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湖北一位老人自稱皇帝後裔,多次透露藏寶地點,如今終於上交國家

前面小編給大家講解了唐朝開國皇帝李淵和唐太宗李世民父子間的一件趣事, 引起了讀者的熱議, 今天請跟隨小編一起, 將目光聚集到明末, 去看一下另外一則奇聞異事。

明朝末年, 百姓生活苦不堪言, 在上有天災, 下有人禍的情況下, 陝西北部終於爆發了大規模的農民起義。 眾多的起義軍隊伍中, 除了被稱為“闖王”的李自成之外, 還有一個平凡的陝西青年, 他就是張獻忠。 西元1606年, 即萬曆三十四年, 張獻忠出生於陝西一個貧窮的家庭。

張獻忠塑像

長大後的張獻忠當過捕快, 後來被革職去延綏鎮當了一名邊關士兵。 由於他生性倔強, 又喜歡替人打抱不平, 最終因為犯了軍法, 在上司陳洪范的求情下, 總兵王威將他打了一百軍棍, 趕出了軍營。

米脂縣民居

離開了軍隊之後, 張獻忠憑藉著自己的聰明, 加上在軍營受到的良好的教育, 很快的就在米脂聚集了十裡八鄉的農民, 打著起義軍的口號, 開始了造反的生涯。 慢慢的, 張獻忠的隊伍越來越壯大, 逐漸發展成為一股不小的力量。

張獻忠起義路線圖

西元1643年, 張獻忠率軍攻克了武昌等地, 建立了大西政權, 自封“大西王”。 與此同時, 李自成也在襄陽稱王。 但此時張獻忠的力量尚不能和李自成比, 於是張獻忠為求自保, 一路南下, 避開李自成的部隊。 在攻佔湖北南部、湖南全境、兩廣北部之後, 西元1644年, 張獻忠只用了短短八個月的時間就佔領了四川地區。

攻克成都之後, 由於糧草所剩不多, 無法供給軍隊開銷,

為此, 張獻忠想到了一個主意, 那就是:殺殺殺殺殺殺殺, 他還自立了一座《七殺碑》, 記錄了他殺人如麻的罪行。

七殺碑

不管張獻忠殺人的罪行是真是假, 但他搶劫一事卻是板上釘釘, 改變不了的。 為了補充軍餉, 張獻忠從四川商賈富豪手中大肆搜刮金銀珠寶,

首飾錢財。 而這些寶藏在他兵敗之後, 全部沉到錦江之中, 寶藏埋藏的地點就在彭山江口鎮附近。 幾百年來, 彭山江口鎮附近的村民對這個說法大多比較認同, 每年都會在此地舉行祭祀活動。

張獻忠搜刮的寶藏

除此之外, 在湖北孝感的一個山村裡, 也有一批自稱張獻忠的後裔。有一位姓吳的老人,告訴大家,當年張獻忠起義失敗後,一位幼子僥倖逃到了湖北隱居,一直傳了11代之後,才將身份公開。為此,老人甚至拿出了當年張獻忠造反的銅戟頭作證。

根據祖先流傳下來的消息,老人親自去指認了沉江埋寶的地點。事實證明,果然不假。有人問他道:你既然知道這個地方有寶藏,為什麼不自己打撈?吳老淡定的指出,這些寶藏是屬於國家的,理應要上交國家!

也有一批自稱張獻忠的後裔。有一位姓吳的老人,告訴大家,當年張獻忠起義失敗後,一位幼子僥倖逃到了湖北隱居,一直傳了11代之後,才將身份公開。為此,老人甚至拿出了當年張獻忠造反的銅戟頭作證。

根據祖先流傳下來的消息,老人親自去指認了沉江埋寶的地點。事實證明,果然不假。有人問他道:你既然知道這個地方有寶藏,為什麼不自己打撈?吳老淡定的指出,這些寶藏是屬於國家的,理應要上交國家!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