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美文>正文

古代文學素材專題:關於“水路”的寫作

●觀江水之寂寥, 願從流而東返。

南朝·梁·蕭綱《述羈賦》 從流:跟隨流水。 東返:向東返回都城。 簡文帝被廢後追懷昔日的生活, 孤寂悲涼。

●長江悲已滯, 萬里念將歸。 況屬高風晚, 山山黃葉飛。

唐·王勃《山中》 悲:怨。 怨長江流得這麼緩慢, 在萬里之外很想立即歸家;又剛好遇到秋高風大的傍晚, 漫山細黃葉到處飄飛, 更加深了思歸之念。

●移舟泊煙者, 日暮客愁新。 野曠天低樹, 江清月近人。

唐·孟浩然《宿建德江》 煙者:煙氣籠罩的水中小洲。 作者于日暮朦朦, 感到煙籠洲渚, 曠野無垠, 仿佛天低於樹, 見江水澄明, 又覺得月近於人。 “曠”, “清”兩字是“低近”之因, 這種感受只有在船上才能領略。 他宦途失意, 鄉思縈懷, 晚泊孤舟, 惟有長天孤月與自己親近, 就不免撩起新的客愁了。

●山寺鳴鐘晝已昏, 漁梁渡口爭渡喧。

唐·孟浩然《夜歸鹿門歌》 晝已昏:白天已盡, 到了黃昏。 漁梁:即漁梁洲, 在襄陽東。

喧:鬧。 這是一個黃昏渡口上爭先恐後的熱鬧場面, 生動有趣。

●客路青山外, 行舟綠水前。 潮平兩岸闊, 風正一帆懸。

唐·王灣《次北固山下》 綠水:指長江。 正:指風的順暢。 路途遙遠, 延伸到青山之外, 經舟疾速, 行駛在綠水之前;江潮上漲, 兩岸顯得更闊, 風勢正順, 白帆更覺高懸。 這幾句把風平浪靜, 野曠江流, 孤舟揚帆的圖景活現目前。

●露氣聞芳杜, 歌聲識採蓮。

唐·孟浩然《夜渡湘水》 杜:杜若, 一種香草。 識採蓮:知道有人採蓮。 通過嗅覺、聽覺來寫晚間行舟所感到的景致, 手法高明。 唐代柳中庸的“聽笛遙尋岸, 聞香暗識蓮”的手法和竟境與此大致相同。

●行侶時相問, 潯陽何處邊。

唐·孟浩然《夜渡湘水》 行侶:同行的伴侶。 時:常。 潯陽:在今江西省九江市。

詩句表現旅客急於趕路的心情。

●君家何處住?妾住在橫塘。 停船暫借問, 或恐是同鄉。

唐·崔顥《長干曲》 君:你。 妾:我, 女方自稱。 橫塘:在今南京市西南。 或恐:也許, 可能。 寫江南青年男女在舟行途中初次相識, 互相攀談的情景, 很有生活氣息。

●仍憐故鄉水, 萬里送行舟。

唐·李白《渡荊門送別》 憐:愛。 故鄉水:指長江, 因詩人在四川長大。 這是作者與友人同舟共發, 在舟中贈給友人的詩句。 蜀江水碧送行人, 他送客到荊門而上。 借水傳情, 道出別思, 恰到好處。

●兩岸青山相對出, 孤帆一片日邊來。

唐·李白《望天門山》 兩岸青山:安徽當塗縣天門山, 東叫博望山, 西叫梁山。 出:現, 立。 以“相對出”、“日邊來”去形容青山孤帆, 把景寫活了。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惟見長江天際流。

唐·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黃鶴樓:在長江邊上的武昌蛇山。 煙花:如煙的春花。 惟:只。 天際:天邊, 形容極遠。 故人已去, 尚見孤帆, 孤帆影盡, 惟見江流。 作者樓頭久立, 凝望水天, 水流無盡, 而離情亦無尺, 於言外見之。

●朝辭白帝彩雲間, 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 輕舟已過萬重山。

唐·李白《早發白帝城》 白帝:白帝城, 在今四川省奉節縣東。 城居高山, 常為煙霧所籠罩。 江陵:今湖北省江陵縣。 以誇張手法, 描寫舟行疾飛之狀, 表現了詩人遇赦獲得自由後的輕快之情。

●郎今欲渡緣何事, 如此風波不可行。

唐·李白《橫江詞》 緣:因為。 勸某郎君不可貿然渡河, 暗喻人生路途坎坷險惡、變幻莫測。

●斗笠為帆扇作舟,

五湖四海任遨遊。

唐·呂岩《絕句》 表現一種隻身輕裝走天下的灑脫情懷。

●叢菊兩開他日淚, 孤舟一系故園心。

唐·杜甫《秋興》 叢菊兩開:杜甫自離開成都以來, 在夔州已經歷了兩個秋天。 他日:往日。 系:拴住。 詩句洋溢著詩人思念家鄉的強烈感情。 滯留夔州, 欲歸不得, 孤舟漂泊, 情何以堪?“系”字用得準確而形象。

●白雲如有意, 萬里望孤舟。

唐·劉長卿《上湖田館南樓憶朱宴》 把白雲賦予纏綿的情意:望著遊子的孤舟。 如此寫行旅的孤寂, 清逸脫俗。

●一夜苦風浪, 自然增旅愁。

唐·儲光羲《寒夜江口泊舟》 “苦”字是主、客觀的共同結果, 很可品嘗, 一夜的滋味, 還大有文章可做。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 夜半鐘聲到客船。

五代·南唐·張繼《楓橋夜泊》 江楓:岸邊楓樹。 姑蘇:蘇州。寒山寺:在蘇州西郊楓橋一帶。 鐘聲:當時寺院半夜慣於敲鐘。 寫深秋冷寂的景致,“夜半鐘聲”反襯出夜的靜謐,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詩人臥聽疏鐘時難堪的感受盡在不言中了。

●波上馬嘶看掉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五代·南唐·溫庭筠《利州南渡》 棹(zhào):划船用的槳。這裡指船。 水波面,馬兒立在船上嘶叫,看著船遠去;岸柳下,人們歇息著,等待渡船返回。一個人馬渡江的繁忙場面如在眼前。

●行子不須愁夜泊,綠楊多處有人煙。

五代·南唐·武元衡《渡淮》 行子:行人。 綠楊:指淮河岸邊。 描繪好景,勸人消除旅夜的愁思,在古詩中實屬少有。

●秋山的翠,秋江澄空,楊帆迅征,不遠千里。

五代·南唐·李煜《送鄧王二十六弟牧宣牧序》 的:滴。 迅:速、快。 以明郎的秋色襯托遠征者的豪情。

●雲籠遠岫怨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

五代·南唐·李煜《渡中望石城泣下》 岫:山。 寫出一個亡國之君在飄泊中的真實感受。情景交融,悲切動人。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祠:祠廟。 滿川:指整個河面上。 生:漲。 風雨滿江,春潮湧漲,孤寂中透露出樂觀情緒,把詩境寫活了。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宋·王安石《江上》 繚繞:盤繞、重疊。 疑無路:因河道彎曲,江岸青山重疊,擋住了行船的視線。 隱映:若隱若現。 “忽見”緊承“疑”字,刻畫令人驚喜的境界。兩句比喻事情山窮水盡時忽有轉機。

●斜日半山,螟煙兩岸,數聲橫笛,一葉扁舟。

宋·秦觀《風流子》 螟:傍晚升起的煙霧。 四句均用細微的數字,體現出遊客的孤獨寂寞心情。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

宋·晁補之《憶少年》 無根:漂泊不定。 無邊的楊柳,無情的畫船,漂泊的旅客。 詩句巧妙地運用具有送別特徵的事物,連用三個“無”字串連而成。離愁別緒油然而生。

●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宋·楊萬里《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渡》 在一個大霧朦朧的秋天拂曉,詩人第一個踏上行舟。此句可用來寫首次登上某地的喜悅,也可比作首開風氣,霧開前路之豪舉。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

宋·蘇軾《西江月》 扁舟:指乘著輕快小船。 馬首:指騎著馬匹。 描寫行旅之迅達。送別詞句,利索豪爽。

●數隻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宋·陸遊《夏日六言》 橫:泊。 浦口:鎮名,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北部,長江北岸。

●飛雪過江來,船在赤欄橋側。為報布帆無恙,著西行親劄。

宋·呂渭老《好事行》 布帆無恙:船上旅途平安。 著西行親劄:親自寫幾行家書。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宋·文天祥《念奴橋·驛中言別友人》 餘生:元軍逼近南宋京都時,文天祥被派去敵營中議和,他不肯屈服,被元軍拘押,後乘機逃脫,從通州出海,四船齊發,歷盡艱險,才得南歸。 屬:託付。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

元·馬致遠《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 滴:落,指夜雨。 燈暗夢回,聲聲夜雨,旅夢無限,倍感寂涼。 以景托情,用字精煉。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

元·揭??斯《歸舟》 舸(gě):船。 以山移寫船行,出語奇妙。

●螟色官橋,消盡了,帶雨綠帆千葉。

清·陳維崧《琵琶松·閶門夜泊用白石詞韻》 螟:夜。 消盡:指夜色迷茫,看不見。 綠帆:因船帆倒影于碧水之中。 千葉:指船隻之多。

●舟辭香浦鴻初到,馬踏梅關雪漸看。

清·陳恭尹《留別諸國人》 香浦:即沉香浦,在廣州城西珠江邊。 梅關:在大庾嶺,由廣東南雄入江西的交界處。

姑蘇:蘇州。寒山寺:在蘇州西郊楓橋一帶。 鐘聲:當時寺院半夜慣於敲鐘。 寫深秋冷寂的景致,“夜半鐘聲”反襯出夜的靜謐,揭示了夜的深永和清寥,詩人臥聽疏鐘時難堪的感受盡在不言中了。

●波上馬嘶看掉去,柳邊人歇待船歸。

五代·南唐·溫庭筠《利州南渡》 棹(zhào):划船用的槳。這裡指船。 水波面,馬兒立在船上嘶叫,看著船遠去;岸柳下,人們歇息著,等待渡船返回。一個人馬渡江的繁忙場面如在眼前。

●行子不須愁夜泊,綠楊多處有人煙。

五代·南唐·武元衡《渡淮》 行子:行人。 綠楊:指淮河岸邊。 描繪好景,勸人消除旅夜的愁思,在古詩中實屬少有。

●秋山的翠,秋江澄空,楊帆迅征,不遠千里。

五代·南唐·李煜《送鄧王二十六弟牧宣牧序》 的:滴。 迅:速、快。 以明郎的秋色襯托遠征者的豪情。

●雲籠遠岫怨千片,雨打孤舟淚萬行。

五代·南唐·李煜《渡中望石城泣下》 岫:山。 寫出一個亡國之君在飄泊中的真實感受。情景交融,悲切動人。

●晚泊孤舟古祠下,滿川風雨看潮生。

宋·蘇舜欽《淮中晚泊犢頭》 祠:祠廟。 滿川:指整個河面上。 生:漲。 風雨滿江,春潮湧漲,孤寂中透露出樂觀情緒,把詩境寫活了。

●青山繚繞疑無路,忽見千帆隱映來。

宋·王安石《江上》 繚繞:盤繞、重疊。 疑無路:因河道彎曲,江岸青山重疊,擋住了行船的視線。 隱映:若隱若現。 “忽見”緊承“疑”字,刻畫令人驚喜的境界。兩句比喻事情山窮水盡時忽有轉機。

●斜日半山,螟煙兩岸,數聲橫笛,一葉扁舟。

宋·秦觀《風流子》 螟:傍晚升起的煙霧。 四句均用細微的數字,體現出遊客的孤獨寂寞心情。

●無窮官柳,無情畫舸,無根行客。

宋·晁補之《憶少年》 無根:漂泊不定。 無邊的楊柳,無情的畫船,漂泊的旅客。 詩句巧妙地運用具有送別特徵的事物,連用三個“無”字串連而成。離愁別緒油然而生。

●渡船滿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宋·楊萬里《庚子正月五日曉過大皋渡》 在一個大霧朦朧的秋天拂曉,詩人第一個踏上行舟。此句可用來寫首次登上某地的喜悅,也可比作首開風氣,霧開前路之豪舉。

●昨夜扁舟京口,今朝馬首長安。

宋·蘇軾《西江月》 扁舟:指乘著輕快小船。 馬首:指騎著馬匹。 描寫行旅之迅達。送別詞句,利索豪爽。

●數隻船橫浦口,一聲笛起山前。

宋·陸遊《夏日六言》 橫:泊。 浦口:鎮名,在江蘇省南京市西北部,長江北岸。

●飛雪過江來,船在赤欄橋側。為報布帆無恙,著西行親劄。

宋·呂渭老《好事行》 布帆無恙:船上旅途平安。 著西行親劄:親自寫幾行家書。

●那信江海餘生,南行萬里,屬扁舟齊發。

宋·文天祥《念奴橋·驛中言別友人》 餘生:元軍逼近南宋京都時,文天祥被派去敵營中議和,他不肯屈服,被元軍拘押,後乘機逃脫,從通州出海,四船齊發,歷盡艱險,才得南歸。 屬:託付。

●漁燈暗,客夢回,一聲聲滴人心碎。

元·馬致遠《雙調·壽陽曲(瀟湘夜雨)》 滴:落,指夜雨。 燈暗夢回,聲聲夜雨,旅夢無限,倍感寂涼。 以景托情,用字精煉。

●大舸中流下,青山兩岸移。

元·揭??斯《歸舟》 舸(gě):船。 以山移寫船行,出語奇妙。

●螟色官橋,消盡了,帶雨綠帆千葉。

清·陳維崧《琵琶松·閶門夜泊用白石詞韻》 螟:夜。 消盡:指夜色迷茫,看不見。 綠帆:因船帆倒影于碧水之中。 千葉:指船隻之多。

●舟辭香浦鴻初到,馬踏梅關雪漸看。

清·陳恭尹《留別諸國人》 香浦:即沉香浦,在廣州城西珠江邊。 梅關:在大庾嶺,由廣東南雄入江西的交界處。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