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正文

從自我調整平臺淺談線上學習的學前行為設計

編者的話

線上學習已經成為一種趨勢, 但是這種模式最大的特點是沒有老師, 學員完全自學。 在當前線上以視頻、文檔為主的學習模式中, 學員的學習完全自主, 沒有任何依靠, 所以在學習過程中, 會有不少不能堅持下來。 本文小編從分析自我調整平臺入手淺談線上學習的學前行為設計。

首先, 根據本次自我調整平臺實驗班的實施情況, 分析兩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是, 今天要學習多少內容, 靠自己, 明天學多少也靠自己, 具體什麼時候學完, 學員可能自己也不知道, 完全處於一種盲學的狀態, 沒有任何計畫,

學著學著就沒了目標, 最初學習的激情已經退去, 剩下的只能是不再學習了, 所以線上學習出現半途而廢的比比皆是。

另一個問題是, 在學習時, 沒有人給你強調重點、難點, 也沒有人會提醒你要注意了, 這些都是職場重要的技能。 所以, 學員在學習時的注意力在哪, 哪些是需要重點學習的, 是必須要掌握的內容, 哪些是瞭解可以了, 可能不太清楚。 導致了學員看視頻, 看了一遍又一遍, 感覺都看懂了, 可是到做作業、實戰項目時, 一籌莫展, 依然不會。

這兩個問題, 一個是目標不明確, 沒有計劃學習, 在心理學中有一個叫定位速效法, 可以很好的解決這個問題。 另一個是學員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 注意力集中的問題,

可以從任務驅動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下面談談以這兩個角度如何設計線上平臺的學前行為設計。

定位速效法

在心理學中, 心理學家將按計劃工作, 目的明確, 效率增高的現象叫“定位速效法”, 關於定位速效法, 心理學家曾做過一個實驗。

將一個班的學生分成 3 組,

前去 10 公里外的村莊。 甲組的學生不知村莊有多遠, 只讓他們跟著嚮導走。 剛走 2、3 公里, 就有學生叫苦, 走了一半路學生開始抱怨, 情緒低落而且開始散亂, 以至潰不成軍。 乙組的學生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 10 公里。 中途沒有路牌。 他們只跟嚮導走, 走了多少, 還剩多少一概不知。 結果行走不到一半就有人叫苦不迭, 速度也越來越慢。 估計快要走到時, 有一學生高喊“加油”, 學生們才振作精神、加快速度。 丙組的學生不僅知道距離目的地有多少公里。 而且途中設有路牌, 上面寫有里程, 他們走了多少還剩多少路程心中有數。 結果這組學生一路上精神飽滿。 當他們走疲勞時, 一看路牌知道已經 8 公里, 這時不但沒人叫苦,
反而有人帶頭唱歌鼓勁。 實驗的最終結果當然顯而易見, 丙組最快, 乙組次之, 甲組最慢。

學員在學習時, 很難制訂一個適合自己的計畫, 總是學一天是一天, 那麼這時就需要平臺結合學員自己學習的進度、技能掌握情況, 給學員制訂一個合理的計畫, 就是幫學員量身打造一個學習規劃, 這是一個長期的, 整個產品學習的規劃。

有了明確的長期規劃, 還要有一個可實施的短期計畫, 這個計畫可以是按週期制訂, 最好不超過一周, 時間太長容易讓學員有一種反正有時間學的想法, 推遲完成時間。 也可以是按學習內容來訂, 最好是一兩個課件一個小計畫, 時間最好不要超過三天, 時間馬上就到了, 要學習的任務就在那擺著,

學員從心理上會有一種緊迫感, 完成的意願會比較強。

一個小計畫一個小計畫的完成, 讓學員有一種價值體現感, 有一種目標完成的滿足感, 一個計畫完成, 會讓學員有進入下一個計畫的期待感。 這樣學員在學習過程中會一直保持興奮感, 對未來學習計畫的好奇感, 會促使學員有動力完成一個一個小計畫, 在這樣不知疲倦的學習中, 整個的產品學習計畫也就完成了, 這樣會很大程度減少因盲目學習而堅持不下去的情況。

從自我調整實驗班的學員也能看的出來,學員僅知道短期計畫,學習前期完全能夠按照計畫來學習。但是學習一兩個月之後,如果整體的規劃學員自己不瞭解,就會處於一種盲學狀態,會產生一種焦慮感, 所以必須讓學員明確知道自己的長期規劃,讓學員自己給自己一個計畫,這樣學員心中有數,就會安心學習,所以,能夠堅持下來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任務驅動法

心理學中認為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當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上時,其他的事物在眼前晃來晃去都發現不了,這是對“視而不見”的一個心理學解釋。

同樣的,學員在學習時,如果沒有一個目標,只是看著視頻,那麼周圍有任何的說話聲、手機聲、或者遠遠的一個小狗在跑都可能引起注意。把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視頻中到底講了什麼,估計看一遍兩遍,有的技能點還是模模糊糊的,等到開始做作業時,依然是一頭霧水,可能還會覺得老師講的不好, 內容太難,殊不知,學員只是看看視頻,或者只是讓視頻內容在眼前過一下,至於走心沒走心、注意沒注意都不知道,何來理解、掌握呢。

線上學習平臺中,如果要想把學員的注意力集中到課件內容上,那麼就要讓學員在學習課件之前知道,他學完之後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那麼當他帶著這個任務去學習時,他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課件上, 他需要從課件中找到任務中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實驗班學員學習一周之後,把學員看完視頻後才需要下載作業的環節提到了看視頻之前。要求學員在看課之前必須下載作業,必須看作業需求,否則不能看課,這樣改變了學員的學習行為之後,發現學員學習視頻的效率明顯提高。

下圖是實驗班學員看視頻的時間,Y 軸表示看課的時間(小時),X 軸表示學員學習兩個視頻的折線。實線折線表示學員學習 HTML 的第一個課件“走進 HTML”視頻時間,點線折線表示學員學習

JavaScript 的“迴圈”視頻時間。這兩個視頻的時間都是 90 分鐘,都是同一個老師講解的,不需說大

家都知道“迴圈”的難度要難於“走進 HTML”。

從圖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學員學習“迴圈”的時間要小於學習“走進 HTML”的時間,這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員在學習“走進 HTML”時還是先看視頻後下載作業需求,查看作業要求。學員在學習“迴圈”時已經調整為必須先下載作業查看作業需求,再看視頻。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調整,可以看到學員的學習難度增大、同樣時間的視頻時,效率明顯提高。

線上學員學習過程中,既要考慮學員如何設計平臺行為,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也要考慮情緒問題引起學員的厭學,所以,也要從學員學習的心理變化過程中,考慮平臺的行為設計。

文章摘自北大青鳥內部刊物《教育研究與評論》第86期

從自我調整實驗班的學員也能看的出來,學員僅知道短期計畫,學習前期完全能夠按照計畫來學習。但是學習一兩個月之後,如果整體的規劃學員自己不瞭解,就會處於一種盲學狀態,會產生一種焦慮感, 所以必須讓學員明確知道自己的長期規劃,讓學員自己給自己一個計畫,這樣學員心中有數,就會安心學習,所以,能夠堅持下來就是意料之中的事了。

任務驅動法

心理學中認為人的認知資源是有限的,當注意力集中到某件事上時,其他的事物在眼前晃來晃去都發現不了,這是對“視而不見”的一個心理學解釋。

同樣的,學員在學習時,如果沒有一個目標,只是看著視頻,那麼周圍有任何的說話聲、手機聲、或者遠遠的一個小狗在跑都可能引起注意。把注意力引向其他地方,視頻中到底講了什麼,估計看一遍兩遍,有的技能點還是模模糊糊的,等到開始做作業時,依然是一頭霧水,可能還會覺得老師講的不好, 內容太難,殊不知,學員只是看看視頻,或者只是讓視頻內容在眼前過一下,至於走心沒走心、注意沒注意都不知道,何來理解、掌握呢。

線上學習平臺中,如果要想把學員的注意力集中到課件內容上,那麼就要讓學員在學習課件之前知道,他學完之後要完成什麼樣的任務,那麼當他帶著這個任務去學習時,他的注意力就會集中在課件上, 他需要從課件中找到任務中解決問題的方案。

在實驗班學員學習一周之後,把學員看完視頻後才需要下載作業的環節提到了看視頻之前。要求學員在看課之前必須下載作業,必須看作業需求,否則不能看課,這樣改變了學員的學習行為之後,發現學員學習視頻的效率明顯提高。

下圖是實驗班學員看視頻的時間,Y 軸表示看課的時間(小時),X 軸表示學員學習兩個視頻的折線。實線折線表示學員學習 HTML 的第一個課件“走進 HTML”視頻時間,點線折線表示學員學習

JavaScript 的“迴圈”視頻時間。這兩個視頻的時間都是 90 分鐘,都是同一個老師講解的,不需說大

家都知道“迴圈”的難度要難於“走進 HTML”。

從圖中可以看到,大部分學員學習“迴圈”的時間要小於學習“走進 HTML”的時間,這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學員在學習“走進 HTML”時還是先看視頻後下載作業需求,查看作業要求。學員在學習“迴圈”時已經調整為必須先下載作業查看作業需求,再看視頻。就是這樣一個小小的調整,可以看到學員的學習難度增大、同樣時間的視頻時,效率明顯提高。

線上學員學習過程中,既要考慮學員如何設計平臺行為,提高學員的學習效率。也要考慮情緒問題引起學員的厭學,所以,也要從學員學習的心理變化過程中,考慮平臺的行為設計。

文章摘自北大青鳥內部刊物《教育研究與評論》第86期

同類文章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