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傳統貿易起家 在意華人投身歐洲華社教育

【歐洲時報記者韓戟報導】談起歐洲華社的話題, 戴小璋有著自己的角度。 他以義大利華商經濟為例指出, 目前在意華僑華人共33萬餘人, 其中一半的人擁有歐盟永久居留, 但初中文憑的人數就高達66%。

旅意華商持初中文憑人數高達66%

戴小璋說:“從2008年以來, 我一直在思考歐洲華商經濟的發展, 它是歐洲華社各項事業發展的蓄水池。 在縫隙、邊緣化的環境中, 歐洲華商經濟取得眾多矚目的成就。 但隨著新技術的革新、產業升級, 歐洲華商經濟迫切需要提高知識系統, 居住國所能提供的成人教育顯然已不能滿足華僑華人的需求。

他認為, 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不斷深入, 歐洲華商經濟步入發展的快車道, 歐洲華商的知識結構面臨著全面調整, 這也迫使華商面臨著高強度、高難度的轉型壓力。

建設“學習型”華社 由學生聘請老師來授課

華商轉型, 教育先行。 組織一個非盈利性的社會組織, 建設“學習型”華社成為戴小璋越來越清晰的目標。 今年3月22日, 歐洲華商商學院正式成立。

為了解決機構運營和華商學習成本的問題, 戴小璋借鑒了建校於1088年義大利博洛尼亞大學的“由學生聘請老師來授課”的辦法, 在歐洲華商商學院推行“眾籌+共用”的模式。

“從目前發展情況來看, 這是一條可持續發展的歐洲華僑華人成人再教育的市場化非盈利模式。

”戴小璋說。

歐洲華商商學院的課程在華社中很受歡迎, 市場行銷、政策學習等授課內容為華僑華人提供了一條發展“捷徑”。

學院至今已舉辦了四期歐洲華商高級研修班, 5個班的華商精英達500余人。 同時, 歐洲華商商學院教育基金提供經費舉辦了免費公益講座十二期, 受益者達800餘人次。

華僑華人對知識升級的熱情很高, 但發掘優質教師資源並非易事。 戴小璋坦言, 目前學院發展的最大困難就是好老師的匱乏。 今年, 商學院採取二個月一次的培訓頻率進行, 但遠不能滿足歐洲華商的學習需求。 戴小璋希望能夠借助中國國內有關機構牽線搭橋, 邀請來歐訪問的中國學者, 利用訪學期間為當地華商授課。

這既解決了老師資源不足的問題, 又可以實行更加切合實際的“夜校”學習培訓模式。

未來:培養新型“學緣關係” 營造良性華商商業環境

機遇與困難並行, 戴小璋還有著更為宏偉的目標。 “我要將歐洲華商商學院打造成歐洲華商經濟的第三代發動機。 ”戴小璋說。 他認為, 歐洲華商商學院要改變華商傳統的發展關係, 要利用組織學習的形式培養出新型的“學緣關係”, 從而刺激歐洲華商經濟的“三創經濟”, 營造良性的歐洲華商發展的商業生態環境。 戴小璋說, “三創經濟”一為當地政府創造稅收, 得到當地政府的支持;二為當地民眾創造就業, 得到當地民眾的歡迎;三為當地企業家創造增量市場, 得到當地企業資源的支持。

2017年末, 戴小璋對明年歐洲華商商學院的發展已胸有成竹。 他說:“明年, 歐洲華商商學院的計畫舉辦十二期課程, 共計組織30到40個班, 參加學習的華商精英人員將達到5000人次。 ”

未來, 歐洲華商商學院還將用3到5年的時間, 為5000名優秀的華商精英提供每年10到20天的學習機會。 戴小璋說, 用優秀華商來帶動歐洲華商整體轉型升級, 這將解決歐洲華僑華人60至80%的就業問題。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