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歷史>正文

光緒帝花百日名留青史,但也花幾十秒下旨留下恥辱的污點

知識份子的頭腦當中總是幻想多於實際。 果真如此,其實就連公車上書這件事,大部分也是出自康有為等人的幻

想,而非實際行動。

公車上書對於康有為,對於整個國家,都只是一個開始,但卻為整個變法事件定下了基調:書生救國。

所謂公車,原意是指官方的公共交通工具。 據說漢朝時候,凡是在地方上的讀書人如果學識淵博或者品德高尚,就可以被征舉做官,這些讀書人都要進京參加考核,他們可以享受一項國家提供的福利,就是在進京過程中乘坐言方提供的公共交通工具。 所以後來,“公車”就成了指代封建社會裡要進京趕考的讀書人。 他們是知識份子,他們當中將產生國家未來的棟樑,所以他們的思想言論對國家政策可以產生一定的影響。

光緒帝下旨批《准馬關條約》後,在北京發生了一起著名的各省應試舉子—也就是公車們—一集體上書光緒帝,反對簽訂條約的事件。

史稱公車上書。

根據傳統的歷史學教材所載:1805年春,乙未科會試在北京考完,等放榜。 3月20日,《馬關條約》內割讓臺灣及遼東、賠款二萬萬兩的消息突然傳至在北京應試的舉人們群情激憤,臺灣籍舉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為、梁啟超寫成一萬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書”,十八省舉人回應,一千二百多署。

5月2日,康有為聯合在北京會試的舉人一千三百多人於松筠庵會議,隨由康、梁二人帶領,十八省舉人與數千市民集于都察院門前請代奏對簽訂《馬關條約》。 提出“拒和遷都、練兵、變法”等主張。 上書被但在社會上產生了巨大影響。 之後,康有為等號召“變法圖強”,在北京上海等地發行報紙,宣傳維新思想。

嚴複、譚嗣同亦在其他地方宣傳維新思想。 之後光緒帝啟用康有為等,開始維新運動,史稱戊戌變法(百日維新)。 雖然公車上書和戊皮變法都先後失敗,但是維新思想從此喚醒和激勵了越來越多的中國人救亡圖存,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重要的地位。

Next Article
喜欢就按个赞吧!!!
点击关闭提示