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專家:2018年中德關係不會出現大波動 經濟競爭將更激烈

【歐洲時報記者陳磊報導】2018年, 德國將產生新一屆聯邦政府。 德國波恩大學全球研究中心主任、政治學與國際關係學終身講座教授辜學武認為, 默克爾連任總理的可能性非常大。 即便出現其他可能, 可以預期的是, 德國對華政策也會相對比較穩定。

多年來, 德國和中國成功地打造出一種“特殊的關係”。 這種關係主要是建立在政治互信的基礎之上, 雙方在地緣戰略上沒有根本衝突的地方。 也就是說, 中方的核心利益, 德方都給予承認或者默認;反過來中國對於德國推動歐洲一體化、克服歐債危機等也是支持的,

所以展望2018, 兩國關係不會出現大的波動。

另據中新社報導, 事實上, 對於未來中德關係發展, 習近平在2017 年7 月訪問德國時就曾提出四點建議, 期望雙方密切高層交往, 提升政治互信, 充分照顧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關切。 包括攜手做大共同利益蛋糕、深化多領域合作、在國際組織和多邊框架內的協調和配合等。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前所長陳鳳英表示, 這“四點建議”內容涵蓋了雙方多項關切。 從“充分照顧彼此核心利益”, 到支援兩國企業開展“中國製造2025”同德國“工業4.0”對接合作, 再到通過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促進兩國人員往來, 以及要在國際和地區安全的熱點問題保持溝通, 構成了一個全方位的“發展框架”,

廓清兩國關係發展新方向。

未來:直面體制的區別是關鍵

中德在經濟領域未來的競爭會日趨激烈。 中國的崛起, 越來越讓德國人感到, 他們在全球製造業領先的地位受到了中國新興製造業強有力的挑戰, 這將會是雙方在未來的摩擦點。 辜學武表示, 未來中國和德國都會將對方看作是競爭者, 如果能通過一種理想的合作模式來消弭爭端、消除矛盾, 雙方需要做非常多的工作才能實現。

從一個觀察者的角度來看, 實事求是地說, 目前中國還是一種以國家為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 而德國則是以私有經濟為主導的市場經濟模式, 兩種模式的合作與競爭必然會有摩擦, 有的時候還會相當尖銳。

未來雙方投資貿易環境的改善, 取決於中國能否與德國及歐盟儘早達成投資貿易相關的保護協定, 目前雙方正在磋商。 也就是說, 雙方需要直面各自體制的不同性, 把區別和摩擦點抽出來, 將潛在的矛盾點和衝突點規範起來。

短時間內, 要讓德國和歐盟承認中國也屬於與其一樣的市場經濟體制幾乎不可能;但只要雙方能達成相關協定, 還是可以繼續保持在經濟領域非常好的合作傳統。

中國和德國作為全球化“相對利潤”的大贏家, 繼續堅持和推動全球自由貿易是毋庸置疑的。 但在如何應對美國“逆全球化”問題上, 雙方還存在分歧。 中德關係是合作伴隨競爭, 但因經濟貿易體制等原因, 聯合德國對抗美國並不現實。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