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財經>正文

綠色經濟將成中德合作新看點 高級別人文交流發力促民間對話

【歐洲時報特約記者周睿璿北京報導】近年來, 中德經貿關係發展勢頭良好。 中國已成為德國第一大交易夥伴, 雙向投資也不斷增長。 北京學者在接受本報特約記者採訪時表示, 兩國在經貿各領域的合作空間巨大, 未來將不斷推進。

目前, 中德都在推進能源轉型, 合作潛力巨大。 兩國具有相似的能源政策發展導向、目標和路線。 “中德都重視氣候變化和全球層面的減排, 因此具有共同利益。 ”中國人民大學歐盟研究中心主任、同濟大學德國研究中心兼職研究員王義桅說。

同時, 中德也具有較大的互補性。

“在清潔能源領域, 德國的優勢在於高端技術, 中國則擁有產品規模和價格上的優勢。 雙方合作是共贏。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說。

而在核能領域, 江時學認為未來中德的合作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德國政府的核能政策, “現在比較保守, 將來往何處去需要進一步觀察。 ”

能源轉型有利於推動綠色經濟的發展。 德國在迴圈經濟、可持續發展和節能環保等領域居國際領先地位, 而中國也越來越重視發展新能源、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除了能源合作, 中國也可以向德國借鑒高效利用能源的技術, 並學習德國綠色經濟的理念。 ”江時學說。

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將為中德民間交往開闢更多管道

中德雙方的人文交流與合作近年來快速升溫, 成為中德合作的一大亮點。 多位元中國專家在接受本報特約記者採訪時表示, 2018年的中德人文合作潛力可期。

今年5月, 中德高級別人文交流對話機制首次會議在北京召開。 “人文交流和經貿合作、政治互信是中德關係的三大支柱。 該機制將為兩國民間交往開闢更多管道, 拓寬交流領域和深化合作內容, 這有利於加強中德雙邊關係的民意基礎。 ”中國社會科學院歐洲研究所研究員、上海大學特聘教授江時學表示。

近年來, 在青少年交流、教育、旅遊、博物館、藝術等領域, 中德互動不斷擴大和深化。 2015年在德國舉辦的“中國8”現代藝術展, 規模空前, 2017年9月, “德國8”現代藝術展在北京隆重舉行;故宮博物院與柏林國家博物館合作,

於2017年10月11日起至2018年1月7日舉辦“明清肖像畫”展;中國交響樂團來德國舉辦慶祝中德建交45周年音樂會;中央芭蕾舞團近年來與德國漢堡芭蕾舞團開展深度合作, 共同創排劇碼。

王義桅認為, 中德在人文領域的合作不僅有利於中德雙邊關係的長期穩定發展, 也對中歐關係具有引領作用。 “中德關係已成為中歐關係乃至中國與發達國家關係的晴雨錶。 中德關係的發展態勢引領了中國與西方發達國家的合作方向, 體現了全球擔當。 ”他說。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