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數碼>正文

人臉識別太難用 屏下指紋為啥那麼難產?快了!快了!

全面屏誕生後, 廠商們為了盡可能地縮窄下巴, 都相繼取消了前置指紋識別功能, 轉而採用人臉識別技術, 比如蘋果iPhone X、vivo X20等。

但是人臉識別也有很多問題, 它同樣像前置指紋那樣, 會佔用正面螢幕的面積, 比如iPhone X的前劉海兒, 另外對於人臉識別來說, 技術不太成熟雙胞胎或者長的都能解鎖, 不夠安全。 另外解鎖的時候還得正對著手機, 姿勢上就沒有指紋靈活。

其實, 全面屏並非就是前置指紋的剋星, 人臉識別也並非全面屏的情人, 有一種技術可以完美解決下巴尺寸和前置指紋的問題, 那就是屏下指紋解鎖。

但為什麼今年不少廠商都只是用面部識別代替了全面屏、而不是採用屏下指紋解鎖呢?究其原因, 還是因為屏下指紋是一個相當有難度的技術。

首先, 我們來瞭解下到底什麼是屏下指紋技術。

顧名思義, 屏下指紋就是將指紋識別模組放置在螢幕下方, 利用穿透力更強的光學和超聲波兩種方案來採集手指表面豐富的紋路資料, 並加密保存在一個獨立的安全區內。

雖然技術含量較高, 但目前已經有不少指紋廠商研發出了這一方案。

比如在去年西班牙巴賽隆納舉辦的世界移動大會上,

匯頂科技就演示了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它採用的是基於光學的方案, 通過放置在螢幕下的光學指紋感測器, 可以發射出不可見的結構光來是被螢幕上的指紋, 但目前仍未商用。

而擅長設計通訊基帶和處理器的美國高通公司對超聲波方案更感興趣,

去年年中, vivo 曾展示過基於高通超聲波方案的屏下指紋識別原型機, 型號是 Xplay 6。

不過這種方案有一個問題, 就是識別率低, 稍微改變下手指的按壓角度就會出現解鎖不成功的情況, 這樣的產品肯定是不能拿來商用的。

除了匯頂和高通, 做指紋識別的老大哥瑞典FPC公司和美國Synaptics新思科技(現在中文名改名叫新突思了, 相當拗口)當然也沒閑著。

FPC的方向是光學和超聲波兩手抓, 不過目前也只處於未正式商用的狀態, 可能是良品率太低, 成本高, 而識別準確率也未達預期。

Synaptics此前一直是三星手機指紋感測器的供應商, 不過後來這家企業不進則退, 在國內市場佔有率還沒有國產的匯頂科技高。

就在12月14日, Synaptics發佈了ClearIDFS9500指紋感測器家族, 據瞭解借助該感測器即可實現屏下指紋識別, 它的原理和匯頂一樣是採用光學技術, 通過螢幕照涼並反射在螢幕上的指紋進行識別, 據可靠消息目前這一感測器已經實現量產, 新思的老朋友三星S9極有可能採用這一方案。

總的來說, 今年發佈的全面屏手機都未能用上屏下指紋技術, 歸根結底還是當時的技術水準達不到,不是良品率低、成本高,就是識別率不理想,用戶體驗不佳。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屏下指紋離全面商用不遠了。據筆者供應鏈的老鐵透露,今年(也就是2018年,剛切換過來還有點不太習慣)很可能就是屏下指紋爆發之年。

據最新消息,接下來要登場的三星S9、小米7、LG G7、vivo新機都有望搭載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但屏下指紋來了之後不代表人臉識別就要被拋棄,其實,無論是指紋識別還是面部識別、虹膜識別,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優劣點。

比如指紋識別帶手套的時候、手指上有油污的時候不容易識別,面部識別在戴口罩的時候無法識別而虹膜識別如果你眼睛生病了或者帶著墨鏡則只能幹瞪眼。

所以,我相信未來,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多種生物識別方式混合使用的手機解鎖方案或許會成為主流。

歸根結底還是當時的技術水準達不到,不是良品率低、成本高,就是識別率不理想,用戶體驗不佳。

而從目前的情況看,屏下指紋離全面商用不遠了。據筆者供應鏈的老鐵透露,今年(也就是2018年,剛切換過來還有點不太習慣)很可能就是屏下指紋爆發之年。

據最新消息,接下來要登場的三星S9、小米7、LG G7、vivo新機都有望搭載屏下指紋識別技術。

但屏下指紋來了之後不代表人臉識別就要被拋棄,其實,無論是指紋識別還是面部識別、虹膜識別,它們各自都有自己的優劣點。

比如指紋識別帶手套的時候、手指上有油污的時候不容易識別,面部識別在戴口罩的時候無法識別而虹膜識別如果你眼睛生病了或者帶著墨鏡則只能幹瞪眼。

所以,我相信未來,指紋識別、虹膜識別、人臉識別等多種生物識別方式混合使用的手機解鎖方案或許會成為主流。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