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戟的發展簡史:在戈和矛的基礎上演進從實戰兵器刀禮儀兵器

戟是在戈和矛的基礎上演進而成的。 我國目前發現的最早的戟出現于商代。 西周時期出現了整體鑄造的戟。 一種是以矛為主, 旁生橫刃, 柲(bì音必)裝插在矛體的銎(qióng音窮)部。 這種戟突出了矛的優勢, 刺殺有力, 但勾啄易掉頭。 另一種以戈為主, 前有援, 尾有內, 上有刺, 下有胡, 呈“十”字形。 這種戟形體單薄, 易脆易折, 不適於實戰, 西周以後多屬儀仗用的飾兵器。 春秋戰國時, 戰鬥中使用的戟, 仍將分制的戈和矛聯裝在木柄或積竹柄上。 這種青銅戟直刺有力, 橫鉤不易脫落, 有的在長柄上端自上而下聯裝兩件或三件戈頭。

例如湖北隨縣曾侯乙墓出土的兵器中有保存完整的長柄三戈戟。 這就大大提高了戟的殺傷能力。

戰國末年, 冶鐵技術的發展催生了鋼鐵鑄造的戟。 那時, 鋼鐵質地較堅韌, 鑄成的戟刺尖銳修長。 戟的形體也有所改進, 戟下側垂直伸出的援,

由寬鈍變為窄尖;與援對應的內取消, 只造較長的胡來縛柲。 由此, 戟由“十”字形進化為“蔔”字形, 故稱“蔔字鐵戟”。

西漢時鋼鐵戟逐漸成熟, 仍多為“蔔”字形一般全長200-250釐米, 西漢時仍車騎並重, 還裝有360釐米的車戟, 東漢魏晉時期戟的體型增大, 刺胡通常高過50cm。

東漢末年掘棄了將戟回拉鉤斫的形式。 而是向前叉和刺。 東晉十六國時期少數民族進入中原, 盛行重鎧騎並, 傳統戟缺乏穿透力, 且鍛造工藝複雜, 馬矟逐漸取代戟作為騎並武器, 步兵也用刀盾取代了戟盾的配合。

戟自問世以來深得兵家賞識, 幾經變遷,

幾番征塵, 作為軍隊中的制式兵器, 留下了血刃敵寇的戰績。 唐代著名詩人杜牧曾寫下這樣的名句:“折戟沉沙鐵未銷, 自將磨洗認前朝。 ”後來, “折戟沉沙”一詞被用來比喻失敗慘重。 還有“劍戟森森”一詞, 原來是形容劍戟遍佈, 戒備嚴密, 後引申為人的內心險惡且深藏不露。 戟, 在古人眼裡深受器重, 因而鑄造上頗為講究, 不亞于戰國時名劍的製作。 兩晉以後, 由於盔甲的製作日趨精良堅固, 鉤啄兵器的效用降低。 《後漢演義》有這樣一段描述:呂布與太師董卓結仇, 欲刺殺董卓, 便與李肅擇機行刺。 這一日, “這位惡貫滿盈的董太師, 內穿鐵甲, 外罩朝服, 大搖大擺, 緩步出來, 登車按轡, 驅馬進行, 兩旁兵士, 夾道如牆。 ……驀見李肅突出門旁覷准卓胸,
持戟直搠, 誰料卓裹甲在身, 格不相入;肅連忙移刺卓項, 卓用臂一遮, 腕上受傷, 墜倒車上, 大呼呂布何在?布在後厲聲道:‘有詔討賊!’卓怒駡道:‘庸狗也敢出此麼?’道言未絕, 布戟已刺入咽喉, 李肅又複搶前一刀, 梟取首級。 ”可見在銀盔鐵甲面前, 戟的殺傷力大為減弱, 而槍、矛等刺兵器仍能大顯身手, 於是槍漸漸取代了戟。 到唐代, 戟退出了軍用兵器的行列, 成為一種表示身份等級的禮兵器, 叫“矟戟”。 那時, 矟戟是朝廷文武官員表示身份的儀仗物, 門前列戟以示身份高低;皇帝派重臣巡視或統兵出征, 賜“矟戟以代斧鋮”, 表示授於權柄。 唐代典章對樹戟有詳細的條文規定, 是封建等級制度的一種實物標誌。

戟為古兵器之一,創於弓箭之後,形與戈略同,皆橫刃也;舊說為直刃,不知何本?其所異于戈者,援略昂起,成斜出形,而內上亦有刃。古顯貴之家,皆立戟於門,以示官勳,是則又以兵器而兼為儀仗矣。其後又略變形式,援與柲之間,架以橫樑,而援成反裝之新月,形變橫刃之內而為直刃之槍尖,且有架橫樑於柲上,兩面各作一倒裝之半月形者,名之曰方天畫戟;橫樑之下,又裝以鐵制古錢或古錠,不知其何用,豈後人矜奇眩異,即兵器亦加以裝飾耶?惟今日武器中所見之戟,皆用方天畫戟之式,或單刃或雙刃不一。至古戟則非但不可見,即圖其形以示武師,或且瞠目而不能稱其名,於是而歎古器之失傳,古法之不可多得也。至戟之變體,不知始於何時,而後入竟棄古器而就此,諒有合用之處,然亦盡可另立名目,何必定借戟以為名,若二器相類,猶有可說,今二物回乎不同,絕無相似之處,沿慣用之,未可不合。著者非必求奇異,實不能隨俗,亦未敢苟同也;依次錄之,縱人非我,所弗計也;世之精嫻武事者,或不至盲從耳。

有長戟、手戟、雙戟等。手戟柄短體輕,可刺可擲,是性能優良的防身自衛兵器。長戟、雙戟則柄長體重,殺傷威力大,其中帶單月牙刃的稱為青龍戟,帶雙月牙刃的稱為方天畫戟。清代雜兵中有一種,月牙短戟,或名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鋒、曲鉤,亦具有勾兵、刺兵、割兵、兵等作用。

使用方法

古代戟分戟分馬上戟、步戰戟、雙戟等不同用法,明清以後,同樣形制的戟,各種武術流派,亦有各種不同練法。目前仍有練戟者,戟的練法與刀槍不同,戟一般不做舞花,以剁、刺,勾、片、探、掛擄、磕,沖鏟,回砍,橫刺,下劈刺,斜勒,橫砍,截割等,平鉤,釘壁,翻刺,通擊,挑擊,直劈等為主要的招式。

戟為古兵器之一,創於弓箭之後,形與戈略同,皆橫刃也;舊說為直刃,不知何本?其所異于戈者,援略昂起,成斜出形,而內上亦有刃。古顯貴之家,皆立戟於門,以示官勳,是則又以兵器而兼為儀仗矣。其後又略變形式,援與柲之間,架以橫樑,而援成反裝之新月,形變橫刃之內而為直刃之槍尖,且有架橫樑於柲上,兩面各作一倒裝之半月形者,名之曰方天畫戟;橫樑之下,又裝以鐵制古錢或古錠,不知其何用,豈後人矜奇眩異,即兵器亦加以裝飾耶?惟今日武器中所見之戟,皆用方天畫戟之式,或單刃或雙刃不一。至古戟則非但不可見,即圖其形以示武師,或且瞠目而不能稱其名,於是而歎古器之失傳,古法之不可多得也。至戟之變體,不知始於何時,而後入竟棄古器而就此,諒有合用之處,然亦盡可另立名目,何必定借戟以為名,若二器相類,猶有可說,今二物回乎不同,絕無相似之處,沿慣用之,未可不合。著者非必求奇異,實不能隨俗,亦未敢苟同也;依次錄之,縱人非我,所弗計也;世之精嫻武事者,或不至盲從耳。

有長戟、手戟、雙戟等。手戟柄短體輕,可刺可擲,是性能優良的防身自衛兵器。長戟、雙戟則柄長體重,殺傷威力大,其中帶單月牙刃的稱為青龍戟,帶雙月牙刃的稱為方天畫戟。清代雜兵中有一種,月牙短戟,或名手戟,除月牙刃外,上有尖鋒、曲鉤,亦具有勾兵、刺兵、割兵、兵等作用。

使用方法

古代戟分戟分馬上戟、步戰戟、雙戟等不同用法,明清以後,同樣形制的戟,各種武術流派,亦有各種不同練法。目前仍有練戟者,戟的練法與刀槍不同,戟一般不做舞花,以剁、刺,勾、片、探、掛擄、磕,沖鏟,回砍,橫刺,下劈刺,斜勒,橫砍,截割等,平鉤,釘壁,翻刺,通擊,挑擊,直劈等為主要的招式。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