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社會>正文

關注!成都重污染天氣何時休?

12月24日零時, 成都啟動了今冬首次橙色預警。

與此同時, 全國多地都在遭受重污染天氣的“襲擊”, 四川盆地更是形成了連片區域性污染。

根據四川省環保廳發佈的空氣品質AQI日報資料顯示, 24日全省共有12個城市為中度、重度污染。

是什麼原因造成了此輪區域性污染呢?就這一問題, 昨日, 市環保局召開新聞通氣會, 邀請省、市相關專家進行答疑解惑, 一起來看看。

此輪重污染天氣為何產生?

連續靜穩天氣影響

污染物被“困”盆地

對於為何會產生此輪重污染天氣, 省、市專家作出解釋——連日來的靜穩天氣是“元兇”。

省環境監測總站高級工程師張巍從全省大氣情況方面進行了介紹。

12月9日-24日, 全省都在經歷今冬最重的一次區域性污染過程。

據分析, 此輪區域性污染形成於19日, 截至24日, 共持續近7天。 其間, PM2.5濃度達94.6微克每立方米, 同比上升了7.2%。 到21日, 污染程度迅速惡化,

省內17個城市出現了污染, 且集中於南部和西部;22日-24日, 污染持續加重, 23日是近期污染最重的一天, 全省6個城市出現日均重度污染。

張巍說此輪污染呈現3個特點。 一是冬季不利氣象條件, 19日以來, 晴天少雲, 夜間出現逆溫, 逆溫現象導致大氣垂直擴散不利, 而少風少雨的靜穩天氣, 也不利於大氣水準擴散, 因此, 橫縱雙向都擴散不了, 自然污染物就在盆地內部迅速累積, 形成污染天氣了。 第二則是此次區域性污染範圍廣, 多達17個城市受到了影響。 此外, 此輪污染持續時間也很長, 截至24日, 共出現了近7天。

市氣象臺台長陳洪

進一步說明了氣象條件的不利影響

從觀測資料看, 成都從17日起冷空氣活動結束, 18日開始污染物累積, 20日左右污染程度加深。

資料分析, 靜穩天氣同時開始形成。 四川盆地上空受高壓脊影響產生兩點不利影響, 一是不利於冷空氣影響成都, 沒有風和降水, 形成典型靜穩天氣。 其二便是在其中還存在逆溫層。 根據觀測, 17日晚上到24日, 每天早上, 地面上都有逆溫。 在‘被子’籠罩的情況下, 污染物更傳輸不出去, 被牢牢‘困’住了, 所以成都地區污染會加深。 綜上可言, 氣象因素是導致此輪污染的‘元兇’的說法, 是成立的。

成都資訊工程學院教授張小玲

補充了地形因素的影響

四川盆地地形特殊, 周邊被1000米-3000米的高原山地包圍, 因此來自北方的冬季冷空氣被阻擋, 就不易到達盆地內部。 這樣的後果是, 盆地內溫差較小, 與同緯度地區相比溫度較高,

適宜生活。 但是, 卻很不利於污染物擴散。 沒有新鮮的空氣流入進來, 與之交換, 污染物便會越積越重, 形成重污染天氣。

同時還瞭解到, 根據全省空氣品質研判, 26日將維持區域污染, 27日形成區域重污染, 28日會進一步加劇, 29日區域性重污染維持, 30日會有北方冷空氣到來, 空氣品質可能整體改善。

如何應對重污染天氣?

持續加大環保督察力度

晚上和節假日都不得放鬆

和去年同期比較來看, 去年12月20日起污染物開始累積, 達到重度污染時, 共歷經15個小時, 今年從17日開始累積到重度污染發生, 歷經了96個小時。

市環保局公佈的這樣一組資料意在說明一個問題, 此輪污染累積時間偏長, 推遲了重度污染到來, 為何會出現如此情況呢?原來,

是減排在“幫忙”, 而針對此輪重污染天氣過程, 市環保局也表示將持續加大督查力度。

據市環保局督察辦公室副主任肖纓介紹成都市環境保護督察辦公室會同成都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制定了《成都市2017年度冬季大氣污染防治攻堅行動專項督察方案》, 從11月開始, 集中3個月時間, 在全市開展大氣專項督察工作。 今年12月中下旬以來, 成都市出現了極端天氣, 極不利於空氣品質改善, 督察組已經採取措施, 進一步加大督察工作力度。 特別是針對成都市大氣環境品質呈現夜間和節假日反彈的情況, 組織開展了多層極、多部門、多頻次的聯合督察。

據瞭解, 我市成立了8個督察組, 實行白天與晚上相結合、明察與暗訪相結合、工作日與節假日相結合的模式, 重點圍繞在禁燃區使用散煤,未按規定落實錯峰生產的企業,未按規定完成燃煤鍋爐“清零”,“散亂汙”企業死灰復燃等15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點方面開展督察。

肖纓表示督察工作人員在督察過程中,會針對現場發現的問題,立即通知責任單位到達現場,並開出督察發現問題交辦單,要求責任單位對違法違規現象立即實施整改,整改後的情況要報市環保督察辦備案。截至目前,督察組累計督察點位326個,發現各類環境問題59個,現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

今年以來,成都新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降低預案啟動門檻,提前實施應急措施,為減排作出貢獻;同時,將應急工作納入秋冬污染防治行動方案中,實施常態化管控,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污染程度。

除加大督察外

市環保局副局長易波還介紹

而這所有的舉措,沒有全市上下的通力合作也是實現不了的。隨著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意識越來越強,市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成都大氣污染防治共建、共治、共用的格局也越來越清晰有效。我們將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努力克服大氣治理複雜性、艱巨性的特點,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一微克一微克“摳”出藍天。同時,也希望更多人能自覺主動參與進來,形成更強大的合力,共同營造一個碧水藍天的城市。

◆ 相 關 新 聞◆

成都市大氣科研重點實驗室投入使用

據瞭解,成都已經建成全省首個大氣科研綜合實驗室,並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實驗室現安裝設備20餘台,可對近100項環境大氣參數進行即時監測,並實現多手段解析污染物來源、多模式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污染防控措施效果評估等功能,分為線上觀測實驗室和離線觀測實驗室兩大部分:

線上觀測實驗室具備了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10、PM2.5、臭氧六大指標以外,還可線上即時分析PM2.5中的陰離子、氣體組分、56種揮發性有機物、23種重金屬元素、有機碳、元素碳等關鍵組分。同時還具備垂直氣象觀測能力,包括分析垂直高度的污染物分佈、顆粒物形態、擴散條件等,可測指標包括大氣邊界層高度、氣溶膠光學厚度、消光係數等等;以及移動觀測能力,最快可1分鐘1個監測結果,快速給出PM2.5中的粒徑、化學成分、數濃度、源解析結果等資訊,快速追蹤污染物的來源。

而對於離線實驗室,則是線上實驗室的一個必要補充。線上實驗室主要是觀測中心城區的空氣品質和污染物來源追蹤;離線實驗室則可以運用膜採樣、罐採樣等技術,為成都市任何角落的空氣污染問題進行有效診斷,為成都市精准治氣、科學治氣提供決策依據。

重點圍繞在禁燃區使用散煤,未按規定落實錯峰生產的企業,未按規定完成燃煤鍋爐“清零”,“散亂汙”企業死灰復燃等15個大氣污染防治工作重點方面開展督察。

肖纓表示督察工作人員在督察過程中,會針對現場發現的問題,立即通知責任單位到達現場,並開出督察發現問題交辦單,要求責任單位對違法違規現象立即實施整改,整改後的情況要報市環保督察辦備案。截至目前,督察組累計督察點位326個,發現各類環境問題59個,現已全部按要求整改到位。

今年以來,成都新修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降低預案啟動門檻,提前實施應急措施,為減排作出貢獻;同時,將應急工作納入秋冬污染防治行動方案中,實施常態化管控,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污染程度。

除加大督察外

市環保局副局長易波還介紹

而這所有的舉措,沒有全市上下的通力合作也是實現不了的。隨著企業環保主體責任意識越來越強,市民參與環保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成都大氣污染防治共建、共治、共用的格局也越來越清晰有效。我們將保持定力,久久為功,努力克服大氣治理複雜性、艱巨性的特點,做好打長期戰的準備,一微克一微克“摳”出藍天。同時,也希望更多人能自覺主動參與進來,形成更強大的合力,共同營造一個碧水藍天的城市。

◆ 相 關 新 聞◆

成都市大氣科研重點實驗室投入使用

據瞭解,成都已經建成全省首個大氣科研綜合實驗室,並正式投入使用。

目前,實驗室現安裝設備20餘台,可對近100項環境大氣參數進行即時監測,並實現多手段解析污染物來源、多模式空氣質量數值預報、污染防控措施效果評估等功能,分為線上觀測實驗室和離線觀測實驗室兩大部分:

線上觀測實驗室具備了除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PM10、PM2.5、臭氧六大指標以外,還可線上即時分析PM2.5中的陰離子、氣體組分、56種揮發性有機物、23種重金屬元素、有機碳、元素碳等關鍵組分。同時還具備垂直氣象觀測能力,包括分析垂直高度的污染物分佈、顆粒物形態、擴散條件等,可測指標包括大氣邊界層高度、氣溶膠光學厚度、消光係數等等;以及移動觀測能力,最快可1分鐘1個監測結果,快速給出PM2.5中的粒徑、化學成分、數濃度、源解析結果等資訊,快速追蹤污染物的來源。

而對於離線實驗室,則是線上實驗室的一個必要補充。線上實驗室主要是觀測中心城區的空氣品質和污染物來源追蹤;離線實驗室則可以運用膜採樣、罐採樣等技術,為成都市任何角落的空氣污染問題進行有效診斷,為成都市精准治氣、科學治氣提供決策依據。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