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汽車>正文

利好消息:新能源汽車輕量化趨勢下,尋找下一個信維歐菲光!

我一直在思考, 新能源汽車和傳統燃油車之間有什麼根本性的變化, 汽車產業鏈和過去十年快速發展的電子產業鏈又有什麼“同”與“不同”

我試圖找到答案並尋找未來的投資機會, 試圖尋找下一個歐菲光, 下一個信維通信, 但這個過程無疑是漫長和痛苦的

我們目前正面臨著一個新時代的切換, 即新能源汽車(智慧汽車、互聯網汽車、燃料汽車)對傳統燃油汽車的更替, 這是一種趨勢且無法代替和逆轉, 即使我們現在仍在抱怨續航里程多短多不夠, 抱怨充電多慢多麻煩

今年1至10月, 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51.7萬輛和49.0萬輛, 同比分別增長45.7%和45.4%。 中國目前已經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最大的生產和銷售市場, 2016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突破50萬輛, 累計推廣超過100萬輛, 占全球的50%

人類骨子裡對美和自由的嚮往是不可改變的, 就像我們總希望辦公室有一面大大的落地窗,

一個部門的辦公室裡, 也是挨窗戶的座位最搶手, 更為“低俗”的一個比喻, 靠窗的便池也更容易得到光顧

當人類體會過新能源車帶來的安靜、清潔、動力呼之即來, 經濟性等體驗後, 只會希望特斯拉等廠商技術發展再快一點, 再快一點,

儘快推出更完善的產品, 所以推動特斯拉發展的不是自己的野心和眼光, 而是來自市場, 是市場需求在推著特斯拉們前進

要弄清新能源汽車與傳統燃油車的根本不同, 我參考了智慧手機與“手機“之間的不同。

看看我們手中的智慧手機, 和多年前用的直板手機、翻蓋手機相比有什麼不同?

總結起來是更大、更快、更強

而有變得更大嗎?

沒有, 反而有變小的趨勢, 目前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市場, 續航里程在 150~200 公里之間的車型占比達到了 70%左右, 該區間的車型多以 A00 級車型為主。

對於消費者而言A00 級純電動乘用車補貼後售價較低, 多在 5、6 萬元人民幣, 對廠家而言, 補貼占到售價比重較高

但是2018 年低續航里程的車型補貼有可能大幅下降,

對於廠家而言, 生產 A00 級電動車的動力可能下降

例如近期亮相的車和家SEV, 定位於城市中短途小型低速電動車, 長度約為2500mm, 軸距僅有1700mm, 最高續航里程為100km

包括蔚來發佈的SUV, 從尺寸來看, 仍難超出傳統燃油車的尺寸, 所以新能源汽車並沒有變大

雖然沒有更大,

但是新能源汽車有明顯的需求和趨勢, 即更輕

為什麼要更輕?對於傳統燃油車而言, 更輕可以降低油耗, 我國明確到 2020 年乘用車新車平均燃料消耗量達到 5L/100km, 節能減排的壓力較大

大家看看自己愛車的儀錶上顯示的油耗是多少, 好一點的7-9, 排量大一點的12-15左右也正常, 要降到5, 怎麼實現?光靠變輕肯定不行, 但也是重要途徑之一

對於乘用汽油車, , 在100公里時速以下, 重量因素決定80%的油耗;時速100公里以上, 風阻就成為油耗的主要因素。 每降低 100kg, 最多可節油 0.39L/100km

對於新能源汽車而言, 在整車重量中, 電池重量占到了很大一部分

看一組比較典型和極端的資料:

寶馬i3的總重是1224kg, 比亞迪E6的總重是2295kg, 整整多出一噸。 兩者的差別是寶馬車身採用碳纖維, 車架採用鋁合金,車身外覆蓋件基本採用工程塑料。i3的電池組總重量是233kg,占比為六分之一左右;E6配備96組200AH電池,總重超過500kg,占比四分之一左右

同時在電池技術遲遲無法達到增加續航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續航?只能增加電池數量,從而帶來更高的重量,電池重量的存在壓榨了其餘部件的空間

這裡指的輕量化,一方面是傳統燃油車需要追求輕量化已實現油耗降低;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也需要追求輕量化,以平衡電池帶來的巨大重量占比

對於汽車產業而言,如何實現汽車的輕量化?總體有三個途徑。

一是汽車結構的輕量化優化設計,如結構拓撲優化、尺寸優化、形貌優化和多目標協同優化設

計等

二是應用高強度和輕質材料;如應用高強度鋼、先迚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鋁鎂合釐,工程

塑膠、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等。

三是採用先迚的輕量化製造工藝技術。如鐳射拼焊、輥壓成形、高強鋼熱成形、內高壓成形等

先迚製造技術,結構膠粘接和異種材料鉚接等先迚連接技術。

汽車的製造涉及許多材料,如高強鋼、鋁、鎂、銅、塑膠、玻璃等,這些輕量化的材料可以被用在保險杠內梁、車架、簡單來講,汽車輕量化材料可以分為高強度材料和輕質材料,高強度材料一般指的是高強度鋼,輕質材料包括鋁合金、鎂合金、塑膠及複合材料等。

從減重性來看,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呈現減重效果遞增的態勢,從成本端來看,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呈現成本遞增的態勢

在輕量化的趨勢下,個人選入跟蹤4檔股票,分別為光威複材(碳纖維龍頭)、海源機械、海達股份、雲海金屬(鎂合金龍頭),光威和雲海皆為本行業龍頭自不必多說,重點看看海源機械和海達股份,兩個“海爾兄弟”

首先是海源機械,在輕量化領域內可謂是押了重注的。

1、與吉利新能源公司簽訂汽車輕量化領域的合作協定,由公司提供汽車輕量化零部件。以子公司海源義烏新材料有限公司為平臺,進行LFT-D、SMC、碳纖維等材料的輕量化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

向吉利提供的零部件將用於TX5車型,將於2018年上市。

2、玻纖與碳纖皆有儲備,公司是全球少數掌握玻纖、碳纖複合材料全工藝廠商。其LFT-D、SMC、高壓RTM等複合材料工藝路徑均已獲得驗證。短期來看,由於玻纖單價較低,其在汽車輕量化市場有望率先放量,而隨著碳纖維成本逐步下降,在其單價達到主流車企所能接受價格區間後,碳纖維優異的性能必將使其在汽車中用量大幅提升,成為公司未來業務重要增量。

3、12月25日子公司收到寧德時代開模通知,將向寧德時代提供電池盒上蓋,2018年逐漸進入開模量產,帶來1.5億收入

4、2017年完成扭虧,預計盈利2350萬至3350萬,相對於過去五年實現業績的大幅度提升,2016年虧損3800萬,2015年盈利280萬,2014年盈利323萬,2013年盈利875萬。推動業績增長的是來自於上述提到的複合材料業務。

信維通信,過去4年A股漲幅第一名,2013年的時候只有十幾個億的市值,業績還虧幾個億,現在500億市值左右。

海源機械能否乘輕量化春風,市值突破100億?甚至200、300億?

第二個是海達股份,過去一段時間走勢是典型的成長股,除權後仍能繼續維持強勢,與過去歐菲光、信維通信等牛股如出一轍

海達股份與輕量化有一定的關係,但不如海源機械那麼純正,但海達股份現有的業務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是一塊香饃饃。

首先看海達與輕量化,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科諾鋁業 95.3%的股權,科諾鋁業是新三板上市公司,主營天窗導軌型材等鋁制汽車零部件,是國內業務規模較大的、較為專業的汽車天窗導軌材料供應商之一,產品廣泛用於寶馬、賓士、奧迪、大眾、通用、福特等多種車型

同時海達將投入資金共計2.3 億元用於科諾鋁業“年產 3 萬噸汽車輕量化鋁合金新材料項目”,進軍汽車輕量化業務。

現有的業務包括軌交和汽車部件,

其中軌交板塊業務占公司 40%的收入,貢獻超過 49%的利潤,其中軌道交通車輛密封條市場份額達到 50%以上。2018-2020 年將是我國動車採購和地鐵通車的高峰期,車輛需求增長將帶動公司軌交車輛密封條業務確定性持續增長

公司在汽車天窗橡膠密封條市場份額超過 60%,已經逐步切入北汽、廣汽等大型汽車廠商的供貨體系,帶動整車密封件放量,並逐漸拓展至減震件領域。密封件與減震器板塊年均市場達到 488 億,隨著公司前期與大型汽車廠商合作同步開發的多個車型逐步量產,汽車業務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海爾兄弟,一個飄一個穩,一個黑一個白

我認為更輕(輕量化)可以確認為改變和趨勢之一,在此之餘,會不會越快呢?從車速上來說,很難,不論是從法制法規角度,還是安全角度,車速仍是“遙遠的她”

除了更輕之外,應該還有更廣,汽車與汽車之間,汽車與手機之間將建立聯繫,完成聯網,他們如何聯繫?如何保持聯繫?

應該還有更智慧,不論是自動駕駛還是人工智慧都是如此,要實現自動駕駛首先需要收集路況,資訊從何而來?雷射雷達?毫米波?像路試車一樣安裝在車頂?還是集成在車燈裡?

路況資訊收集後如何處理運算?需要多強大的處理器來完成時速超過100KM行駛過程中的資料?

新能源汽車,更輕,更廣,更智能。

車架採用鋁合金,車身外覆蓋件基本採用工程塑料。i3的電池組總重量是233kg,占比為六分之一左右;E6配備96組200AH電池,總重超過500kg,占比四分之一左右

同時在電池技術遲遲無法達到增加續航需求的前提下,如何提高續航?只能增加電池數量,從而帶來更高的重量,電池重量的存在壓榨了其餘部件的空間

這裡指的輕量化,一方面是傳統燃油車需要追求輕量化已實現油耗降低;另一方面是新能源汽車也需要追求輕量化,以平衡電池帶來的巨大重量占比

對於汽車產業而言,如何實現汽車的輕量化?總體有三個途徑。

一是汽車結構的輕量化優化設計,如結構拓撲優化、尺寸優化、形貌優化和多目標協同優化設

計等

二是應用高強度和輕質材料;如應用高強度鋼、先迚高強度鋼和超高強度鋼,鋁鎂合釐,工程

塑膠、纖維增強複合材料等。

三是採用先迚的輕量化製造工藝技術。如鐳射拼焊、輥壓成形、高強鋼熱成形、內高壓成形等

先迚製造技術,結構膠粘接和異種材料鉚接等先迚連接技術。

汽車的製造涉及許多材料,如高強鋼、鋁、鎂、銅、塑膠、玻璃等,這些輕量化的材料可以被用在保險杠內梁、車架、簡單來講,汽車輕量化材料可以分為高強度材料和輕質材料,高強度材料一般指的是高強度鋼,輕質材料包括鋁合金、鎂合金、塑膠及複合材料等。

從減重性來看,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呈現減重效果遞增的態勢,從成本端來看,高強度鋼-鋁合金-鎂合金-碳纖維呈現成本遞增的態勢

在輕量化的趨勢下,個人選入跟蹤4檔股票,分別為光威複材(碳纖維龍頭)、海源機械、海達股份、雲海金屬(鎂合金龍頭),光威和雲海皆為本行業龍頭自不必多說,重點看看海源機械和海達股份,兩個“海爾兄弟”

首先是海源機械,在輕量化領域內可謂是押了重注的。

1、與吉利新能源公司簽訂汽車輕量化領域的合作協定,由公司提供汽車輕量化零部件。以子公司海源義烏新材料有限公司為平臺,進行LFT-D、SMC、碳纖維等材料的輕量化零部件的研發與生產。

向吉利提供的零部件將用於TX5車型,將於2018年上市。

2、玻纖與碳纖皆有儲備,公司是全球少數掌握玻纖、碳纖複合材料全工藝廠商。其LFT-D、SMC、高壓RTM等複合材料工藝路徑均已獲得驗證。短期來看,由於玻纖單價較低,其在汽車輕量化市場有望率先放量,而隨著碳纖維成本逐步下降,在其單價達到主流車企所能接受價格區間後,碳纖維優異的性能必將使其在汽車中用量大幅提升,成為公司未來業務重要增量。

3、12月25日子公司收到寧德時代開模通知,將向寧德時代提供電池盒上蓋,2018年逐漸進入開模量產,帶來1.5億收入

4、2017年完成扭虧,預計盈利2350萬至3350萬,相對於過去五年實現業績的大幅度提升,2016年虧損3800萬,2015年盈利280萬,2014年盈利323萬,2013年盈利875萬。推動業績增長的是來自於上述提到的複合材料業務。

信維通信,過去4年A股漲幅第一名,2013年的時候只有十幾個億的市值,業績還虧幾個億,現在500億市值左右。

海源機械能否乘輕量化春風,市值突破100億?甚至200、300億?

第二個是海達股份,過去一段時間走勢是典型的成長股,除權後仍能繼續維持強勢,與過去歐菲光、信維通信等牛股如出一轍

海達股份與輕量化有一定的關係,但不如海源機械那麼純正,但海達股份現有的業務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仍是一塊香饃饃。

首先看海達與輕量化,公司通過非公開發行股份及支付現金的方式收購科諾鋁業 95.3%的股權,科諾鋁業是新三板上市公司,主營天窗導軌型材等鋁制汽車零部件,是國內業務規模較大的、較為專業的汽車天窗導軌材料供應商之一,產品廣泛用於寶馬、賓士、奧迪、大眾、通用、福特等多種車型

同時海達將投入資金共計2.3 億元用於科諾鋁業“年產 3 萬噸汽車輕量化鋁合金新材料項目”,進軍汽車輕量化業務。

現有的業務包括軌交和汽車部件,

其中軌交板塊業務占公司 40%的收入,貢獻超過 49%的利潤,其中軌道交通車輛密封條市場份額達到 50%以上。2018-2020 年將是我國動車採購和地鐵通車的高峰期,車輛需求增長將帶動公司軌交車輛密封條業務確定性持續增長

公司在汽車天窗橡膠密封條市場份額超過 60%,已經逐步切入北汽、廣汽等大型汽車廠商的供貨體系,帶動整車密封件放量,並逐漸拓展至減震件領域。密封件與減震器板塊年均市場達到 488 億,隨著公司前期與大型汽車廠商合作同步開發的多個車型逐步量產,汽車業務有望迎來快速增長

海爾兄弟,一個飄一個穩,一個黑一個白

我認為更輕(輕量化)可以確認為改變和趨勢之一,在此之餘,會不會越快呢?從車速上來說,很難,不論是從法制法規角度,還是安全角度,車速仍是“遙遠的她”

除了更輕之外,應該還有更廣,汽車與汽車之間,汽車與手機之間將建立聯繫,完成聯網,他們如何聯繫?如何保持聯繫?

應該還有更智慧,不論是自動駕駛還是人工智慧都是如此,要實現自動駕駛首先需要收集路況,資訊從何而來?雷射雷達?毫米波?像路試車一樣安裝在車頂?還是集成在車燈裡?

路況資訊收集後如何處理運算?需要多強大的處理器來完成時速超過100KM行駛過程中的資料?

新能源汽車,更輕,更廣,更智能。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