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上愛你!要是在古代你也可以輕鬆考上公務員 科舉考試趣事多

中國公務員考試制度古已有之, 具體可以追溯到2000年前, 科舉考試制度存續了1300餘年, 這1000多年中誕生了如此多的狀元, 留下了許多有趣的考試股市。 中國封建王朝通過設立各種科目公開考試選拔官吏的制度, 由於採用分科取士的辦法, 所以叫做科舉。 科舉制創始于隋, 形成于唐, 完備于宋, 強化於明,至清趨向衰落。

科舉考試現場蠟像

你考公務員真的晚嗎?

江湖傳說, 狀元中年齡最大的是北宋時期的梁顥, 參加科舉考試47年, 登龍門時已82歲了。 梁顥中狀元後, 官至翰林學士、當過開封府尹, 到92歲才壽終正寢。 而他的兒子梁固, 後來也考取了狀元。 各位, 還在為公務員考試猶豫不決, 準備放棄的你, 是否應該學學他呢?

歷史上最年輕的狀元要數唐朝的賈至和明朝的丁顯, 都是17歲得中狀元, 可謂少年得志, 意氣風發。 據說, 丁顯運氣好, 是因為皇帝夢境和他的名字相互呼應。

據說當年殿試前夕, 朱元璋做了一個夢, 夢見一枚特別大的釘子牢牢釘在牆上。 朱元璋第二天閱卷時看見丁顯這個名字, 丁者釘也, 顯者應夢也, 丁顯就被欽定為狀元, 人們稱之為“應夢狀元”。

參加公務員考試的考生們, 各位備戰公務員考試的騷年們, 你們是否有那麼好的運氣, 提前幾天夢見申論的題目呢?

參加國家公務員考試的同學們

歷史上的狀元大都是青年, 據統計, 有生卒年月可考的狀元, 其及第時平均年齡如下:

唐朝狀元平均29.4歲;

宋朝狀元平均29.6歲;

元朝狀元平均29.5歲;

明朝狀元平均32.3歲;

清朝狀元平均31.9歲。

現在, 國家規定的公務員考試年齡未35歲以下, 對於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學歷人才可以延遲到更大的年齡。 各位奮鬥在公考第一線的同學們, 你們多大了, 還準備繼續考下去, 不上岸不放棄嗎?

參加公務員準備入場的考生

古代公務員考試的趣事一籮籮

因為做人誠信, 直接進入政府高層。 宋真宗時期的宰相晏殊天資聰慧, 從小就以神童的身份被推薦到政府。 後來被推薦去見宋真宗, 恰好宋真宗在面試進士, 就讓他也參加。 晏殊一見試題, 就說:“這題目我幾天前做過, 您還是換個題目吧。 ”宋真宗這個歡喜啊, 誠實不僅是美德, 還是能力。 晏殊就這樣進入了政府高層。

因為不守時, 考上公務員第一二名也除名。

清嘉慶年間, 公務員考試完畢後, 皇宮舉行接見新科進士的大典, 結果新科狀元徐開業、探花梅萬清, 因故沒能趕到, 嘉慶大怒, 把二人的名字從金榜上抹掉, 煮熟的鴨子就這樣飛走了。

考公務員可以讓人擺脫窮困。 古時鄉試、會試都是連考三場, 每場三天, 考生吃喝拉撒全在考場裡面。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的狀元李幡, 家裡窮, 考試時籃子裡帶的是36個饅頭。

伴君如伴虎, 因為“皇帝”太愛他, 所以被殺。 張獻忠愛狀元:張在蜀地開科取士, 得到一個姓張的狀元。 狀元長得好看, 張獻忠對他非常寵愛, 24小時形影不離。 這一天張忽然對隨從說:“我愛這個狀元, 一刻捨不得他離開, 整天牽腸掛肚。 不如殺了他吧!”汗……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