貧血相對嚴重的應該適當補充鐵劑。

3、米湯代替主食

米湯是很多媽媽選擇的第一輔食, 但是米湯的主要成分是水, 白白占了寶寶本身很小的胃容量, 卻沒有什麼可靠的營養成分。 而穀物中的蛋白質是非優質蛋白質, 吸收利用率較差, 而且含量也不高, 熬煮後溶到湯的蛋白質更是少的可憐,

含量還不足1%。

不管是蛋白質的品質還是總量, 米湯的營養價值都遠不如母乳、配方奶粉以及牛奶。 如果長期以米湯作為孩子的主食, 必然會造成蛋白質缺乏, 嚴重影響孩子的生長發育。 米湯容易消化吸收, 對腸胃的負擔小一些, 適合腸胃功能尚不完善的寶寶食用。

4、果汁代替果泥

很多年輕媽咪的生活很講究, 她們會給孩子榨各種水果汁, 美名為孩子補充維生素。 讓孩子能夠每天喝到新鮮可口的果汁。 雖然果汁香甜可口, 但是喝慣了果汁的寶寶就不愛喝白開水了, 長此與往寶寶容易肥胖和長齲齒。

而蔬菜中大量維生素、纖維都存在於菜泥中, 菜水、菜汁中含量都非常少, 而且用水煮過後, 蔬菜上的農藥、化肥、有害菌、草酸會溶于水中,

危害到孩子的健康。 正確的做法是焯燙過的水不要, 蔬菜撈出研磨成菜泥作為寶寶的輔食。

5、越細越好消化

媽媽們總是認為月齡小的寶寶吃的輔食應該越細越好, 確實最初添加輔食, 必須是泥蓉狀的食物, 而且越細越好, 以免過多刺激寶寶幼嫩的胃腸道。

但是隨著寶寶月齡增大, 泥狀食物吃了一段時間後, 要及時調整食物的形態, 逐漸過渡到碎末狀、小塊狀, 長期吃泥狀食物不利於孩子咀嚼能力的鍛煉, 而且可能造成一歲以後的厭食。

添加輔食是寶寶誇張成長的一大步, 是寶貝開啟味覺新世界的時候, 媽媽們要警惕少入坑, 科學健康添加輔食。

圖片來源於網路, 如有侵權, 請聯繫刪除

如果喜歡大家可以關注我的頭條號, 更多資訊等你來分享, 我們也可以一起探討關於孕媽萌寶的所有問題。 本篇文章有寫的不對的地方, 還請各位朋友多多指教。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